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儿童真人秀节目

2018-05-14李佳李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真人秀成人娱乐

李佳 李红

摘要:近年来,《爸爸去哪儿》《饭没了秀》等一系列儿童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各媒体遍地开花,受到各年龄段观众普遍追捧。就目前儿童真人秀节目来看,虽然以各种体验方式提高孩子生活技能及知识,以丰富的呈现形式洋溢着轻松快乐的娱乐氛围,但是也暴露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导向方面的担忧。如何更深入地挖掘儿童天性,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以科学的方式正确引导家庭及社会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思考。希望我们的儿童真人秀节目在创作中,能够更多从儿童本位出发,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着眼点,制作出既符合儿童天性,又能让家长及社会汲取科学教育理念的优质节目。

一、“满足”成人的儿童真人秀节目

从受众角度来说,人们往往基于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介,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正因如此,可以从中分析出儿童真人秀出现及火爆的原因。

首先,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存在疑惑:他们既希望孩子独立,又时刻想保护孩子;在释放孩子天性与设定规矩教育孩子之间不知所措……这些问题的存在令成人对于育儿知识、亲子关系类的节目产生需求。

其次,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工作竞争和压力都很大,越来越多的父母缺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产生心里隔阂。因此,父母们对于可以提供亲子交流的节目会产生需求。

同时,《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歌舞类真人秀轮番“轰炸”荧屏,相似的节目模式,雷同的情感展现,难免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儿童真人秀节目的亮相,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儿童脱口秀、儿童才艺秀、儿童实践秀等真人秀节目,既满足了父母们的信息需求,增进亲子关系,还提供了消遣娱乐,释放情绪的作用。

而从目前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来看,虽然这些节目以儿童的参与为主,但是主要受众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成人。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观众主要是25岁到34岁的成人,占比达到34%,而4-14岁的观众只占5%。可想而知,当儿童真人秀节目成为成年人的娱乐需求以及吸收知識的需求时,孩子只是成为节目中的一个“道具”,一个可以给节目增光添彩的“元素”。

二、节目同质化、缺乏创新

近年来歌唱类,表演类,竞技类等等不同领域的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相继被开发,当儿童真人秀节目带给观众童真和欢乐之时,不难看到其节目内容和模式开始出现同质化走向。儿童才艺展示,儿童实践活动,亲子互动游戏等等,每种类型下基本都有同类节目在互相竞争,缺少分辨度。例如,《爸爸回来了》热播之后,《超人来了》《爸爸请回答》《放开我北鼻》等相似综艺节目纷纷亮相,不仅名字类似,也大多以明星亲子,旅行、完成任务的内容为主 。再比如:青海卫视《老爸老爸看我的》和浙江卫视《人生第一次》都是父母让孩子第一次独立出门完成相应任务,然后在演播室观看、讨论、内容极度相似。

如雨后春笋出现的大量同质化儿童真人秀节目,不仅让观众为之迷茫,也难以长久的吸引观众。儿童真人秀节目虽满足了受众需求,但是当观众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一群孩子唱歌跳舞,一群孩子和主持人对话,一群孩子在外景完成任务,还有明星带着孩子体验生活……观众是否会产生疲倦心理呢?

我国推行“四级办电视”方针,全国从中央到省、市、县以及各类付费频道,总计有数百个电视频道。如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吸引更多观众是很多电视频道共同的目标。于是出现了一档新节目火了之后,类似形式和内容的节目便蜂拥而至,同类节目在各地出现同质化竞争的趋势。如《超级女声》火爆荧屏之后,大批平民选秀节目跟风模仿,《中国好声音》赢得高收视之后,《中国好歌曲》《中国好民歌》等一大批同类节目也相继推出。从大环境来看,在国家政策、制作成本,创收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电视节目制作开始了创新-同类模仿-创新-同类模仿的循环,儿童真人秀节目也是如此。而这种同质化的竞争不仅无法吸引观众,也不利于资源整合,造成资本的浪费。

三、“童年”的过度消费

随着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孩子们参与的各类节目越来越多,而观众眼中的“孩子”也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不难发现在很多儿童参与的节目当中,他们的穿着打扮,说话方式愈加成人化,一些综艺节目当中,甚至可以看到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唱着情歌,说着挑逗性的话语。而从儿童真人秀节目来看,涌现着大批家长将孩子送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美其名曰磨炼孩子,但是这种过早的将孩子放在镜头前,让所有人对孩子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和建议,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内心是否能够承受呢?

