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汝瓷发展与创新中的专利技术介绍及釉色特征浅析

2018-05-16边华英王学涛李筠乐

佛山陶瓷 2018年1期
关键词:瓷釉汝瓷青釉

边华英,王学涛,李筠乐,尹 蕊

(1.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450002;2.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郑州450007)

1 前言

汝瓷兴盛于宋朝,在其间20余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天青釉色奠定了其当时在五大名窑汝、哥、官、钧、定中的魁首地位,这种天青色调,有“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妙,迎合了当时最高统治者宋徽宗赵佶信奉的道教主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审美趣味。[1]宋汝瓷釉的主要特点是在配制釉料时“以玛瑙入釉”、其釉面呈现“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的效果[2]。汝瓷以其器型精致、釉色独特而备受世人欢迎,然而这种汝窑和汝瓷技术在宋金战火中遭到破坏,汝瓷烧制技术发生断代并失传800余年。据称,如今存世的宋代汝瓷真品只有60余件,且多由海外博物馆珍藏,故素有“家财万贯,不如拥有汝瓷一片”的说法。

汝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花,自明代以来就不断有人进行复烧尝试。由于汝瓷的制作常常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工艺较为复杂,每一道工序把控不好都容易产生缺陷,同时汝瓷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烧制难度大,素有“十窑九不成”和“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之说。[2-3]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汝瓷的复烧仿制成功者寥寥,直到上世纪50年代,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作出了“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的指示,作为汝瓷原产地的汝州、宝丰等地的陶瓷企业和相关领导班子上下同心、启动了汝瓷的复烧大计。1956年临汝县瓷厂老工人郭遂受命研究豆绿釉,他组织人手、经过刻苦攻关、集思广益,经历了数百次的试验、试烧,并在多方学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在1957年研制成功了,又在1963年进行规模化试生产,试制出的第一批汝瓷豆绿釉产品就亮相了中国古陶瓷博览会,在1971年广州春季交易会上带去的200多件产品被外商一抢而空,这标志着汝瓷复烧仿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后又里程碑式地陆续开发出了汝瓷卵青釉、天青釉、天蓝釉和月白釉等釉种。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104号令知,受“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汝瓷釉产品和技术的特色是:

(1)汝瓷釉色中的天青、天蓝、月白等均属于汝窑天青釉色系,坯胎以香灰色和灰白色为主。

(2)普遍采用了汝瓷原产地域的本土原材料石英、黑长石、黄长石、高领土(风穴土、半坡土)、粘土(黑毛土、唐沟土)、方解石、白云石、草木灰等。

(3)对坯体和釉用原材料采取捡选、漂洗、破碎、研磨、陈腐等传统加工工艺进行制备。

(4)素胎成型时采用手工拉坯、雕刻、捏塑、拓坯工艺。

(5)汝瓷的烧成采用胎骨素烧和施釉后釉烧的二次烧成技术,素烧温度在800℃左右,施釉后的釉烧温度介于1200~1300℃,且在高温阶段主要采用还原性气氛烧成,从而形成以铁系物呈现的青釉。

(6)施釉方法主要为浸釉,可根据制品色泽和釉层厚度的要求,采用1次或2次浸釉法施釉。[4]

2 汝瓷的传承与发展

当前,在科技创新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汝州陶瓷界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的基础上也在进行着创新,相继开发出了一些新的釉色,并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技术。汝瓷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和艺术品为汝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是一张推介汝州的重要名片。当下,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汝瓷烧制技艺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杰出的传承人有朱文立、孟玉松、李廷怀等等大师,李晓涓、王振芳、韩琴等等也都卓有建树,他们专心致志地潜心汝瓷研究,发扬着工匠精神,为当代汝瓷的兴盛做出了各自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为汝瓷事业的发展积极传、帮、带,培养出了诸多汝瓷烧造技艺方面的人才,这些大师和专家们的一些作品被世界闻名的博物馆收藏或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他们作品的相当一部分具有经典传世价值。

