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雕龙·谐隐》研究综述

2018-05-15郁薇薇

戏剧之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研究综述

郁薇薇

【摘 要】《文心雕龙·谐隐》是《文心雕龙》中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对“谐隐”这种独特风格的文学类别进行系统总结,肯定了其存在的价值。目前学界对《文心雕龙·谐隐》的研究,大致从四个角度展开,即《谐隐》篇文体论;刘勰的谐隐观;《谐隐》篇价值意义;《谐隐》篇辨疑考释。本文将众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全方位把握《谐隐》篇所涉的相关内容,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参阅材料。

【关键词】文心雕龙;谐隐;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55-03

《文心雕龙》凡五十篇,其中“论文叙笔”部分就诗歌、辞赋、论说、书信等三十多种体裁进行论述,《谐隐》篇为此部分的最后一篇。刘勰在《谐隐》篇中,梳理了先秦至魏晋的“谐隐”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清晰地呈现“谐隐”的发展脉络,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剖析了“谐隐”的特征。刘勰以专篇论“谐隐”,肯定了其存在的价值意义。

对《文心雕龙·谐隐》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不仅方便学者对“谐隐”这种文学体裁的研究,也有利于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艺术的创作和良性发展提供指引。目前,学界对于《文心雕龙·谐隐》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现有的文章谈得不够深入全面,个别地方还有待商榷,仍然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试图对前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以为后来学者提供研究的基础。

一、《谐隐》篇文体论

刘勰所论的“谐隐”来自于民间,与街谈巷议的小说同出一源。诙谐的笔调和伪饰的手法,是它的一大特点。“谐隐”的来源、手法及语言极像小说,因而已有不少学者从小说的角度研究《谐隐》篇。孟稚的《<文心雕龙·谐隐>——谐谑小说的理论阐释》[1]一文,就小说的发展流变铺开议论,肯定了刘勰对小说“谐谑”一门作理论分析的首创之功。而后由《谐隐》篇中具体篇章剖析了“谐谑小说”这一文体的产生源头。文章也明析了刘勰从内容、语言和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对“谐谑小说”创作提出的要求。此外,作者还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无评论小说一体之篇目的观点提出异议,并阐明了理由。

白晓帆的《俗赋与小说的关系——由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谈起》[2]一文,独具慧眼。作者发现俗赋这种文体语言通俗、诙谐幽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具有很浓厚的小说意味,并举《汉书·媚皋传》、王褒有实无名的赋体俳谐文《僮约》与《责须髯奴词》,以及戴良的《失父零工》三例着力说明这一特点。文章又以东汉的“鸿都门学士”这一作赋群体为典型,揭示了小说与俗赋的密切关系。

绽玉霞、李歌平在《刘勰对小说的认识和态度——读<文心雕龙·辨骚、诸子、谐隐篇》[3]一文中,将《谐隐》篇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剖析刘勰对小说的认识和态度。文章从《谐隐》篇首寻觅刘勰对小说态度的线索,进而发现刘勰对谐词隐语总体持否定态度,但对谐词隐语在统治和道德修养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加以肯定。“广视听”是刘勰对谐词隐语的评价,他认为小说具有扩大人生视听范围的社会作用。这篇文章对我们了解刘勰对小说的态度助益良多,但作者将刘勰对谐词隐语的态度等同于其对民间文学的态度,而没有更多举例加以说明,这是其认识的偏颇之处。

赵欣的《<文心雕龙>的谐隐文体观》[4]一文,就三个问题展开探寻。第一,谐隐起源的民间性及其流变;第二,谐隐的文本特征,理清了刘勰所论的“谐隐”的功能、形式、主旨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第三,刘勰对于谐隐地位的论述及谐隐文在后世发展的特征。自发性创作和发展,以及《谐隐》篇内部的谐隐文和谐隐味之分,是“谐隐”在后世发展的两大特点。

学者刘彩凤在《<文心雕龙·谐隐>新论》[5]一文另辟蹊径地表示《谐隐》虽被刘勰归于文体论部分,却与文体论其余诸篇有很多不同之处。作者通过比较《谐隐》篇与其他诸篇的文本差异,探究谐词隐语与诗、赋、铭、诔等文体在文体特征方面的不同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该文匠心独具,以刘勰在《序志篇》所说的“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论述顺序和内容,为研究展开比较。谐词隐语与文体论诸篇的不同,经过作者这几个方面的论析与比较,让人一目了然,且有独到发现。

二、刘勰谐隐观

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对“谐”与“隐”两种文学样式的产生原因、历史演变和功能利弊的多方论述,以及在赞中的总结,都鲜明体现出刘勰的谐隐观。因而从刘勰谐隐观的角度对《谐隐》篇展开研究的学者也有不少。

