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与技能教学不应遗忘的角落:生活化知识

2018-05-14张磊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山洞运球火灾

时至今日,随着“课课练”的推进,中小学体育课堂在显性层面已然形成了技能与体能发展两条主线。尽管在笔者看来,这句话是值得商榷的,然,不争的事实是,体育课已被人为地分成了运动技术教学和身体素质练习两部分。关于体能与技能教学孰轻孰重、孰是孰非等问题并非本文所关注,所意欲争论之事,笔者所担心的是:体育课堂一味地注重体能与技能教学,而忽视了“生活化知识”的传播。当然,这里的“生活化知识”更多的是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标准》)中,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加以传播的健康教育知识。众所周知,《标准》中包含了“运动损伤、环境保护、个人卫生、生命救护、营养、健康生活方式、野外生存”等在内的诸多健康教育知识。在前期研究中,“把体育与健康课的主题确定为六大类:体育与安全、体育与救护、体育与营养、体育与疾病、体育与野外生存、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并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理论课与技术课两种授课形式,把地震、火灾、野外生存等内容列入到技术课中,是因为如地震、火灾等部分内容可以在体育课中设置专门的主题或者情景进行相应内容的演练”[1]。就体育教学而言,这些生活化知识的传播首先需要体育教师具有传播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不失时机、不失场景地渗透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生活技能知识。

策略一:捕捉教学时机

“教学时机就是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针对具体的课堂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关键时刻”[2]。教学时机可以是某个教学场景,也可以是某次教学情景,这种场景或情景应该具有普遍的教育教学意义。下面这则案例中学生脱衣服的情景便是一次较好地进行健康生活教育的教学时机。

1.课例1观察实录:脱衣服情景。本次课教材为篮球多种形式直线运球,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时间进行到30min左右,学生已经进行了走动中运球、跑动中运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原地抛接球+直线运球等不同运球方法的练习。接下来上课教师安排了支撑爬行的体能练习,1个学生在完成了1次支撑爬行后,将外套脱下来,拿在手中继续进行第2次支撑爬行,到达指定位置后,学生并未放下衣服,而是拿着衣服进行了1次支撑爬行+运球的练习,衣服在手中甩来甩去,自己偶尔会踩到衣服。该学生拿着衣服进行练习的时间长达5min,上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似乎并未注意到该学生的情况。

2.教学反思:运动科学性知识的渗透问题。《标准》水平一“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目标下,有“注意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上课”[3]等目标要求。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合适的运动服装还应该表现在运动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增减衣服上。特别是在冬季,大量出汗时及时地减少衣服排汗,下课后及时地穿上衣服保暖,这也是“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的表现,即知道不同季节里进行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以上案例中,教师如果能够捕捉到学生脱衣服这一情景,利用2~3min时间让学生集体减少衣服,并讲解不同季节体育锻炼的衣着注意事项,那么,学生所收获的健康知识将不是灌输式的,而是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换衣服时间让学生补水,并实时讲解运动中补水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如此一来,衣着与补水等运动科学性知识便能够在“脱衣服”这一教学情景中得到有效地传播。

策略二:预设生活场景

体育生活化,最直接的理解便是学生习得的体育知识能够应用于现实的生活中,体现出体育知识的生活应用价值。如此一来,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预设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意识到所学运动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正是情景教学法的含义所在,一方面情景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教材的现实应用价值。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景教学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1.课例2观察实录:火灾场景。本节课教材为各种姿势起跑,教学对象为二年级。教师教学中分别设置了“放烟花”“防空警报”“火灾逃生”等现实场景,让学生体验“蹲姿起跑”“坐姿起跑”和“仰姿起跑”。在进行火灾逃生环节教学时,学生全部躺在地上,在听到“着火了,快跑啊”信号时,由仰姿直接站立后向同一方向快速跑向标志线。在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火灾逃生起跑后,教师挑选了一名学生进行示范,结合“着火了,快跑啊”的信号让学生演示火灾情况下的仰姿起跑。教师结合着这名学生的示范情况再次讲解了仰姿起跑的要领,全体学生再次全部躺在地上,听到“着火了,快跑啊”信号后集体起身跑向标志线。