汝州汝瓷界名家们在汝瓷釉色发展方面的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有孟玉松的《汝瓷发光釉及其制备方法》[5],李廷怀的《玉青白胎瓷器的制作工艺》[6],范晨雨、王振芳、范随州的《玉质汝瓷及其制备方法》[7]、《一种彩绘汝瓷的烧制方法》[8],韩琴的《大器形汝瓷瓶的制作工艺》[9],冯艳琴的《一种仿古天蓝釉玉质汝瓷及其制备方法》[10],以及姚瑞平等人的《薄胎薄釉的汝瓷的制作工艺》[11],、《汝瓷葱绿色釉的制作工艺》[12]等等。而最近两年汝瓷界发明专利的申请更是呈现出井喷之势,凸显了百花齐放和自主创新驱动发展、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3 汝瓷烧制关键技术相关专利

历史上的汝瓷主要作为一种艺术陈设瓷而存在,传统烧制技术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州汝瓷界申请并得到保护的这些专利技术标志着汝瓷坯、釉制备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下面对这些相关专利技术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3.1 汝瓷发光釉及其制备方法

这项发明申请于2005年,专利权人和发明人均为孟玉松老师。该发光釉的技术关键是由分别制备发光粉和基础釉,然后由二者调配制成,相应配比为发光粉25~30%,基础釉70~75%。其中基础釉的组分配比为:白长石12~36%、石英10~20%、方解石0~14%、硼酸0~25%、锆英石0~10%、硝酸钾0~8%、氧化锌0~8%、萤石0~5%、碳酸钠0~7%、碳酸锶0~20%、碳酸钡0~15%、白云石0~5%。这项技术有利于克服汝瓷釉色单调的不足,通过选用不同的发光色基组分和相应技术制备相应的发光釉。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铁杂质的污染,否则不易得到理想的效果。[5]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对汝瓷进行发光釉装饰,汝瓷在光线较弱时能够将吸收储存的光能以荧光的形式发散出来,呈现令人欣喜的夜光效果。

3.2 玉青白胎瓷器的制作工艺

该发明申请于2011年,专利权人和发明人为李廷怀。这种制瓷技术采用了复杂的坯釉配方体系,并且区别性地施用了内釉和外釉。坯体配方构成为大同土12~16%,黑毛土13~15%,白长石8~12%,石英25~28%,白土12~14%,砂石4~7%,牛骨4~7%,高岭土14~17%。内釉为白长石7~12%,石英30~40%,白土35~38%,牛骨5~7%,滑石粉3~5%,高岭土7~10%。外釉为黄长石63~66%,铁矿石2~3%,玛瑙石2~3%,石英5~6%,白长石4~5%,牛骨5~6%,方解石15~17%。采用球磨机分别研磨坯料和釉料,坯料磨细至全部通过200目筛,釉料研磨至适宜细度后除铁、调整釉浆浓度。然后进行胎体成型、干燥、修整、素烧,施釉、釉烧。在烧成时生坯的素烧和釉坯的烧成制度符合传统汝瓷的烧制工艺技术和相应参数。这种技术制作的汝瓷产品内部釉面不开片,外部仍具有开片的特征,生产的汝瓷茶具解决了内部开片裂纹处残留茶渍的缺点,提高了汝瓷茶具的实用性能。[6]

3.3 玉质汝瓷及其制备方法

该发明申请于2012年,专利权人(申请人)范晨雨,发明人为范晨雨、王振芳、范随州。该玉质汝瓷区别于传统汝瓷技术关键在于其坯胎采用高岭土制成,其釉料的组分和配比为:长石55~80%、方解石10~25%、隐晶质石英5~15%、碱石2~10%、骨灰1~8%、草木灰1~8%。其制备技术上各工序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采用拣选、漂洗高岭土为坯用原料,经过球磨、除铁、压滤、练泥、陈腐后成型为坯体。对于釉用原料中的部分原料要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称取混合研磨至规定细度后使用。比如对于隐晶质石英要在1250~1300℃下煅烧6~8 h后再破碎至一定细度;对于骨灰先于850~1300℃下煅烧6~8 h后再破碎至一定细度;对于长石、方解石、碱石也要预先破碎至合适的细度后再使用。釉料混合料磨细之后过180~250目筛,除铁,调至合适的浓度后使用。素胎的烧成制度为最高温度800~900℃,高温保温3~4 h。[7]釉烧制度见下图1。

