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宣讲贵在“解渴”

2018-05-14褚振江

中华魂 2018年2期
关键词:听众报告理论

褚振江

又一次宣讲活动大幕拉开,又一场理论甘霖洒向全国。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引向深入、落地生根,连日来,很多领导和专家活跃在宣讲一线,通过多种形式的基层宣讲、培训活动,面对面地解疑释惑,燃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热火”。

文风的重大改变,正式报告也能写鲜活,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笔者发现,与以往“书面体报告”不同的是,这次十九大报告,习近平同志多次道出了朴实亲和的“大白话”,明白晓畅,既“接地气”又“冒热气”,充满凝聚力、说服力、感染力。比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如此直白道来,入耳入心,一听就懂,稍加阐述解读就会令人信心倍增。

开展集中宣讲,是推动十九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工作方法。大众捧读文本或有距离,面对面的宣讲却能春风化雨,无声润物。然而,以往少数同志在宣讲时,说得笼统、论得宏大,兜来绕去,故作高深;有的宣讲不分听众对象,就文件讲文件,从概念到概念,言之无物,空洞抽象;有的宣讲手段单一,粗枝大叶、呆板生硬;有的像白开水,干净透明,重点见不着,亮点找不到……类似这般宣讲,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引发听众的逆反心理。

群众中蕴藏着对理论的强烈需求,希望吃透中央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家的发展,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开拓创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让群众接受新思想新方略,宣讲者首先自己要先行一步,对十九大确定的行动纲领吃透精神实质,把握精髓要义。同时,搞好前期调研,弄清楚干部群众最需要澄清、最感到疑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确定宣讲的侧重点和切入点,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讲出理论门道和现实关切,让人民感受有温度的理论。此外,还要改进表达方式和说理艺术,只有运用时代语言讲解、以百姓的思维传播,才会营造出听得进、愿参与的“理论磁场”,进而把讲准与讲活统一起来,让人一听就“拨云见日”,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焕发斗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講全、讲透、讲实。“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面对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论断、新特点、新目标和新要求,各级宣讲员不但要紧扣主题,原原本本讲准确,还要做好解读、解剖、解疑工作,使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让真理之光照亮温润每个人心灵。

猜你喜欢

听众报告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听众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报告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报告
报告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