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辑痕—王铁全书画艺术

2018-05-22叶毓中

艺术品 2018年4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时尚

王铁全 山爱夕阳时 2002年

怀藏丘壑 笔涌岚烟

文/叶毓中

王铁全在作画

乐山乐水是当代人的情怀,旅游业兴旺,指数年年攀高就是有力的佐证。如果把万水千山兜在怀里,再把它放在纸上,岂不是人间至乐?欣赏王铁全的山水画让人浮想翩翩。

与启功交谈

认识铁全近20年了,他上班时的工作是管理、编辑、评论和鉴定,下班了则主攻写字作画。青年的他就被同事们昵称为“铁老”,我以为这是对他工作勤谨的肯定,也是对他书画创作的称许。每当看到王铁全编辑的书、写的文章、画的画和写的字,都有相与交谈的感觉。也许是忙上班少有面晤,也许是偶然相遇的对话,引出了还未厘清的畅想。把书画当书画对待,在现今格外珍稀,作为编辑和书画家,王铁全读书、行路都是破纪录的,“纵浪大化”正好概括他的书画生涯。

与夫人在一起

近半个世纪以来,水墨画可谓历尽沉浮,那时学画都是学西画,这不是谁的错,而是极正常的事。正因为有对西画的深刻理解,才有对中国画的全新认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五十年还有变化!把水墨画当成研究的命题,不得不说是时代文化现象中最令人高兴的。比如“双休日”“旅游黄金周”“农家乐”,都是使人喜出望外的大事,因为文化要从中得以升华。“闲是宝”这幅王铁全的书法,字好意好,好就好在“宝”上,宝的是大家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丰富精神世界。有功夫画水墨画、研究水墨画,也就是“闲是宝”的实践。

铁全对传统水墨画的解析和当代水墨画的创造实践证明:小题可以大做,大题也可以小做。对景写生和默写、写真和写心,涉及的不仅仅是艺术实践,更是艺术思维,甚至是超越艺术的思维。钟情于自然,是钟情于自然的幻化;钟情于思想,是钟情于思想的幻化,两者尽在个人的取向,并无高下。王铁全对传统山水画表象符号的再认识和再实践,构成了另一种气派、另一种张力,突显的经典风范,触摸着悠悠千载的中华情。“不为积习所蔽”是人人都有的体验,知道容易,实行极难。传统也是积习,囿于它是为它所蔽,不为它所蔽是把积习视为原有经验。正如一位哲人讲的,有这点和没有这点是有高下之分、粗野之分的。也就是当今的常用语:品位。品位不可能短时间获得,它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积累。如今大家都在呼唤品位。所谓品牌战略就是品位的落实,先前的“五讲四美”、现在的“八荣八耻”,就是一次比一次更加迫切地在呼唤品位,品位复兴之日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之时。

王铁全 摔跤图 局部 1982年

刘大为 笔墨见精神—读铁全山水画有感 2006年

铁全的山水画,是祈福中华文化的愿景,是对品位的求索。山水画是实写,是虚写,历来难倒了无数大师巨匠。如果以统计学的观点看,或许是一半对一半。因为既做不到实,也做不到虚。本来就没有虚实,何以去完成对虚实的求取!王铁全的画中,皱、擦、点、染、撇、勒、勾、挑所组成的乐章,看似随意配置,却受着自制规律的引导,精确的布置为的是得到难得听到的“天籁”。追求的过程是留在纸上的痕迹,从而展示铁全的画作“品位”。实,还是这个实:树有树法,一株、两株、三株法;枝有枝法,鹿角、蟹爪、垂柳法;叶有叶法,桐叶点、椿叶点、鼠足点;石有石法,聚一聚二聚三聚四法、大间小间法、坡法岗法崖法、谷法陵法岭法;山有皴法,披麻、荷叶、解索、牛毛、乱麻、乱柴、大小斧劈。虚,还是这个虚:树有什么法?只有植被上的区别,温带、寒带、热带林;石有什么法?只有地壳的变化水火造成的崖石。实,不如拍照片;虚,谁也看不到。唯有人类从远古至今的漫长过程中留下的印迹,这就是“品位”的真谛。