图1 釉烧制度流程图

这种汝瓷制作技术相对比于传统汝瓷在坯料、釉料制备方面具有创新,改变了汝瓷传统香灰胎的配方结构,丰富了汝瓷的品种,增加了客户的选择性。

3.4 一种彩绘汝瓷的烧制方法

这项发明申请于2014年,专利权人王振芳,发明人为范晨雨、王振芳、范随州。该技术的特征是除采用与传统汝瓷相同的制作素坯方法和步骤之外,在素烧坯上预先留出要彩绘的不施釉区域而其他区域施汝瓷釉并采用常规方法釉烧得到半成品,对该半成品的彩绘区域均匀涂刷一层助剂后以低温颜料作画,该助剂以酒精混合60~80目的松香粉20~30 g、氧化铁粉15~20 g、60~80目的氧化镁粉或二氧化硅粉制成。然后对彩绘后的半成品低温焙烧制成彩绘汝瓷作品。本技术中素烧和釉烧的温度制度是成熟的技术,但是其最后阶段的低温彩烧制度为40 min内从起始的基础窑温升温至450~500℃,保温10 min,继续在30 min内将窑温升温至600~80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停火随窑炉降温即可。[8]该技术丰富了汝瓷的釉色品种和文化内涵,克服了汝瓷色调单一的缺陷。

3.5 大器形汝瓷瓶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申请于2011年,发明人和申请人是韩琴。该工艺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采用了高强度的坯体配方结构,组成为高岭土15~20%、紫木节4~10%、钾长石15~20%、石英4~10%、白土25~40%、瓷石15~20%。按照该配比称取预处理过的原料进行球磨,至250目的细度。采取注浆的方法分别浇注汝瓷大瓶的口部、中段身部和底部,脱模后晾干、修整,然后以泥浆将各部位粘接为一个整体,用水擦坯,晾干后素烧,在920~980℃下烧制3~4 h。后续对素烧坯以汝瓷的传统工艺进行施釉和釉烧。该技术相对比于传统汝瓷制作工艺限于制备较小器形和厚胎制品的技术制备出了大器形的汝瓷作品,胎厚可以减薄为0.3~0.5 mm,在节能和节材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9]

3.6 一种仿古天蓝釉玉质汝瓷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申请于2014年,申请人和发明人均是冯艳琴。该技术采用高岭土作坯料,采用的釉料配方为黄长石5~15%、白长石40~60%、方解石10~23%、玉石粉3~10%、骨灰1~8%、石英5~15%、草木灰2~7%。各釉用原料进行预处理,达到40目的细度,骨灰预先进行煅烧和磨细,然后将釉配方混合料以球磨机磨至120目细度,除铁。各生产工序和其他参数与传统汝瓷制备工艺一致,区别主要在于胎体采用白色的高岭土制成,采用浸釉法施釉,使釉层厚度达到0.2~0.4 mm。该技术制得的汝瓷呈现泛蓝色调玉石般乳浊半透明质感,色泽淡雅、飘逸、庄重、大方,对欣赏者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效果,丰富了汝瓷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性。[10]

