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浑拙厚 奇崛天真
——曹向春书法印象

2018-05-17裴志强

中国篆刻 2018年5期
关键词:结字优秀奖大展

文︱裴志强

曹向春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实力派青年书家。他的书和印,都达到了可圈可点的高度。在当今社会,书法媒介的信息快递及展览文化的日益推进,使曹向春的影响逐渐波及整个书坛。

当代书坛,习隶者不乏其人,但从取法上看大都倾向于雄强博大一格,直接取法《曹全碑》者似乎不多,能从其中化出者就更少了。《曹全碑》在汉隶中属秀美婉约一路,这种风格在汉代整体气格中是比较特殊的。曹向春最初为书坛接受的风格是以《曹全碑》为母体的。取法与一个人的性情、审美、志趣不无关系。曹向春说取法《曹全碑》是因为他和该碑同一个姓,估计这只是个巧合而已。

曹向春对隶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在一篇《小议“汉风”》的文章里对“汉风”的追问和阐述,表明了他对书法作为文化的深度思考。汉代由于政治、文化、经济等综合因素,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大都雄强质朴、厚重开张。这不仅表现在书法上,在其他方面也有着同样的表现,诸如建筑、雕塑、工艺、绘画、诗歌等等。他说,汉风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她雄强、博大、渊深、精微,是我们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灵感的滔滔江海。审视他的作品,似乎能体会到“汉风”穿越其间,他的隶书虽取法《曹全碑》,但并没有把《曹全碑》的秀逸作为追求目标,他说:“我想把它写出‘野’味来,写出汉代人的雄强与霸气、自由与开张。在学习汉碑的过程中,我翻阅了很多汉代的艺术文献,发现汉代的各种艺术门类皆臻妙境,同时又统一于雄强大气、自由奔放的大格局之中。就像汉代隶书一样,面目各异、都归佳品,而又统一和谐、雍容华贵。”综观他的作品,确实有一种有别于《曹全碑》的雄强、霸气和自由奔放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他骨子里对“汉风”的向往所致吧?!

由于对汉隶有着深刻的研悟,手下又有较强的功夫,所以下笔自信果断、干脆利落,且柔中带刚,既有《曹全碑》的秀逸,又凸显了厚重、质朴的意趣。在用笔上,似乎更加注重笔锋的变化,能在不经意间把粗细、虚实,起、承、转、收统一于点画之间,既极具变化,又和谐统一。《曹全碑》的结字大多平整,但仔细品味曹向春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结字平稳中寓奇崛,极富情趣。一字之中通过线条的穿插、避让和结构的错落摇摆来营造一种动势,以达到稳定中又具动感的效果。

龙门开凿曲通海 石梁高悬峻极天

面对曹向春的隶书,我们在叹服其功力深厚的同时,却又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其风格。他似乎在隶书创作上还没有形成足以表达自我性情的笔墨语言。一个成功的书家,必然是以风格的追寻与成熟为标志的。习隶多年,他左冲右突,却始终找不到一条通往既合汉法又彰显自我的自由王国之路。

曹向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从其创作中发现他正以破坏性的方式来构筑自己的笔墨语言,并逐渐形成了雄强博大、沉着朴茂的书风。从此次荣获兰亭奖三等奖的作品来看,他已经逐渐摆脱汉代成熟时期隶书的规约,向前秦石刻汲取营养。从取法上看,似乎从《广武将军碑》得益较多,且又有魏碑特别是《张猛龙》的瘦硬俊朗之气。《广武将军碑》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作品,整体风格雄浑拙厚、奇崛天真、放纵不羁,充满了一种原始的自由创造力。审视曹向春的近作,能够体会到他对《广武将军碑》和《张猛龙》的融会贯通,同时仍蕴汉隶胎息,融冶一炉而成己面目。观之有一股强烈的冲击力扑面而来:线条劲健挺拔,力透纸背,既有隶书的质朴雄健,又有魏楷的俊朗方硬,金石气息极浓。曹向春对秦汉精神的把握和一己化笔墨语言的塑造似乎成就了他的某些梦想。

曹向春近期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对字型空间感的营造上。我们分析他的作品,能体会到他在单字结构上的独具匠心。通过对结字的非常规化营造,使字型的空间感得以加强,这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现代派绘画。借助西方绘画构成理念来改造中国书法的做法,在中国现代书法实践中一直以来都不曾停止,但大多数都是在运用西方理念的同时失去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传承性,显得不伦不类、毫无生命。虽从曹向春的书法实践中看出一点西方构成的影子,但从本质上说,他的实践还没脱离中国书法的结字规律。刘勰在《文兴雕龙·定势第三十》中说:“形生势成,始末相承,湍回似规,矢激如绳,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所以,看他的书法,字态各异,因形生势,能在大开大合、大虚大实中营造一种烂漫和天真,虽充满奇态却又深植传统。

一个书家不可能一直处在一成不变的定态。我们分析曹向春的书法实践,可以看到他的思变之心。古人说:“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驽骥同厩。”艺术的探魅本质即在于求变,每个书家都梦想在变中递进、新生。曹向春正值创作盛年,他的风格在雄肆奇崛之间,求生、求拙、求古,求变,并逐步构建起自我的审美图式,他心性的高迈和对传统的深刻把握已渐渐筑成属于他自己的书法语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一

于书法之外,曹向春的篆刻亦有着相当的高度。他的篆刻以汉印为基,以古玺印为主攻方向。欣赏他的篆刻作品,我们能体会到与书法一脉相承的古朴厚重、天真自然。由于曹向春对传统的深厚理解和自身独具的才情与修养,他的篆刻既有传统经典的厚度,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一畦札菊为供具 满壁江山作卧游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工』应为『公』『艺』后漏『术』)

崔成岐

字正之,别署耑堂。1980年生于吉林省桦甸市,祖籍山东莒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青年书协理事,吉林市书协理事,吉林市青年书协副主席,吉林市道教书画院副院长,章草研究会副秘书长。

秦观《龙井题名记》

作品入展获奖: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展

大爱妈祖——首届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

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国艺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三等奖

第三届“康有为奖”书法评展暨岭南书法论坛优秀奖

第二届建文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

全国第二届和谐社区书法篆刻作品展二等奖

第二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

第四、七届文化庙李·情系新农村全国书画展铜奖

首届“杏花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铜奖

第二、三届“临川之笔”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第四届中国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书法展优秀奖

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隶书展

猜你喜欢

结字优秀奖大展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
隶书“接笔”论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第五届“读友杯”优秀奖获奖名单公布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入会作品选登
第三届“陆俨少奖”全国中国画展获奖作品
第九届CIT大展已圆满落幕 热切期待明年第十届CIT大展
2017年“海峡影艺杯”第一季度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