如果把山水画中的一切“法”否定了,又如何日复一日地研习山水画?创造着毁灭着,再创造再毁灭,既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进化方式。法无定法,把什么唐法、宋法、元法、明法和清法奉为至尊,既不符合民主这个主流,也当不了古法的顺民。王铁全的山水画,自有王铁全法。不薄古人爱今人。我对王铁全山水画的评价,既不狂妄,也不自谦。以画说画:他的画作,已在绘画的星光大道上,刻下了又大又深又新的手印。依据是,大家都用这一套成法,王铁全的角度不同,高度不齐,深度迥异,归根到底是立意不一样。南宋时的葛立方讲述苏东坡在海南岛的故事:东坡逛儋州集市,见州人所需尽在市上可得,但要用一物去摄之,这物就是“钱”。于是想到作文赋诗,天下之事尽在天下,必要用一物去摄之,这物就是“意”。苏东坡说:“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心明事,此作文之要也。”都知道意在笔先,意为何物,其中奥妙谁来参透?

铁全的画,冲淡饱含绮丽,丰实寄生奇逸,缤纷暗换简约,随意把个鲜活的大千世界纵情笼盖在自己的画中。画,形也。画世界,就是造世界,虽是造虚拟世界,也不可能速成急就。文章是改出来的,画是日积月累画出来的,功夫要用在画上,这个难为人知的浅显哲理,从铁全的画上尽可领略到它的风采。

“不为时尚所惑”是立意之始,亦还是执行立意之中?从铁全的画中,就能找出答案。把不时尚的当时尚,把时尚的当不时尚,仍是生活中的普遍表象。时尚既非法律,更不是生存的必须,你有你的时尚,他有他的时尚,在多数的情况下时尚并不时尚。“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板桥先生这一联句,很有点占尽时尚的味道。以时间为坐标看时尚,时时刻刻都是时尚;不以时间看时尚,就找不到时尚。铁全的画时尚又不时尚,是因为他牢牢地抓住了“时间”这个要素,从他对儿子王可苡的教育中亦可窥见这样的智慧。美好的三口之家,与当医生的夫人梁晓薏相濡以沫,从内蒙古回到北京,儿子王可苡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学生,其儿童时画的写生,那敏锐的艺术洞察力让我惊奇了好久。我预言他会考上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附中毕业又考上学院国画系。我为我的预言成为现实而愉快,其实是听铁全讲了他和夫人是怎样培养指导儿子得出的结论。铁全的艺术思维纵横捭阖,不囿于一时一事,寓激越于平静,是难得的美术教育家。铁全有一首案头的小诗:“枯莲蓬尘本清洁,汉瓮肚大道古风。楠馨丝丝君子气,万事平常觉悟中。”透露了他的心境和生活喜好。铁全一家推崇楠木,以观赏楠木为乐事,赞赏其君子般平和温厚的品性。从楠木的质性,让我想起“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语。我的解释是家庭和睦(齐家),与同事和谐工作(治国),有贡献于国家于人类、不论多少大小(平天下)。好家庭、好工作、好成就,是一脉相承的。

铁全把工作视为作画,也把作画视为工作。为此,他的书画作品就是他工作之余的成果,这成果的特别和巨大,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欣喜中填词一首,祝贺铁全书画艺术的成就:

清平乐(读画家王铁全新作)

怀藏丘壑,

收笔云烟落。

似把此身相嘱托,

水也乐山也乐。

有谁执着偏颇,

时光不畏消磨。

解得丹青密笈,

人间一曲新歌。

(本文作者为画家、诗人、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王铁全 渐江题画诗 2005年

王铁全 乐山乌尤寺 2004年

点点焚来瓣瓣馨

文/萨本介

“禅”

2007年新春,铁全出版了《笔墨辑痕》。在书的《集评》中我位居榜花;在书《后记》里,我又坐上了“孙山”的红椅。一直想借此“发难”劝劝铁全在这些事上不要过于认真。有一天,我在他办公室,电话铃声响了,来电人毫不客气,话锋直指铁全的“编排”居然漏了他!我想此君是太不了解铁全了,他是不会漏的。果然,听铁全不慌不忙地调侃:“抽签抽的!”哈哈,好一个签!我听出了玄机,就改聊别的了,知道自己问也白问,也是一个抽!由此我一下子了悟出“办公室里的禅学”,铁全就是这么一位举重若轻的高手。

“嘱”

铁全病重在家休养,仍不断电话追到家里问事,催事。他见缝插针地讲了一个“老俞茶馆”“非张莫入”的趣事。正因为他夸张进,所以才被老俞请入上座的过程,当然他也讲了和张老师的“缘”。讲到正在筹划中的《张进画集》。他讲得非常轻松,聊到一些“出版”关键的所在,他就借别的例子说了一番。我深知这是在“教我”遇到问题怎么处理,心里沉了一下,嘴上说:“这不是问题,你会好好的,没事儿!”其实在我们两个人的心里都明白,我真的可能要当一回编外不在编的编辑了。这次说的事儿就是铁全的一个非常嘱托!

