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世界需要马克思,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光明

2018-05-21韩毓海

当代党员 2018年9期
关键词:命运马克思角度

韩毓海

【编者按】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

我们纪念马克思,是因为他的伟大。他颠覆了以往对人类历史的认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秘密,为人类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困境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现实道路。沿着马克思所指引的正确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我们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马克思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姨妈和姨夫创办了著名的飞利浦公司;他23岁获得博士学位,25岁娶了一位男爵小姐——特里尔政府枢密官的女儿为妻,并成为《莱茵报》实际上的主编。

那时,马克思的朋友都是达官贵人。在他眼前,灿烂的个人前程如平坦的大路一般展开,沿着这条平坦的大路,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博士,他本来应该成为“马克思爵士”“马克思部长”“马克思行长”,最不济也会成为“马克思教授”。

但是,令人震惊和不解的转变就发生在这一刻。从那时起,马克思仿佛突然之间就抛弃了他应得的荣华富贵,从此开始了40年的流离失所、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革命和斗争。等待他的命运是一贫如洗、儿女夭殇,昔日家产万贯的富家子沦为了贫困者,风华绝代的贵族小姐,为了一口面包不得不反复典当祖母的婚戒……而这个伟人生活中最大的奢求,竟然是在工作的间隙能够偶尔睡一下。1883年3月14日,他就是这样在办公桌前睡着了,但却是永远地睡着了。

理性和经验完全不能解释马克思的命运,不能解释马克思仿佛是自讨苦吃的选择。唯一能够解释这一切的,是他在17岁时一篇作文里所说的话——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为大家而献身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唯一能解释这一切的,也许是他在23岁时写下的博士论文中令人震惊的发现:知识不是来自经验,也不是来自理性,因为知识就来自凝视他人的目光,倾听他人的呼吁,并立志为他人做些什么。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在有的人眼里,马克思自25岁起的人生可能是失败的,是全然走了下坡路。但是,如果从人类的角度来说,情况却全然不同了。从人类的角度来说,马克思25岁之后的人生才开始攀登光辉的顶峰,他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25岁之后的人生可谓光辉灿烂。

马克思的命运、马克思的故事,之所以从个人角度是不可解的,就是因為马克思的一生,代表着、象征着“人类”神秘而震撼的命运。而马克思最为特殊和值得我们记住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相一致。

什么是人类的命运呢?正像康德所说的那样,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众所周知,马克思把这种人类的秉性,称为“人的类本质”。在马克思看来,随着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逐,人的上述“类本质”却正在丧失。于是,从25岁起——也就是从写作著名的《巴黎手稿》那时起,他就决绝地要去抓住这种正在消失的“人的类本质”。正是这种力量,决定了马克思人生中那致命的转变。

在马克思看来,与人类的命运相比,个人的成毁得失微不足道。

我只想说,今天全世界的劳动者都应该感谢马克思,因为如果没有马克思,如果没有他的学说、没有他的斗争和牺牲,普天下的劳动者,还要为争取在工作期间偶尔喝一口水的权利而斗争。

这个世界需要马克思,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光明。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本文节选自作者在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的发言,题目为本刊所加)

猜你喜欢

命运马克思角度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神奇的角度
命运的更迭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命运秀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