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天府文化 彰显蒲江风采

2018-05-14中共蒲江县委宣传部

先锋 2018年2期
关键词:蒲江天府陶艺

中共蒲江县委宣传部

成都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中,大力发展天府文化,深入挖掘“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蒲江县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建设中,紧扣“西控”战略,深度挖掘天府文化蒲江特质,以文化(文艺)融入乡村建设,讲好蒲江故事,传递蒲江声音,坚定群众文化自信,奋力打造最美现代田园生活新城。

一、追根溯源,发掘厚重文化底蕴

蒲江县城始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时代变迁,尽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当前蒲江的城市轮廓仍然沿袭着明清时代的布局,与成都千年来城市建设格局一脉相承。同时,县城布局顺应蒲江河谷的通风走廊,符合成都“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的规划原则。蒲江城依山而建、依水而生,古蜀文明在这里辉煌灿烂。自秦汉以来,蒲江生产的铁器、井盐、茶叶经南丝绸之路、茶马商道远销欧洲等地。蒲江船棺的发掘,被列为成都市八大考古发现之一,“成都矛”“蜻蜒眼”等众多文物的出土,证明蒲江是曾经的盐铁重镇和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蒲江民风淳朴,人杰辈出,除“文有魏了翁,武有李家钰”之外,成语“胸有成竹”出处的大画家文与可曾任蒲江县令,司马相如之师胡安、扬雄之师林闾翁儒、南宋诗人高斯德等,都是蒲江人。在历史传承创新中,蒲江人还创造形成了蒲砚、蒲草、邛窑、幺妹儿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水土一方人,勤劳智慧的蒲江人与南来北往的朋友,共同谱就了蒲江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鹤山书院文化、古蜀文化、南丝路文化、非遗文化等品牌。

二、着眼融合,传承发展天府文化

着眼把文化底蕴与城市建设发展融合,蒲江正着力建设一座蕴含厚重历史、颜值与气质并存的最美现代田园生活新城。一方面,与城市规划融合。在总规修编中,充分挖掘文化特质基础,定位“小城大景·诗意蒲江”。在大力实施城市美化靓化工程中,注重历史文脉延续传承,先后启动蒲江文庙一武庙历史文化街区和蒲江博物馆新馆规划建设,实施古街古桥和古城墙保护工程,在河滨景观、城市路灯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等城市形象塑造中融入天府文化,打造蒲砚特色文化街区等一批具有厚重历史文化记忆的特色街区、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另一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不断创新发展,按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统筹实施山水田林湖整治,同步开展川西林盘、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修复等。借助现有50余处散落的石窟石寺、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和非遗传统技艺,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成佳茶乡、余家碥古村落、蒲砚非遗文化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村镇,推动20个村史馆建设落成,夯实人才基础支撑,建立非遗传承人培养机制,着力打造属于蒲江的特色文化品牌,助推文创事业发展。

三、依托本底,推动乡村文创产业

建成明月国际陶艺村文创聚落。深入挖掘和开发甘溪镇明月村千年陶窑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创意引入村落,依托陶器烧制传统手工技艺,建成主题鲜明、亮点突出的明月村文化艺术中心,创新开辟“明月国际陶艺村接待中心”“陶艺博物馆”等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成为传承制陶文化和传统技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以文创公司和艺术家、专业人士等为投资主体,为蒲江制陶文化注入新的元素,构建“原工艺+新技术”“原住民+新村民”“原生态+新风尚”“原质量+新理念”的“文创+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文创产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一三产业互动融合的良好发展态势。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启动临溪河谷文创旅游示范带建设,加快建设明月国际陶艺手工艺文创园区核心区,打造集“手工文创室+艺术展厅+民宿酒店+茶舍咖啡馆”工作休憩为一体的生产生活共同空间的文创建筑产品和文化配套设施,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释放时代发展的新动能。

四、注重内涵,升级文化产品质量

依托亮点特色和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和展示推广本土特色文化及其所附加的文化内涵,增强群众心理认同和文化传承。协助制作推出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村支书姚庆英的事迹为创作原型的成都造电影《家园》和话剧《承诺》,展示基层干部精神风貌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推出《鱼印遐想》《明月甘溪》等原创音乐作品,印制编发《明月诗集》,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唯美结合,形成展现丰富历史底蕴、人文情怀的蒲江印象文化产品。结合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制作发放一批新年台历、挂画、蒲江人文口袋书等基层宣传文化产品。推出系列文创产品,把新元素植入古蜀文化传承,设计制作巴蜀图语蒲江鱼形印章式钥匙扣等陶艺制品。把传承与群众日常生活相结合,推出明月手工茶、蒲石制硯台、镇纸、磨脚踏石等生活用品等;把非遗与抓青少年教育和文化传承结合,推动蒲砚纸镇等文房四宝书法学习用品进学校、进教室、进课堂。

五、创新方式,做响文化传播品牌

一方面,用好载体阵地,让艺术进入乡村。结合乡村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通过外来文化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带动,在甘溪明月村、朝阳湖白鹤村等建立陶窑、扎染、石砚书法、篆刻及其它各类乡村艺术工作室,定期为村民开展培训;开展书画下乡、蒲砚书画展进村社、新春送春联等民间文化活动,引导村民介入艺术。同时,建立明月讲堂、道德讲堂、明月夜校等乡村课堂阵地,根据村民的需求,邀请一批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有建树的全国知名专家举办讲座20余期;以诗歌、书法、古琴等为主题,在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夏日的傍晚开展露天诗会、田园音乐会,既贴近乡村基本的生活状貌和乡民的实际需求,也吸引成都、重庆、武汉等地文艺爱好者前来,为乡村植入文艺范儿,还带来了旅游业商机。另一方面,展示天府文化风采,带着乡村文创走向全国、全世界。2017年12月,明月村为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与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感知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做了场景布置和展示,并全程参与2017天府文化周·摩洛哥之行主题活动。

猜你喜欢

蒲江天府陶艺
自家农场一年销售2000 万 还把蒲江丑柑卖到北美 他是怎么做到的
“疯狂”的陶艺
乡建背景下乡土建筑植物景观探究——以蒲江明月村为例
早市名茶 蒲江雀舌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蒲江红心猕猴桃种植农业气候的研究
学陶艺
做陶艺
春游天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