“公私”

曾在铁全处看到一叠原始原生态的信手涂鸦,我激动得高呼:“出版!出版!”铁全平静地说:“我老娘画的。”我说甭管谁,画得好就出呗。他说这是老太太玩的,我说:“玩才真呢!”出了影响会很大,不出太可惜!暗想换了另一个出版大权在握的早就出了。可铁全把话锋一转说别的了。由此,我知道铁全是公私分明的,权的分量比亲情大得多。世上众多人可以拿权、拿钱交换的东西,在铁全这儿是“界”,很分明的。哪怕是一般人认为是一种极其顺水的“方便”!而处在公私之间方便的人,有时也顾不上“私”一点点,或许对更大的公有利!

“点”

《笔墨辑痕》的集评中,我是这么说的:“铁全的画属于可以品到‘笔’的那一类,你可以透过他的每一笔,触及到他作画的那一刻当下。”远的《夏景山口待渡》就不说了,藏在上博的王蒙《丹山瀛海》正是“点点传神”“点点生机”“点点触心”。黄公望、倪云林备受皇上赏识,只因为政治需要儒雅盖过了艺术传达的“真”!所以,儒雅风行了几个世纪,人们都交口称赞的“笔”其实不过是一种流行“文化”的假而已。一下子悟出为什么铁全把我的那段文字排在了集评前面,我怎么这么笨啊!铁全把他排在前面,不正好说明我俩之间的这个“点”,是“通”的呀!

(本文作者为书画鉴定家、艺术史学者)

王铁全 闲是宝 2006年

辑评:

热忱的心,对艺术,对工作,对发展艺术。王铁全兄就是这样奉献了自己,我尊敬这样的朋友。

—吴冠中

铁全的画有一些“笨趣”,不乖巧,不华贵;以书法意味的线形结构状物,安稳舒缓,隐含着某种复归平正的自觉追求。他以饱满的云林丘壑,为水墨的渲染和积淀创造了空间余地,构成了水墨气韵和经营秩序,朴厚温润。

—冯远

他是以书入画, 以写为功, 笔墨间渗透着深厚的书法功底,用笔扎实有力,墨语丰润华滋,气韵鲜活灵动,道出了他对自家山水的独特情结。

—胡勃

多年在艺术的环境中的浸泡,使他的眼光很高,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当代艺术的把握都很准确。

—孙志钧

铁全以书法入画,讲求骨法用笔,很具骨力,从容地运用中锋,点画之中颇见书法修养,对书画同源同理有认识、有理解。但他的画又绝不刻意和刻板,对元人用笔的自知和对虚实的理解在铁全的画中时时表现出来。他用笔的从容趣味, 用色的单纯沉着以及对远山云气淡淡的放纵都使他的画活泼起来,构筑了一幅又一幅生气勃勃的山水世界。

—程大利

看铁全的画,绝无时下的浮躁与忙乱, 呈现于人的是一派平和清虚的境界。他的画用笔谨严而不失灵动, 用墨鲜活又不失层次。铁全的画笔墨并重, 二者兼得。

—王墉

在铁全的画中, 他追寻人与宇宙的阴阳和谐, 品察草木的生息之变;立定山水笔墨的温厚之躯,以德之厚调与笔墨之厚,以性情温良,结识与笔墨之温良。

—田黎明

理趣兼至,有庄有谐,不舍传统,放在精神。铁全之作令人难以忘怀。

—石齐

他追求各种构成山水因素之间的一种关系的契合, 显得细致和繁密, 其间的很多表现都符合前人的规范,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他在所具有南方笔墨的趣味中,构建了完全北方化的山水格局。这种山水的自然,可居可游,一派经过传承和发展而获得的和谐景象。

— 陈履生

铁全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不张扬,不声不响地来完成他自己的游戏,所以在他的画中是能感受到这份平淡与认真。

