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2018-05-14陈丹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孔乙己人文个性化

陈丹

人文素养教育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目标,其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而且还是新课改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理念落实的典型体现。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就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阅读教学为例,通过教学设计、个性化阅读教学培养及学生体验、感悟等三方面,来论述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一、以人文素养教育来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使人文教育贯穿始终

初中语文阅读课文往往是从经典作品中节选出来,绝大部分不仅有其思想内涵的深刻性,给人以启发或熏陶,而且还包括很丰富的人文精神营养。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通过结合时代人文素养成教育主流,从教学设计入手,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使人文教育贯穿阅读教学始终。作为反封建主义与反封建残余的力作,《孔乙己》这篇课文中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即使过了一百年,但在阅读教学设计中,人文素养教育也应当成为主要线索,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情怀。

《孔乙己》一文重在孔乙己这一主角的人物形象刻画上,而贯穿这一悲剧性人物的最好坐标就是一个字——笑。换言之,《孔乙己》一文教学设计要围绕着众人的“嘲笑”、“哄笑”与“取笑”的欢乐中以及孔乙己对“笑”的反应上。前者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封建社会的人心麻木及人性丑陋,后者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对文人的摧残。当两者都统一于孔乙己这一人物时,社会的悲剧性与人物的悲剧性就交织在一起,而这就是《孔乙己》最富有人文韵味的教学主线。通过人文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时,在同情孔乙己的同时,更要反思社会人文素养的缺失。

二、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来挖掘课文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引导,完成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并从中挖掘课文的人文价值。在《孔乙己》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细节的把握与理解,往往不一定会有传统的文学评价来作出判断,其更多的是从自我的角度来思考。初中语文教师要介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从探究阅读中着力,并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有部分学生在读到茴香豆情节中“回”字的写法时,他们不仅批评少年鲁迅的冷血,因为作为孔乙己而言,“回”字四种写法代表了其成就感的满足;而且还会对孔乙己的学识功底与扎实基础表示肯定,从而更客观地认识到传统教育利弊。笔者对此加以鼓励,并让学生通過课文来探究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变化。在探究中学生看到了作者从跟着大家一起笑、到不耐烦走开、最后端着酒送到门槛处给孔乙己喝的变化,就能细细揣摩作者对孔乙己态度的转变,转而对孔乙己也产生同情、怜悯,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

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体验感悟,升华人文素养教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感悟往往是其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体味与感悟,在更深刻理解课文的同时升华人文素养教育。以《孔乙己》一文中人文素养的审美能力为例,如果学生没有体验感悟,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更多会以滑稽的形象出场,即使其用手走着回去的消失方式,恐怕也不能引起太多学生的关注。这对于人文素养教育而言,只能算是授学生以“鱼”而非“渔”。

但在阅读教学后中,如果学生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对残疾人、孤儿、乞丐等人群有较深刻的亲自观察,那么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图景式来呈现、还原课文,体现鲁迅先生对这一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观察,更会在“怒其不争”中“哀其不幸”——在一个对知识分子不尊重的封建社会里面,知识只能货与帝王家,当科举不中则为文人之大不幸。如此一来,学生对于知识分子、对于生命尊严的态度就会随着对孔乙己的评价而发生变化,进行升华人文情怀,强化人文素养教育。而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学生显然会超越课文,形成更富有人文化的感受。

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很宏观的话题,但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人内在的精神品质与修养的加强与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学作品熏陶人、发展人、影响人的作用,就是人文化渗透的过程。站在今天时代发展的高度,《孔乙己》的人文内涵远不止于此,值得更多同行去研究。

猜你喜欢

孔乙己人文个性化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人文社科
同桌宝贝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