APP下载

中药汤剂联合综合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8-05-23刘志云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康复训练

刘志云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沧州,061001)

相对于经产妇,初产妇生产期间盆底肌肉伤害明显,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日常基本生活,降低产妇生命质量[1]。另外,盆底功能障碍问题的存在,导致产妇有明显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变化。加上对于盆底保健认知的不足,降低了初产妇盆底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影响盆底恢复效果[2]。相关资料指出,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初产妇盆底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改善负性心理状况[3],同时加用中药汤剂治疗能够促进产妇盆底尽快康复。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初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在中药汤剂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基础护理、综合护理整体效果比较,为产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初产妇,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死胎等情况,总计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初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观察组初产妇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8.60±2.80)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0±1.0)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2例,顺产36例,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均值(9.20±0.50)分。对照组初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30±2.50)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1.5)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5例,顺产33例,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均值(9.26±0.53)分。2组初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中药汤剂治疗,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方剂组成:党参、当归、枳壳各10 g,陈皮、柴胡、升麻各6 g,白术、炙甘草各9 g,益母草、黄芪各15 g。1剂/d煎服,取汁200 mL早晚分2次温服,治疗3个月。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即基础产后健康宣教、盆底肌训练宣教。观察组:基础护理+综合护理干预。1)认知护理:护理人员向产妇普及盆底肌损伤知识,建立产妇盆底康复正确认知,并对此问题加以重视。护理人员在积进行保护盆底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说明产褥期保健重点,叮嘱产妇要强化阴部清洁、卫生工作,禁止盆浴、久蹲、久坐、负重2个月内性生活;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子在了解初产妇心理情绪的基础上,对其情绪表示理解,通过主动且积极的交流鼓励产妇主诉,说明调整心态对于产后恢复的积极性,做好产妇的答疑解惑工作;3)日常生活、行为护理干预。指导产妇产后生活、饮食、喂养知识,饮食上侧重清淡类,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产后充分的睡眠时间:4)盆底肌康复训练。为了提高初产妇盆底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提前向其说明盆底肌训练的目的、方法、效果、注意事项。顺产选择产后2 d开始训练,剖宫产产后5 d开始训练,平躺床上并屈曲、分开双下肢,进行肛门、尿道主动收缩,10 s/次,盆底肌上提感觉后放松,每组做30次,3~5组/d。

1.3 观察指标 记录初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负性心理情绪呈正比)以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依从、不依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0~21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护理期间初产妇心理状态分析 2组初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护理后观察组初产妇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 初产妇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比较 2组初产妇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见表2。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初产妇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表2 初产妇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比较[例(%)]

2.3 治疗前后2组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7.68±2.41)分、(7.76±2.53)分,治疗后分别为(4.36±1.24)分、(7.34±2.16)分,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初产妇产后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功能障碍表现,严重患者发生盆底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等问题,造成产妇明显负性心理状况,降低生命质量。中医中盆底肌功能障碍属于“阴挺”范围,是中气不足、体虚以及分娩用力导致的。补中益气汤中的党参、当归、枳壳、陈皮、柴胡、升麻、白术、炙甘草、益母草、黄芪等中药成分合用可以抑制子宫运动,提高子宫肌张力,并达到分娩后体虚、产时用力、产后劳累的补气效果。同时,针对盆底肌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按摩等康复治疗,但是产妇接受度不高,无法实现预期治疗效果[4]。综合护理包括认知护理、心理护理、生活行为护理以及康复训练护理等,帮助产妇了解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基础上改善了其心理状况,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5]。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初产妇总依从率96%高于对照组初产妇总依从率75%且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配合中医汤剂治疗的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利于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的改善、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提高,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倪丽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23(9):186.

[2]陈雅婷.有效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6,1(21):125.

[3]刘志梅,佟玉静.盆底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尿失禁的86例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0):233.

[4]王丽.产褥期健康宣教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1):309-310.

[5]国艳辉.浅析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护理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22):173-174.

猜你喜欢

初产妇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