—边平山

梦醒无尘。

—宋雨桂

铁全的画延续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 画面中能感受出他追求清净、向往自然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看他的画,平实质朴如谦谦君子,给人一种古朴浑厚、清正平和之感。他画的那种“可游可居”的意境,是中国文人的理想境界,是人们精神上、心灵上的一种歇息和寄托。

—崔晓东

写就真性情,展现儒雅风。

—杨延文

铁全山水多用积墨法,多次点染,层层深厚,景色平常无奇,而笔情墨韵色调则温润而有节制,不躁、不枯、不塞、不火、不空,颇有文雅和静的气息,让人有一种复归山林自然的心境和美感。

—梅墨生

画家王铁全的书与书之美

文/刘正成

铁全先生,平生不复再有的知己也!

他欣赏我之书:于近三十年前,作为荣宝斋出版社总编辑的铁全先生为我出了第一本精装书法作品集,那本当年罕有的为中青年书法家出版的作品集让我享誉中外,我感激他;他支持我出书:同样作为荣宝斋出版社总编辑的铁全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支持和帮助我编撰和出版了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有机会名留史册,我难以为报也!在他因病已逝七八年后的今天,我着重要谈的却是作为一代名家王铁全先生的画中之书与书中之人,这是他生前不提供机会让我要说的话!

一、铁全为书而掩了他的书名!他差不多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的第一批会员,但是他极少参加能大播其书名的全国展。我每一次向他约稿时,他均以出版社编书出书工作繁忙为理由婉言拒绝了。直到他辞世的前几年,在北京画院那个安静的展厅中办了他平生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后一个书画个展,我在惊讶他的意境恬然幽邃而笔墨奇趣横生的山水画的同时,才晃然发觉我们遗忘了一个书品高华而气象不凡的优秀书法家!今天的书法家最大的时代特征是竭尽所能无所不用其极的形式表现,而铁全之书真真正正一个既不衫不履又不妖不怪的闭关修行者。其字如其人之瘦削,竟然完全雷同他被繁重而锁碎的工作榨干血肉的清癯的躯体,在低声地吟风傲啸着。我让其公子可苡发给我一些书法作品图片来,我欲看还掩不忍直视之间,一行悲泪从心中流出。苏东坡说“兼论其人生平”,并非说其书不“工”而以人品之“贵”来敷衍之,而是其人品其书品难以实现的高度统一!当然,实现这种审美创造的高度统一者亦有之,铁全之外另有一个高人便是弘一法师!他们均是以自己巨大的真实裸露的生命力量,在帖学与碑学的技巧混响中,绝去枝蔓的朴素点画和搔首弄姿的形质结构,让我们从中体味到书如其遗世独立之高人的巨大震撼力!书法的艺术创造,要产生这种由书及人的心灵共震共鸣的审美体验,又何其难哉!我主持《中国书法》杂志将近二十年,没能为书法家王铁全编发一个作品专题,不仅仅看成是我的失职,亦是其人淡泊名利和诚朴为人的迹近完美的艺术塑造的最好说明。萨本介先生云:“点点焚来瓣瓣香!”非常准确地道出了我们从铁全书法作品中所体悟到的神明境界。

王铁全 黄宾虹论修养 节抄 2006年

二、观铁全之画如观其书。我很同意王镛先生对铁全山水画的审美表述:“铁全的画,绝无时下的浮躁与忙乱,呈现于人的是一派平和清虚的境界。”这不正是其画与其书的无限统一的艺术境界的完美重叠吗?铁全山水布局果然平实而有沟壑,细细品味之下,甚感其气象轻灵而妙趣横生。铁全的山水在高克恭、董其昌和王原祁、王鉴的奇妙结合中,既有精湛的技术又有宏肆的气象,这又像铁全为人低调而毫不呆板,如与其共事久之,却能深深感受其近于勃然迸发的热情和力量。在我与他二十余年关于《中国书法全集》的工作交流中,你从来听不到他对自己工作的夸大其词,但是他的高度责任感与事业心能让你热血沸腾竭尽全力。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如果没有铁全这个出版社总编辑的感召力,便不可能有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的诞生和实现—尽管已耗尽我近三十年的生命力量。铁全胸有丘壑即如他的山水画一般引人入胜,这也正是他画中有书,书中有人的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时尚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