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去产能过程中员工妥善安置研究

2018-05-15陈俊龙张晓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再就业去产能

陈俊龙 张晓晗

[提要] 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河北省在去产能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分流人员如何安置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政策的研究,分析目前员工安置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补贴制度、员工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去产能;员工安置;再就业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河北省去产能过程中的员工安置问题研究”(编号:HB17YJ003)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0日

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改”,作为五大改革任务之首的“去产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国去产能任务中,河北省就承担其中的三分之二。能否有效地解决河北省产能过剩问题直接影响着全国去产能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在河北省持续推行去产能任务过程中,随之而来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去产能过程中造成的分流人员安置问题至关重要。

一、河北省去产能任务整体情况

(一)河北省去产能效果明显。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河北省就面临着十分艰巨的去产能任务。河北省要求去除产能所涉及的行业数量较多,从钢铁、煤炭扩大到水泥、玻璃等6个行业;在去产标准上,河北省制定了严于全国标准的地方去产标准;在去产能的任务减产量方面,河北省提出开展“6643”工程。河北省去产能任务艰巨,对全国去产能任务的完成与否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北省积极配合中央去产能政策,从各方面降低产能、减少产量,大力推进去产能工作进度,努力实现去产能目标。以钢铁为例,至2017年河北省累计减少炼钢产量6,993万吨、炼铁6,442吨,分别超额完成“6643”工程的减产计划目标。在整个减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减产企业达7,071家,其中去产钢铁企业达1,888家。河北省政府通过采取“停工停产、监管督查、鼓励整合”等方式,直接间接降低炼钢炼铁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生产能力,减少企业生产产量,缩减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实现减产目标。

(二)去产能改革面临着很大的员工安置压力。河北省在近几年的去产能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随之而来产生了大量问题,其中,去产能过程中所造成的富余员工将如何安置就是最大的难题。据统计,河北省在去产能过程中将减少100多万个岗位,产生的富余人数达106万人,其中钢铁企业需要安置的员工人数达42.6万人,在去产过程中受到间接影响的相关产业的分流人数约50万人。这些富余并被分流的员工平均年龄较大、自身技能较为单一、文化水平有限,加上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强烈、资金不够充裕、创新创业渠道狭窄,因而自己寻求新工出路比较困难,更多地还要依靠政府。除此之外,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能在短时间内为这些富余人员提供工作岗位的企业数量有限,因此河北省在短时间内很难安置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富余人员。

还需注意的是,去产能过程中分流人员大多数来自普通工人家庭,如果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到失业家庭的正常生活。除此之外,去产能造成的分流也会对工人心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和负面思想对于社会稳定来说具有一定的威胁。

二、河北省去产能分流人员安置存在的问题

(一)补贴保障工作落实不到位。大量富余人员对河北省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巨大的考验,而河北省对富余人员的保障制度体系不够健全。面对去产能造成的大范围富余人员,政府部门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解决大量的富余人员基本生活问题,其中主要是通过补贴的方式对富余人员进行物质补偿。河北省为此设立了补贴制度,对2,035家企业发放失业补贴资金,金额达8.7亿元,安抚员工80.42万人。尽管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对员工开展大力度的安置工作,但是由于去产能过程中所造成的富余人员数量太多,职工补贴范围较广,政府要通过补贴解决分流人员安置所需的资金金额十分庞大,如此庞大的补贴资金,在短时间内周转困难,导致补贴难以及时到位,对于民众心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同时,由于补贴机制不够完善,资金补贴没有明确统一的制度标准,加上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员工待遇千差万别,对于分流人员的补贴金额也有所差别,政府的补贴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每个富余人员手中拿到的补贴金只能短时间内解决正常生活问题,相比转岗分流带来的损失,补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对富余人员进行补贴的制度尚且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完整的补贴流程,对其监管督查也没能同步跟进。因此,现阶段的补贴制度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补贴也无法作为解决问题的长效手段。

