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力量 造梦想”:青年创客的航天模式

2018-05-14王攀

中国共青团 2018年10期
关键词:青创小发明团委

王攀

2018年4月24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在人们感受着航天科技为现代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时,航天四院41所的青年创客们以自己的形式迎接着航天人的节日:一场青年创新项目路演悄然拉开了帷幕。创业投资人、青年合伙人、青年代表围坐两旁,6位项目负责人专心致志地讲解着自己的项目……

创新路上 星火相传

伴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创客”“路演”成为热词。但对于 41所青年来说,创造热情和创新意识却早已是星火相传的优秀传统。20多年前,人工影响天气在中国还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技术问题,面对南涝北旱长期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由41所团委青年兴趣小组发起的一项小发明,即一种依靠固体火箭技术影响天气状况的新技术,开始在应对恶劣气象灾害方面发挥作用。此后,干涸的土地、暴躁的雨雪冰雹不再令人束手无策,而当年的小发明也催生了如今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一家龙头企业。

20多年来,41所团委在所党委和院团委的领导下,以青年的自我价值实现为出发点,以研究所的多样化发展为落脚点,统筹资源、博采众长,为“有理想、敢创新、有作为”的航天青年开辟了一片梦想的天空。

多措并举 青创破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不断深化,41所团委顺势而为,积极探索出“青年兴趣小组”升级版。青年创新工作的全面展开,开启了新时代青年创客新模式。在这里不仅创造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青创成果,同时培养了一批“敢想、敢说、敢为”的青年创客。“以梦为帆 以人为本”的青年创新工作理念初见成效,航天創客的新模式日趋成熟。

搭平台,让青年说出梦想。“AMA青年创客联盟”是41所团委在本系统团组织中率先尝试设立的系统化创新孵化基地,旨在激励青年员工在航天固体动力及民用产业领域中进行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

“联盟”不仅广泛吸取新理念、新思想,如开展路演、产品推介和商业模式培训,还努力把老品牌做精做实。以青年论文发布会为例,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了23届,累计征集论文超过600篇。在过去的20多年间,很多一线青年设计师第一次上台演说都是“青年论文发布会”。青年们就是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从擅长的专业知识入手,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

聚资源,为梦想保驾护航。经过不断总结,青年创新工作无论是政策、资金还是技术实力,都有了比较长足的进步,青年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团委一班人知道,只有让青年深刻地了解“什么是创新”,才能将想法变为现实。

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团委通过青年“双创”知识讲座,邀请业内专家提供权威的参赛和项目创意辅导,细致剖析青创项目萌发、研究、运作、盈利全过程,让青年们面对“创新”二字不怯场。同时,建立“技术+管理”双向培养方式,即技术专家指导专业知识,创业导师帮助项目运作,让青年“困惑的时候有方向,艰难的时候有帮手”。

开眼界,让创新成为成长的需要。2018年,41所的青年创新工作打开了对外交流的全新局面。团组织广泛搜集创新大赛相关信息,经过细致准备,先后组织参加了“创客中国”“科工杯”中央企业创新大赛、航天科技创新创意大赛等多项赛事。减隔震支座、无人机灭火系统和智能保险箱ibox等一系列青创成果向公众展示。其中,隔震支座项目已经开始工程应用。通过大赛的历练,青年们也完成了由设计师向产品经理人的转变,“技术为先”的思维模式丰富为“技术为先 市场驱动”的综合性思维。

以梦为帆 百舸争流

“青年”和“创新”融合在一起会有怎样神奇的反应?“青年创客联盟”凭借着实效、实力,获得了广大青年和单位的支持和信任。41所青年创新工作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的荣誉也足以鼓舞士气,未来团组织将进一步研究市场发展变化规律,提升青年市场竞争意识,结合自身技术优势让更多梦想变为现实!

(作者系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团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青创小发明团委
中信银行 向“数字青创”平台提供金融科技支持
吉林共青团:做实“青创”助振兴
唱响“创在江西”品牌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青创设计力 从澳门出发
科技小发明
小发明的乐趣
文化扶贫榜上有名
批评艺术十则
《简化转接组织关系手续的通知》是否适用于大专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