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文化的未来

2018-05-17张耀然

西部论丛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儒家思想

张耀然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當前的中国文化似乎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很多的外国人包括中国人其实对中国文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未来该向何处发展?这些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儒家思想 文化价值观 文化软实力

泱泱华夏五千年,作为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中华文明在古代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千年而不绝,展示出积淀其中的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与坚韧性,必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优秀文化基因。但自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文化逐渐走向衰落,近代志士仁人为探求民族国家的崛起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全盘西化”的喧嚣声高涨,“中国文化究竟有没有未来”成了必须划上问号的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带来的“国学热”的出现,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中国文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有人又做出“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的乐观论断。文化软实力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未来,那么中国文化的未来该向何处去?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内涵

1.1、钱穆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文化最伟大之处就是它提出的一套人生哲学,既可以“兼济天下”,又可以“独善其身”。 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偏重内倾,西方文化则偏重外倾。西方人看重人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人本身内在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文化之内倾,注重的是人本身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从理想上创造人、完善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这样的人就必然具有人格,即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德性”,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德性的人。钱穆先生在96岁高龄写下《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这是其生前最后的遗稿,他在文章中提到:“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再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一体。我以为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宿,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最大的贡献。诚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大陆文明,要想保证农业的发展,就要祈求风调雨顺、天时地利,因而形成“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在情理之中。同时,他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论语》中“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于予”就说明了孔子的人生就是天命,天命就是人生。正因如此,中国人在认识世界思考问题时会用一种整体圆融的方式,而没有形成西方人灵肉分离的二元视角,所以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需要一个超然于自身之外的宗教来寄托精神。这一点无疑是中西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也将会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一种有益借鉴。

1.2、梁漱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另一位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美国汉学家艾恺把梁先生称为“最后的儒家”,认为他是新儒学的开山鼻祖。他在其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提出的“中国文化早熟”论是他认识中国文化的立论之本。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它关注人伦关系,强调调和中庸,并且追求内在的满足与和谐,孕育了中国人的“根本精神”,因而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相比之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人性泯灭以及苦闷不安的精神世界的痛苦挣扎。他的“中国文化早熟”说虽然否认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但他同样对中国文化有反省和批判,提出中国文化的五大病,即“幼稚”、“早衰”、“不落实”、“落于消极亦再没有前进”和“暧昧不明爽”。同时,他也抨击了由文化早熟引起的国民性的劣根性。他代表了现代新儒家的共同思想特征,即维护传统的同时不被传统所束缚,承认中国文化优秀的同时又不失自我批判意识。他大胆批评了新文化运动“向西走”的不对,公开声称要“向东走”。并且断言: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极其反对以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派”和杜亚泉为代表的“中西文化调和派”。他认为中西文化是根本精神不同的异质文化,因此无法不加选择地完全照搬,只能是“对于西方文化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所以有学者认为他的主张没有完全逃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圈套。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看到他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深刻阐述与贡献,他提出的中国文化的弊病也值得我们反思与改进。

1.3、冯友兰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冯友兰提出了“文化类型”说、“继往开来”说和“道统新续”说,在他看来,“全盘西化派”肯定西方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本位文化派”肯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却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与西方文化的优势。这种在“殊相”层面的比较,无法深入到本质层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转变比较中西文化的视角。冯友兰从共相在逻辑上先于殊相、理在逻辑上先于事的新理学原理出发,主张从“类”即共相的视角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他看待中西文化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主张妥善地解决文化发展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问题。冯友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说法是可以讨论的,但他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正确的,对于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他在《新事论》中从共相与殊相的观点看待中西文化,批判“全盘西化论”、“部分西化论”、“中国文化本位论”。认为中国文化必须在类型转变的同时保留其民族性。事实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保留文化民族性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永葆活力并且走向世界。