3.7 汝瓷薄胎薄釉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专利权人姚瑞平,第一发明人姚瑞平,申请于2011年。这种薄胎薄釉汝瓷的技术特征在于:坯用原材料主要选用风穴土、大同土、半坡土、唐沟土、钠长石和钾长石等,配比为风穴土6~9%、大同土8~10%、半坡土40~42%、唐沟土28~32%、钠长石6~7%和钾长石6~7%。这些原材料在经过拣选、粗碎至合适粒度后按规定配比称量并投入球磨机,按1:2.9~3.3的料水比加水湿磨14~18 h,磨细至200目。将料浆根据成型方式的需要制成注浆用泥浆,或者经过脱水、练泥、制成拉坯用泥段,在阴凉洁净的环境下保水储存、陈腐备用。釉料配方采用原料和配比为黄长石42~46%、白长石21~23%、石英6~7%、方解石18~19%、黑长石5~6%、牛骨灰1.4~1.6%、草木灰1.8~2%和氧化锌0.5~0.6%,各种原料经过必要的预加工处理后储存备用。以球磨法制备釉浆,按1:2.9~3.3的料水比加水,磨细至300目通过。由于坯胎用泥料达200目细度,配方中粘土成分较多,塑性较好,能够成型出胎壁较薄的素坯。将素坯预干、修整、干燥、素烧,以酒精水溶液擦坯,然后施釉、干燥、釉烧。[11]其釉烧温度和气氛制度见下面图2。

图2 釉烧制度流程图

利用这项技术能使烧制出的汝瓷胎和釉得到有效减薄,有利于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而且产品不失美观大气。

3.8 汝瓷葱绿色釉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申请于2011年,专利权人姚瑞平,第一发明人姚瑞平。汝瓷葱绿色釉在工艺上遵循了传统汝瓷烧制技术,釉料制备主要采用风穴土、黄长石、黑长石、白长石、石英、方解石、钾长石和氧化锌等为原料,将各种原料预处理至相应的粒度,按配比风穴土14~16%、黄长石16~18%、黑长石8~10%、白长石17~20%、石英17~19%、方解石15~17%、钾长石5~6%和0.5~1.5%的氧化锌进行配料称量,以球磨法制备釉浆,其中的料水比、球磨时间和釉浆细度参数,以及施釉、釉烧工序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参数都与3.7中的相应工序段一致或相似。本技术方案中坯釉结合牢固,施用该釉制成的汝瓷器具,呈葱绿釉色、外观精美、莹润、儒雅。[12]

4 汝瓷釉色特征分析

(1)汝瓷釉属于青釉,是一种不添加人工色料的颜色釉,其呈色主要依赖于烧成时的还原焰气氛以及釉料、坯料配方中含有铁质成分的多少。将以上汝瓷专利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汝瓷釉色的呈现主要决定于其配方结构,同时也与施用该釉的坯体配方结构和釉层厚度、釉料细度、施釉工艺、烧成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汝瓷烧制中即使所用瓷胎坯体配方和坯、釉制备工艺、素烧以及釉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不同的窑位或不同的生产批次而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釉色。而当采用不同配方的素烧瓷胎以及施釉厚度不同时,由于胎的白度、显微结构的差异性致使同一釉系在相同的工艺参数条件下也会由于产自不同的窑口而呈现出不同的釉色。

(3)传统汝瓷釉主要为石灰-碱釉系配方,熔剂性原料主要是长石和方解石。在这些专利配方中原材料组成或配比进行了相应调整,同时由于各窑口烧成制度和其他工序工艺的差异而制备出不同深浅色度的青釉釉色。

(4)查阅资料可知古代青瓷釉的组成随朝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宋代以前是石灰釉,宋代为石灰-碱釉,釉中的钙、钾含量几乎相等。北方青釉中SiO2含量多在70%以上,南方的在55~63%之间,而釉中Al2O3含量则是南方多于北方。青釉中的着色剂铁的氧化物常以Fe2+及Fe3+的状态存在,Fe2+在红外区有强烈的吸收峰使釉呈现青蓝色,Fe3+的3d轨道呈半充满状态,以[Fe3+O4]四面体存在时,在近紫外区有一强烈吸收峰,使釉呈黄绿色。[2]

(5)在釉组成中如果基础釉组成相同而铁的氧化物含量愈多则釉色愈深,可随铁的氧化物含量的增加依次呈现为月白色、影青色、粉青色、梅子青、豆青、深豆青色等,甚至会变为茶褐色、黑色。而在釉烧温度、气氛的影响下Fe2+/Fe3+比值低时釉色偏黄,比值高时釉色偏青蓝,同时釉中其他氧化物的数量和种类对青釉色调也有一定的影响。

