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2018-05-14石文艳

知识文库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村落文化遗产物质

石文艳

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村落数量较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在现代化的浪潮席卷下,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1 传统村落的价值分析

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它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传统村落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价值,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综合性的文化景观价值,既有整体价值也有单体价值,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世价值。

1.1 物质与非物质价值

传统村落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它是另一类遗产,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它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且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屬一个文化与审美的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人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还是村落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

1.2 整体与单体价值

传统村落大多保留有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也有看似普通的传统民居建筑,但是正是一间间传统建筑单体构成了传统建筑群,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物质载体。传统村落具有整体性,传统村落与周围山、水、农田、树林甚至雾气、炊烟、家禽、耕作场景等环境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独特人地互动模式持续维系的景观演进中表露的人与自然、天人关系,是其文化景观遗产价值所在。

1.3 历史与现世价值

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传统村落不仅记载过去更“活”在当下。传统村落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社会构成最基层的单位,有村民居住和生活,建筑不断修缮,村落不断更新。村落不会是某个时代风格一致的古建筑群,而是斑驳而丰富地呈现着它动态的嬗变的历史进程,它的历史不是滞固和平面的,而是活态和立体的。传统村落的改善与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必须与发展相结合。

2 传统村落的现存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浪潮的不断冲击,导致传统村落的生存及保护情况堪忧。

2.1 数量锐减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智库、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等研究机构近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显示,自2003年至今,我国先后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而在消失的村落中,其中有不少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古村落除了在数量上的不断锐减,部分传统村落毁坏的现象也在持续“上演”。不少传统村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环境破坏与污染的威胁。随着一些传统村落的消失,依附于传统村落中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濒临灭绝。

2.2 生存困难

在外部环境来看,现有法律法规对传统村落保护不足,并未出台专项保护法律法规,仅有多部门指导性意见,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2014年曾制定《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内容以鼓励性为主。从村落内部来看,大量青壮年外出留住城市,导致村落中普遍为老年人口和留守儿童,或是外地低收入群体入住,“空心村”现象较为普遍,传统村落缺乏自身造血机制,居住条件较差,难以吸引高素质人口,生产生活缺乏活力。

2.3 保护不当

有些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或因居住生活的需要而对古建筑大量拆建改建,而有些村落保护与发展旅游捆绑,出现过度商业开发、千篇一律建设,有的将村落内的村民全部迁走,大拆大建,严重影响传统村落的真实性和延续性,有的传统村落成为旅游“戏台”,有的却因旅游业发展受阻而空置,建筑因无人居住使用,毁坏速度加快。

3 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的对策

3.1 完善地方法规,提高历史建筑保护针对性

法律是中华民族历史建筑保护的一把钥匙,只有借助这把人民赋予的钥匙,我们才能打开中华民族历史建筑保护的保障大门。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省级人大和政府也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市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有地方针对性的规范性文件,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更好地对历史建筑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保护。

3.2 充分发动当地群众,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保护传统村落的行为主体归根结底还是当地居民。可以通过广播、网络、专题讲座等途径向当地居民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传,可以向中小学生讲解古建筑历史,激发当地青少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保护热情。建议镇政府和当地乡贤成立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协助政府机关和文保人员工作,并可召开居民大会,拟定相关的村规民约,以约束对历史建筑的破坏行为。

3.3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历史建筑保护的资金来源

没有充足的财力支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如“镜中花,水中月”而难于施行。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达到保护的预期目的,而市场因素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调动市场因素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公共资金、私人投资和慈善公益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探寻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多种资本共同运行的模式,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资金支持。

4 传统村落如何保护利用的几点建议

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中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共保共享”,传统村落保护要尊重村民自治的权利,不能大拆大建,更不能全部迁走村民,要始终坚持生活延续性和文化活态保护。

第一,美好乡村建设中,并不是要将农村变得与城市如同一辙。推进城乡一体化,主要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均等化,一体化。原本富含乡村韵味、特色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古建筑不容破坏。应以保护传统村落传统的整体风貌为前提,完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优化宜居宜游环境,主要包括道路、供排水、电力、通信网络等方面。同时,加强传统村落周边地理风貌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发掘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既要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本体、整体风貌和周边环境,又要传承蕴含其间的历史文化。

第二,传统村落里房、巷弄、院落、河流、水口、古井、坟地、残垣断壁、一草一木,均是物质层面的保护利用对象,而发生于这些物质存在中的记忆、习惯、仪式、信仰、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同样重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要与礼堂文化、农民文化乐园活动结合。乡音、方言、农家菜、说书、唱戏、赶庙会、祈福、祭祖、拜师学艺敬乡贤等是传统村落的灵魂、血液和根脉,是村民乐享生活的常态,也应是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法宝。

第三,做好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工作,首先要建立规划、住建、旅游、文物部门和所在乡镇政府统筹协调,会商联动机制,探索市场化动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个人的责任权利,成立传统村落开发经营公司,统一创意策划、统一市场招商、统一市场销售。传统村落景区、民宿需结成联盟,互联互通,抱团发展,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其次,要突出文化挖掘、故事整理、包装宣传和策划营销,用活用足“互联网”,将传统村落整体打包,资源整合,重点推出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民俗风情、影视基地等旅游产品,主推一村一品,构建融居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购物旅游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和非遗文化街,三是要大力招引优质项目,优秀企业,依托生态、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优势,做好传统村落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工作。

(作者单位: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村落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油画《村落》
Tough Nut to Crack
引发海啸(下)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