陈祥谦的《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刘勰俳谐文学观论略》[6]一文,首先论析了刘勰在坚持传统宗经文论的情况下,能容让和肯定“俳谐”存在的原因,继而总结了刘勰系统论述俳谐文學的理论价值及其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尝试着在论析刘勰俳谐文学观的过程中,观照沉潜在文人意识下的心理活动与态度。最后文章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即刘勰公正客观地对这种在封建社会长期不被文人重视的文学类别进行全面观照和系统总结,其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范允龙的《从<文心雕龙·谐隐>看刘勰的幽默观》[7]一文,考察了“谐隐”的内涵、产生原因及外延。在清楚刘勰对谐辞与隐言的认识和态度之后,揭示了以“谐”“隐”为代表的幽默传统无法真正融入文化发展主流的原因。侯琼的《谐隐浅论》[8]一文,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刘勰的“谐隐”观。一是从刘勰对“谐隐”发展的梳理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从先秦到南北朝,“谐隐”文的箴戒功用在逐渐减弱而娱乐性逐渐凸显。二是刘勰认为谐辞与隐语虽有不同的轨迹,但在使用中互有交叉,密不可分。三是作者细致地指出了刘勰对“谐隐”文的态度不能用“鄙薄”二字简单概括。

三、《谐隐》篇价值意义

如今正处于大众娱乐时代,狂欢、戏谑之风横行,任其自由发展还是有所规劝?1500年前,刘勰对“谐隐”文学及其艺术活动的认识和批评,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艺术的创作及良性发展指引了方向。

邱纯伟的《小沈阳现象还能走多远——<文心雕龙·谐隐>篇的现代启示》[9]一文,对“小沈阳现象”这种娱乐性超出它本身所承载的思想范围的大众娱乐进行反思:在艺术作品中,思想性和娱乐性究竟谁居于主导地位?作者从《文心雕龙·谐隐》中刘勰对谐词隐语的态度和价值评判中找到了答案。刘勰对先秦具有讽喻教化作用的谐词持肯定态度,而对汉魏娱乐色彩占主导地位的谐词颇有微词。刘勰以历史的发展辩证眼光陈述“谐隐”的作用,这种中肯的态度使《谐隐》篇的现代启示意义深刻而理性。

任遂虎的《<文心雕龙>“谐隐观”对现今文学的启示》[10]一文,由刘勰的谐隐观启示当今俗文学的发展。刘勰认为,“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对“谐隐”这种“菅蒯”地位的体式加以肯定。刘勰的这一做法启示我们,第一,对于现当代文学,在表达体式、风格上应追求鲜活多样;第二,现代俗文学应发挥文学小品讽喻谏诤的作用,以利社会航船的价值拨正;第三,当今文学应反对低俗无聊的“谬辞诋戏”。

王慧娟的《<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文化意义及其现代价值——以<明诗><颂贊><谐隐>等篇为例》[11]将《谐隐》篇作为研究《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的窗口。当今乃大众娱乐时代,戏仿、谐谑之风横行,我们对这一现象应持怎样的态度?通过了解刘勰对于戏谑文学及其艺术活动的批评,作者找到四个答案。首先,古代谐隐艺术有情绪宣泄的作用。现代的诙谐戏谑的艺术方式也可以使大众宣泄内心的压抑愤懑,平衡心中的情绪。其次,箴戒、规补是“谐隐”文体的另一时用。第三,《谐隐》篇中对谐隐文化的举例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第四,“谐隐”艺术本身不可只追求“博人一笑”的低俗,而应当竭尽全力提升艺术水准,使其符合时代与人民的需求。

四、《谐隐》篇辨疑考释

统括来说,对《文心雕龙·谐隐》作专门辨疑、考释的文章,经由大胆假设、缜密评论,纠正了人们以往认识中的误区,颇具功绩。

肖营的《<文心雕龙·谐隐>辨疑》[12]一文,就《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两个相关歧疑之处进行辨析。一是《谐隐》篇的类属问题;二是《谐隐》的篇次位置问题。范文澜在《文心雕龙注》中曾列表说《文心》篇的二十五篇排列都是有次序的,特与“文”与“笔”两大类之间,另加“文笔杂”一类,并将《杂文》与《谐隐》两篇归入其中。对于范氏的做法,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必须维护按文笔分类之准则,无须另立门户。对此,作者认为,两种观点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所侧重的对象不同。一则侧重“成规”;另一则侧重“实际”。范氏的“文笔杂”之说只是表示自己对原著的一种理解,且有翔实之据。作者表示支持范氏“文笔杂”之说,认为其立论有据,妙识文理。