而坯体起着衬托釉色的作用,在坯组成中铁质少则釉色明快青翠,铁质过多则釉层发暗。对于同一种青釉来说,在坯中铁含量<1.5%时,釉色呈浅粉青色,当铁含量达到2.5%左右时釉呈粉青色,而增加至5%左右时釉则呈灰青色。出自朱文立之手的“朱氏汝瓷”(见图3)的特点就是坯胎含铁量较低,所以其釉色具有明快青翠的特点,而传统的香灰胎的汝瓷釉色则相对发暗。

同一青釉若釉层厚度不同则色调亦不同。在坯、釉料中铁含量相等的情况下,釉层越厚则釉色呈现厚重和偏暗的感觉。在釉烧时氧化气氛重则由于Fe3+多而呈黄绿色,在还原气氛时因Fe2+增多会呈现深浅不同的青色。若高温阶段气氛反复变动则会出现青中带黑的色调。天青釉烧成时高温阶段须快冷以抑制低价铁的再次氧化而使釉色泛黄。事实上釉烧温度过高会出现青翠色,较低时则形成半无光的淡青色釉面,这跟釉层的玻化熔融和相关硅酸盐矿物的物理化学反应是否充分有关。

(6)图3与图4是同为天青釉的汝瓷作品,分别出自于著名的汝瓷传承人朱文立和孟玉松之手。但是其色泽及呈色效果差别较大,这主要是产自不同的窑口,坯体和釉料的配方结构略有不同、坯体白度有差别的原因,而同时其釉层厚度也有所不同的缘故,“朱氏汝瓷”较常采用较白坯体配方,釉色呈明亮的青色,而“玉松瓷”釉色呈偏暗蓝色调。

图3 天青釉盘-朱文立

图4 天青釉百合洗-孟玉松

5 结束语

汝瓷以天青釉著称,常现釉面开片,在烧成时因为气氛、窑位、窑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效果的釉色。当今,聚居于汝瓷原产地域的汝瓷业界的一些汝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新生代的制瓷艺人们在长期的潜心投入、孜孜以求玩泥巴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他们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结构表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广泛吸收其它地域的陶瓷文化和技术成果,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器型设计和生产技术,拓展了一些新的器型和釉色系列,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知识产权成果,为汝瓷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汝瓷的发展与创新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励知.普通陶瓷[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2]许文骏,王萍.汝官窑青瓷釉工艺研究[J].中国陶瓷,2007,43(8):73-75.

[3]朱利.汝瓷大师王振芳再现绝世芳华打造当代官窑[N].香港文汇报.2012.3.8 B3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104号对汝瓷扩大原产地域保护公告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10.17

[5]孟玉松.汝瓷发光釉及其制备方法,CN1762912 A[P].2006.

[6]李廷怀.玉青白胎瓷器的制作工艺,CN 102503365 A[P].2012.

[7]范晨雨.玉质汝瓷及其制备方法,CN102557584.A[P].2012.

[8]范晨雨.一种彩绘汝瓷的烧制方法,CN103896628.A[P].2014.

[9]韩琴.大器形汝瓷瓶的制作工艺,CN102408223 A[P].2012.

[10]冯艳琴.一种仿古天蓝釉玉质汝瓷及其制备方法,CN 104446658 A[P].2015.

[11]姚瑞平.汝瓷薄胎薄釉的制作工艺:中国,CN 102503573 A[P].2012.

[12]姚瑞平.葱绿色釉的制作工艺:中国,CN 102503574 A[P].2012.

猜你喜欢

瓷釉汝瓷青釉
当代汝瓷的美学特征及其创新设计
灰铁倒流壳内流道涂瓷釉的实验研究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作品鉴赏
——鲁青瓷釉下彩(春夏秋冬)
寻找汝瓷
吉州窑瓷釉种类及其装饰技法
传统民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