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未来

2018-05-15提姆·波奎特崔恒

海外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马克斯职业培训学徒

提姆·波奎特 崔恒

没有多少20岁的年轻人愿意早上5点45分准时起床,7点30分到班工作。派尔西莉亚·沃尔普林坦言,她有时候会羡慕读大学的朋友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她笑着说:“当然还羡慕他们长长的假期。”在沃尔普林的大学生朋友们“只知道”埋头苦读的时候,她已经做了两年学徒,在挣钱了。

派尔西莉亚在斯图加特附近的辛德尔芬根工作。这里有梅赛德斯奔驰在欧洲最大的生产厂区。生产线上有2.6万名工人,研发机构有1.1万名人员。与其说它是一座小城,不如说是一家企业。此外,850名学徒中1/5是女性。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在德国为近6000名学徒提供了31个培训项目,其中20个侧重培养制造汽车所需的技能,另外11个则偏向管理能力。

派尔西莉亚·沃尔普林说:“以前我只知道汽车有4只轮子和1个方向盘。”她以后想做汽车机械师。这门专业包括机械制造、电气化和信息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在当今汽车制造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自小我就喜欢技术。”她说,“我有朋友在这里做过机械师培训,对这里十分赞赏。而且培训期可以挣工资,这一点很吸引我。”

2015年夏,沃尔普林通过数理水平的网上测试,随后参加了奔驰开设的“求职周”。“我完成考试,通过面试,还认识了其他学徒。这里也有女学徒,希望以后女性人数继续增加。一周后,我收到了录用通知,并于9月开始了为期3年半的培训。”

和沃尔普林一起的还有17岁的马克斯·艾利希。他想做机械设计师。“我们负责车身。我一直都对汽车感兴趣,但是以前不知道车是怎么造出来的。”

技术力量匮乏是当前欧洲职业培训面临的重大问题。欧洲培训联盟致力于改善职业培训质量,创造培训机会。据其报道:“40%的欧洲制造商反映,他们找不到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推动技术发展及创新。”

欧洲有1300万人参加职业培训及进修项目,但都是一些短期中学生学徒。一大半德国年轻人会在中学毕业后接受培训。在德国,此类培训的最突出特点是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学习同时进行的双轨制。教学计划针对学徒所学专业来制定,但与此同时,学徒们还需要学好基础课程,比如德语、伦理道德及社会常识课。

辛德尔芬根职业培训主管托马斯·福依介绍:“我们的培训生初期月薪为1000欧元。我们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在设备及技术上投入了大笔资金。在职业技术学校,学徒们学习实际操作中使用到的理论。这项费用由政府承担。”

德国所有大企业以及很多小企业都提供类似的双轨制职业培训机会。它们与政府机构、高校以及工商联合会合作,培养适应未来企业需求的人才。

2014年,德国有约140万年轻人参加了双轨制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多达350多个,为期2年至3年半。学成者平均年龄为22岁。

这能成为欧洲其他国家的表率吗?在大多数国家,参加有针对性职业培训的机会都明显更少。16岁的英国青年中只有不足2%做学徒。英国政府制定了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这个数字提高到300万以上。法国青年失业率约为21%,只有约1/4的年轻人做学徒,同时职业培训的质量问题也比较严重。最大的障碍是:在领导人只重视精英教育的那些国家,实用的职业培训存在感很低。此外,企业的为难之处在于暂无相关的固定章程。有些国家具备有效的培训系统,如奥地利、瑞士及荷兰。它们一直在仿照德国模式。“理论实践结合,企业提供实习机会,这是德国工业的基石。”福依说,“我认为这样的模式非常成功。”前联邦总理格哈特·施罗德也曾经做过零售商学徒。

自1916年起,戴姆勒股份公司就开始提供系统的职业培训。德国学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行会吸收年轻人跟随师傅学习手工。欧洲青年的平均失业率为16.7%,而德国青年的失业率仅为6.7%,低于欧洲其他任何国家。这绝不是偶然。

派尔西莉亚·沃尔普林和马克斯·艾利希每隔两周就去戈特利布-戴姆勒职业学校上课。在学校,他们学习理论,以提高职业技能。培訓中心占据两层楼。奔驰汽车被放置在升降台和试验台上,一切都和生产厂区同步,包括负责装配和涂漆的机器人以及汽车诊断的相关设备。

世界日新月异,混动及自动驾驶的汽车各领风骚。在接触这些之前,所有学徒都穿着蓝色工装裤从基础学起。“第一年我通过拆了再重装,学到了四冲程循环的工作原理。”沃尔普林说,“然后我们学电气。”马克斯·艾利希在专业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是制造车身。

约阿希姆·桑托斯是巴西及美国培训项目负责人。34年前,他也在戴姆勒公司完成了自己的职业培训。“一下子了解整辆汽车会比较复杂。”他说,“我们从小处入手,直到了解全部产品及制造过程。沃尔普林和艾利希是优秀的学徒。尽管他们对汽车知之甚少,但很愿意学习。据我的经验,那些自以为对汽车无所不知的人常常在遴选测试中落败。”

年轻的技工们在培训期间就已经认识到:一个项目不仅是工作的彩排,还是未来事业的起点。这个起点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零部件原型在自动化3D打印实验室被成功制作,就像在厂区的高级设计中心一样。3D打印非常快,再也不需要花费数天或者数周之久。马克斯·艾利希戴着特殊的虚拟现实面罩,在电脑上虚拟焊接。“这不仅能让我们更安全地学习焊接,而且可以节省成本。哪怕犯错,也不会产出废品。”

在培训中,手工技艺依然很重要。比如涂漆技术,尽管学徒们以后会和机器人一起工作,但是他们首先需要学习如何手工为部件涂漆。

“第二学年的操作考试是完成一个能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马克斯说,“它必须能够精确工作,考试时间是6个小时。”派尔西莉亚·沃尔普林需要完成3个对电气系统及发动机功率的诊断测试,之后还有好多阶段考试。

“现在的学徒不会一辈子只造汽车。”托马斯·福依说,“有了机器人制造技术,他们在生产线上要做的是解决问题,是交流。他们一定要明白所谓的VUCA理念,即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挑战,将来不是今天的我们所能想象的。”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德国模式呢?事实上,有些已经在做了,因为国际化的德企在全世界都建立了工厂,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展职业培训。戴姆勒公司在全世界有2000多名学徒。公司在设立分部的中国、印度等国家与中学合作开展培训项目,有4000名年轻人参加培训。外国学徒会定期到辛德尔芬根的培训中心访学。

“德国公司习惯投资它们的未来,”约阿希姆·桑托斯说,“我认为相比之下,很多国家都太过短视。”

马克斯·艾利希说:“培训毕业后,我想学习机械制造,然后回到奔驰。”他可以在戴姆勒学术计划的资助下去大学深造。派尔西莉亚·沃尔普林想转到研发部门。除了需要早起、每天工作8小时、假期少,两位对做学徒都很满意。他们虽然很年轻,却懂得管理时间。两人都喜欢运动,常和朋友们聚会。沃尔普林还是消防志愿者。

在奔驰完成学业的学徒都会被录用。当被问及中途有多少人退出时,托马斯·福依表示很不理解,笑着回答:“当然没有人退出。”

[译自德国版《读者文摘》]

猜你喜欢

马克斯职业培训学徒
今日菜色
小老鼠马克斯在动物园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