第二章、中国文化如何发展

现在很多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存在偏见,一提到中国文化,就会想到三纲、等级尊卑。事实上,这是把传统文化中的阴暗面放大化了。儒家思想作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它要不断调整自己为封建统治服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现在看来是糟粕的东西,违背了人性与自由平等的观念。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对待任何一种思想要放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考虑,它的某些不合理思想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而产生的,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或者把传统观念转化成新时代的观点。我比较赞同冯友兰“继往开来”说中提到的观点,即看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尤其传统道德观念的现代价值。不应该有把传统道德一概指斥为“旧道德”的偏激之论,而应用分析的眼光看待传统道德。在传统道德中的确有同“以家为本位”社会相应的旧道德,如愚忠愚孝,但我们可以把这些旧道德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化成新道德。此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更多的精华内涵,比如仁义礼智信,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要求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内涵,更是一种普世价值,在关注西方人权与自由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礼貌、诚信、友好与信任,这些理念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重要。再如传统文化中和谐的观念,对于身处竞争型社会的我们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借鉴与反思。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是文化软实力大国,“文化软实力”是从约瑟夫 奈的软实力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就文化本身而言,“任何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一方面为整个人类文化的多重复合体增添了色彩,另一方面也为其他民族的成员贡献了可以分享的财富” 。因此,文化是可以在不同民族之间进行分享的,基于这种角度的文化是一种柔性的力量,但是,当文化被赋予政治内容,一国在推广本国文化时将其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强加于他国之上,这使得文化就具有了一种刚性力量。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是基于文化资源的一种实力,但并不意味着一国所有的文化都是它的文化软实力,资源转化为实力,还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文化自负导致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及文化自卑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自党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后,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但有一点需要看到的是,中国文化产业越发达,中国文化占有的国际文化市场就越大,“中国文化威胁论”的声音就越高,因此,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认为,中国文化的未来既不会全盘西化,也不会发生溶血性悲剧,毫无疑问, 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既要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承继相接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一些传统的观点加以改造转化成适应现代社会的精神,同时又要合理地采撷西方文化的现代性成果。返归其根,融合创新, 这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的目的是要塑造国家品格、提高国家品味。中国的品格就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特殊品质,文化创新首先就是对自身文化的扬弃,同时吸收外部文化的积极成分,要吐故纳新,只有回到中华文化传统, 我们的文化创造才有根可寻, 才可能元气充沛; 也只有主动地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秀滋养, 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才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利弊有更清醒的認知, 从而在与西方文化的视界融合中, 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第三章、提升文化软实力

在当今世界,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普遍现象,很难说一种文化价值观是优于另一种文化价值观的,然而,近代西方的扩张及优先发展,建构了西方价值观的世界性强势地位,使得其他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处于一种结构性弱势之中,西方的硬实力优势和原先所形成的话语权优势使得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得以维持。文化价值观的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相对滞后性,这一特点使得西方即使在硬实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文化价值观的优势和话语权。我国的文化资源要想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我们的文化价值观能否被认同,中国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使得我们和西方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并不完全吻合,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来阐释我们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世界性意义,这是我们未来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文化内涵丰富,孔子学院需要传播的应该是我们文化中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内容,那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什么样的文化既能代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同时又是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之处。目前而言,我们的孔子学院向世界传播的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即儒家思想中具有世界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内容。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要突出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德行与和谐,并将其发展为世界性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以德治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而不绝的重要源泉,在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世界局势纷繁复杂,人与人的价值认同日趋多元化的形势下,西方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很难解决这些矛盾,而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德行、和谐等元素为寻求世界不同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比较可行的做法是我们把仁爱、和谐等具有普世价值的儒家思想融合到汉语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3、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

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09

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钱穆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香港中文大学《新亚月刊》12月号

7、萧功勤《儒家文化的困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8、邵汉明主编《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9、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张岱年《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中国文化研究创刊号》,1993年

11、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2、钟明善等《中国传统文化精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儒家礼文化对彝族道德建设的启示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Why Lear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