对于《谐隐》的篇次位置问题,台湾龙学泰斗李曰刚教授在其《文心雕龙斠诠》中提出《杂文》篇与《谐隐》篇之位置,应当“互易”。段熙仲和祖保泉两位学者则认为,把《谐隐》置于《杂文》之后,乃是以目录学的眼光作出的安排。祖保泉在其《文心雕龙解说》一书中提出还是不“互易”为是的四点理由。作者者认为,祖保泉驳李曰刚的几点理由或是不能自圆其说或是与李氏之说毫不相关,并不能使人信服。我们研究传统文化,首先要忠于作者之本义,但更主要的还是博古通今、古为今用,文章肯定了李曰刚所论的价值意义。

张灯的《<文心雕龙·谐隐>辨疑》[13]对《文心雕龙·谐隐》中的部分文句意义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前人句意文义错解之处进行了辨正,提出了有见地的解释。如对于“隐语之用,被与纪传”一句,作者认为,范注“纪传,当作记传”的校改并无必要。文章举证在《释名·释言语》中:“纪,记也,记识之也。”毕沅的疏证也有说明“纪、记二字古通。”二字互通的用法一直沿用,没有必要校改。像这样,对文句意义细加推敲,对《文心雕龙·谐隐》字词、句意的把握和各句的衔接作出补充的还有很多。学者的批判智慧,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严谨的治学态度。

马骁英的《<文心雕龙·谐隐>诙谐文学理论文献考》[14]一文,通过对元至正十五本《文心雕龙·谐隐》的汇校、对比、辨析异文,并经过考据,梳理出文论观点。对于“隐”与“讔”,文章认为,“言”的形式因素对于“讔”具有极端重要性。对于“内怨为诽”与“内怨为俳”,文章认为,怨怒心理是诙谐的形式外现。对于“有足观者”“有定称者”和“有足称者”,文章认为,“意在微讽”之“諧”值得欣赏与肯定。对于“本体不雅”与“本体不雑”,文章认为,“諧”的主旨与形式的反差矛盾造成流弊。对于“君子嘲隐”与“君子隐(讔)”,(下接第159页)文章认为,“谬辞诋戏”之“讔”属于与“君子隐(讔)”对立的“小人讔”。

对《文心雕龙·谐隐》进行汇校并梳理相关文论观点的研究方法,是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由文献上升到文论的一次有效尝试。作者深谙古代文论发展前进之法应是扎根于自身脚下土壤,从言约意丰的古代文献中,探寻古代文论的范畴、方法、体系。作者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研究尝试,为后来者提供了有效示范。

学界对于《文心雕龙·谐隐》篇作了诸多研究,笔者所归纳总结的这些方面仅仅是一小部分,期望能抛砖引玉,出现更多关于《文心雕龙·谐隐》研究的佳作。对《文心雕龙·谐隐》的研究尚有忽略或未涉及之处,如没有专门的论著对《文心雕龙·谐隐》独具的鲜明特色展开研究,对于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的诙谐文学理论与西方幽默、喜剧理论的比较也有待展开和深入。

参考文献:

[1]孟稚.《文心雕龙·谐隐》——谐谑小说的理论阐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

[2]白晓帆.俗赋与小说的关系——由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谈起[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08).

[3]绽玉霞,李歌平.刘勰对小说的认识和态度——读《文心雕龙·辨骚、诸子、谐隐篇》[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12).

[4]赵欣.《文心雕龙》的谐隐文体观[J].文艺评论,2015(12).

[5]刘彩凤.《文心雕龙·谐隐》新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7).

[6]陈祥谦.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刘勰俳谐文学观论略[J].名作欣赏,2009(05).

[7]范允龙,刘枫.《文心雕龙·谐隐》看刘勰的幽默观[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7).

[8]侯琼.谐隐浅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9]邱纯伟.小沈阳现象还能走多远——《文心雕龙·谐隐篇》的现代启示[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6).

[10]任遂虎.《文心雕龙》“谐隐观”对现今文学的启示[N].文艺报,2009.

[11]王慧娟.《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文化意义及其现代价值——以《明诗》《颂赞》《谐隐》等篇为例[D].山东大学,2011.

[12]肖营.《文心雕龙·谐讔》辨疑[J].语文学刊,2007(03).

[13]张灯.《文心雕龙·谐隐》辨疑[J].孝感师专学报,1998(05).

[14]马骁英.《文心雕龙·谐隐》诙谐文学理论文献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06).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