(二)企业内部安置困难。由于河北省去产能规模大,因此政府提出援企稳岗政策,支持企业对分流人员进行内部安置,但是在去产能的形势下,企业一方面要面对较大的外界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去产带来的损失,而且去产能过程中涉及到富余人员数量又十分庞大,因此内部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业内部分流安置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政府帮助,希望可以借助政府力量实现外部安置,从而解决员工安置的问题。

(三)分流人员培训效果不佳。为了更好地安置去产能过程中的分流人员,政府积极帮助分流员工提升再就业技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技能培训,但是由于分流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原因,再就业培训工作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对分流员工展开的再就职培训实际操作性不强,大多数都是理论学习、理论阐述,加上分流人员对于这些理论性培训的理解不够到位,因此分流员工很难将培训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再就业过程中;另外,再就职培训中大多数都是具有普遍性、相似性的基础培训,而这种培训没有考虑到分流员工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没有根据各位职工的特点、再就业意向、现有技术能力等方面做出切实性的指导,培训工作缺乏个体性和针对性,很多经过培训的员工依然不知道自己可以去找什么样的工作,分流员工也没能改变失業的现状,因此培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河北省做好员工妥善安置对策建议

(一)细化完善补贴保障制度。目前,河北省的补贴保障制度不成体系,不够标准化,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补贴对分流员工的积极补偿安抚作用,应该全面完善政府补贴的保障制度,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分流人员补贴方案,并且该制度必须在河北省全省内制定统一的标准,不能因为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因而带来补贴上的差异,避免因补贴差异而带来的矛盾冲突。与此同时,河北省的政府补贴制度应该对补贴进行详细的内容划分,根据富余人员的年龄、家庭状况、身体情况以及再就业能力等要素进行分类,同时在失业补贴内容的每一类、每一项中都要进行明确的梯度标准规定,这样就能使得每一个分流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一项补贴内容下找到符合自己的补贴梯度,从而增加了政府补贴的透明度。与此同时,在补贴过程当中必须加强对于补贴过程的监管,监督监管部门应该严格把关,按条、按项、按标准逐条落实补贴政策,保证补贴制度最大化的公开、公平、公正,并且增加透明度。

(二)对分流人员进行分类。对于不同行业、企业、年龄、岗位的分流人员而言,政府不能一概而论。在去产能过程当中,涉及到的分流员工达100多万人,而这些人当中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又都不一样。因此,政府应该联合企业对于这些分流人员进行科学分类。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并且在原本工作當中也做得不是很好的老员工,可以考虑让他们提前退休。对那些比较年轻,学习能力较强的分流人员,政府和企业应该全面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领域。并且,通过政府的引导,鼓励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学习新的技术,在新的领域发展自己,从而自己来解决就业问题。

(三)内外携手解决失业。河北省要开展内地外地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员工妥善安置。河北省政府应积极联合当地各家企业,动员本地企业,倡导有需要劳动力的企业积极吸纳分流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帮助各企业展开相应的前期培训,政府部门应该联合企业部门和富余人员,形成三位一体式、统一有效的培训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领导带头作用,政府应该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分流人员能够通过企业的技能培训,找到新的工作。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相应的公共设施建设,向分流人员提供一系列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依然处于待业状态的员工,要给予必要的失业补助,以保证其正常生活。

河北省分流人员数量巨大,如果仅仅通过自身来吸纳富余人员只能解决部分分流人员的就业问题。因此,河北省可以利用自身较为优势的地理位置,联合周边地区,开拓员工安置的新渠道。河北省距离北京天津比较近,而北京天津第三产业十分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河北省政府可以积极鼓励富余人员向周边地区转移,并联合周边地区的相应企业为分流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大力推进产业转型。河北省对于大量分流人员无法安置,一个重要原因是河北省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电子科技等新兴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然而河北省这些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可以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各种先进科技不断涌现,河北省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带动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服务业,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莉.“去产能”中河北省职工安置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7(26).

[2]王颖.河北省去产能职工安置途径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0).

[3]杨卫东.企业去产能职工安置问题的理论启示与政策建议——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5).

[4]田春雷.去产能形势下企业员工分流问题的研究[J].全球商情,2016(34).

猜你喜欢

再就业去产能
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