《爸爸去哪儿》每期节目的播出,都伴随着网络上对不同明星子女的点评、比较和排名,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素质也总是津津乐道,有人羡慕赞许,也不乏嫉妒讽刺。如一个孩子参加了第一季节目后,至今网络上仍会出现孩子娇生惯养,消费过度等言论。这些方式虽然体现了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重视亲子关系,但是原本旨在加强亲子关系的节目,最后出现了以分数排名来衡量孩子的表现,或者成人教育方式的评判,未免有些滑稽。不仅网民们用这种独断的方式评价一个孩子或者他们的父亲、家人,会对孩子形成伤害;来自成人世界的喧嚣与浮躁也会影响他们的成长。而有些节目当中,设计的“实践”项目并不实际,现实中对孩子的指导意义不大。现今社会中,大多父母不愿意也不敢让孩子单独出门,父母也很难有大把时间陪伴孩子,只能说这些节目映射的是成人对教育子女,进行亲子互动的一种理想化心理,只有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才能得到内心满足。

因此,大量的儿童真人秀节目,单纯天真的孩子成为了娱乐卖点,用来博人眼球,赢得高收视。当“童年”被放大在电视荧屏,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下,被贴标签,议论探讨甚至抨击讽刺,孩子们的童年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费”,逐渐“消逝”。

四、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建议

(一)从“儿童本位”定位节目 关注儿童心理创作节目

从刚才的分析来看,目前我国儿童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受众需求出发,从成人的思维出发,让孩子们来参与,从而做出促进节目收视率提升所需要看到的效果。然而创作这类节目,真正要注意的是儿童的收视心理。在节目中不仅要把儿童当成娱乐的工具,也要给孩子们释放天性,娱乐玩耍的空间。儿童真人秀节目应该让儿童说自己的话,表演自己的节目,寓教于乐,重秀轻选,注重孩子的心理承受,个人感情等问题。

儿童真人秀节目的相关创作团队,应该充分了解儿童心理,与孩子们多沟通,甚至可以做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有真正进入儿童的世界,才能制作出符合儿童天性,寓教于乐,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二)节目创新的同时,保“真”去“秀”

目前儿童类真人秀节目几近饱和,要想节目能够更加吸引观众获得好评,从“收视大战”中分一杯羹,就要从理念、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节目创新,形成有特色的品牌节目,而不是一味跟风和模仿。例如成人设置孩子第一次独立外出完成任务这样的内容,就较为单一,也大多没从孩子们的本心考虑,如果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商量任务内容,互相交流的过程,不仅具有可看性,还能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和成长背景等。这样还能做到保真去秀,努力將孩子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而不是利用或者制造孩子的天性博人眼球。再如:在实践类真人秀节目中,可以在年龄段上进行细分和挖掘,如9~14岁孩子,他们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们成长中的惊喜和烦恼有哪些……这些都是节目可以思考和开拓的方向。

(三)节目内容寓教于乐

受众都希望看到轻松娱乐的儿童真人秀节目,也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观看节目扩展视野,增长知识。作为责任媒体,就应该起到“把关人”的作用。提供给孩子和家长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节目的制作上应该注重娱乐和知识的融合,寓教于乐,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在了解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将教育与娱乐相结合,通过各种娱乐的形式将知识传达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娱乐的世界里,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获得知识和智慧。

四、总结

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创作团队应该时刻从儿童心理,儿童行为,儿童认知等细节入手,尽量还原孩子们天真无邪、单纯可爱的生活状态。淡化噱头、世俗与功利的人为设计痕迹,力求做到儿童真人秀节目纯粹自然,让它成为孩子们成长、成熟的陪伴者。

猜你喜欢

真人秀成人娱乐
养大成人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调查
“真人秀”满足了谁
娱乐眼
神奇的太阳
努力学,尽情玩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