2.教学反思:教学场景的生活性与知识的科学性问题。《标准》相对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很大的区别便是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增加了很多健康教育與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例如《标准》“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目标下,有诸如“在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或突发情景(如火灾等)发生时听从教师指挥,并做出安全的行动”[4]“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乘汽车时系安全带,头、手不伸出窗外”[5]等与生命安全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因为具有浓厚的生活性,教师便可在教学中设置相应的场景进行教学,这将会让学生更容易或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同时,相比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情景教学下,因为富有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会更高。问题在于,在相应的情境下,教师应该给学生呈现正确的面临危险时的行为,而不是因为教材原因,脱离情境下相关教材的现实科学性。众所周知,火灾情况下的逃生应该是湿毛巾捂住口鼻、降低重心逃跑。在笔者看来,以上案例中教师在火灾逃生环节的教学便是违背了火灾逃生时的正确逃跑方法,或者说教学不应该以牺牲正确的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为代价换取主教材的学习,如此,场景的设计便失去了其应有之意。当然,该教学情况下如果选择尽快跑离火场不为过的话,那么,在数次练习中,如果能加入捂住口鼻、降低重心逃跑这样一种跑的方式是否能更好地传播安全教育知识呢?相信这也将能为本堂课添彩不少。

策略三:尊重生活事实

“情景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广泛积极征求学生的建议,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可能”[6]。现实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合作完成某些生活场景的创设,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完成情况与教师所希望看到的场景有所不同。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所创设出的生活场景正是他们所看到的真实的情景。此时,教师所需要做的应该是尊重并结合学生所创设出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而不是让学生严格按照自己预想的情况进行调整。

1.课例3观察实录:钻山洞。本次课的教材为无器械障碍跑,教学对象为三年级。教师开始阶段安排了“绕过小树林”的游戏,由学生模仿静态、动态小树,教师叫号练习。然后学生2人一组拼搭成“隧道”,教师讲解钻隧道的方法,小組内其他学生开始练习。钻完隧道后,开始2人一组搭建起“山洞”,此时,学生搭建的山洞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贴着地面的。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后说,“搭建山洞的同学要给钻山洞的同学创造好条件,山洞要贴近地面”(分时段一共说了3遍,提示学生)。教师让学生统一山洞的大小和高低,然后讲解钻山洞的动作方法,其他学生开始轮流练习,轮流搭建形状大小、高低一样的山洞。

2.教学反思:教学场景的事实性与运动技能的实用性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情景教学中,学生合作完成的某些教学情景有时与教师所预设的不一致,但是,这些情境正因为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具有了真实性。就上面课例而言,现实中的山洞自然有大小、高低之别,这也就意味着钻山洞的方法亦应该有所区别。贴近地面的山洞可以是爬,高一些的山洞则可以钻。不同情景下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习得,才能让学生在现实中面对不同问题时,具有更为丰富和接近现实的解决办法,运动技能的实用性便在于此。本次课例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所创设出的情境的不同,教授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钻山洞的方法。那么,其生活教育意义要比钻过一种“舒服”的山洞来得更为有趣和有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场景的现实性及时作出教学调整,发展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多种运动技能和方法,从而体现出不同运动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说到“生活化知识”的传播,便不得不提到“体育生活化”这一命题。体育生活化作为人们希望教育回顾生活的诉求,在现实教学中,可以说有着不同的回归之路。一方面,《标准》中“健康教育知识如何在体育课上进行传授、哪些健康教育知识需要在体育实践课上进行传授”等问题一直为大家所讨论和担忧;另一方面,应该看到,《标准》中的相关健康维度的知识与体育生活化理念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说,运动技能或者健康教育知识的发展与传播在很多程度上都是体育生活化的践行过程,体育教师不应该将自己排除在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之外,也不应该将生活化知识的传播完全排除在体育教学过程之外。

参考文献:

[1]张磊,孙有平.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综合化进程中需明晰的几个问题[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4):345-349.

[2]李娟.教学时机:教学的实践智慧[J].教育科学论坛,2015(1):25-27.

[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12,19,12.

[6]李传奇.浅谈“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异同[J].体育师友,2007(2):49-50.

猜你喜欢

山洞运球火灾
完形填空一则
给春天的信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地下暗河
山洞治妖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双人运球”乐翻天
离奇的火灾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