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读书声美起来

2018-05-14房巍朱萍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现象读书学校

房巍 朱萍

摘要:上学期,我在农村的一所小学支教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就有“切肤之痛”——全班唱读情况太严重了。课后,我把任教的班里学生读书情况统计了一下,站起来读书的学生中75%几乎不停顿(好像在比看谁读得快)、停顿错误的占80%、朗读无感情的近95%。几天过去,早读课、上课期间,走廊上、办公室里,唱读的声音可谓是“不绝于耳”。语文教学“这里的孩子不會读书啊!”其实,不会读书的学生又何止出现在这所学校呢!

关键词:读书;农村阅读教学;“唱读”现象;学校

一、 身在唱读中:根源究竟在哪?

(一) 教学中的细节被忽视

“细节决定一切”,针对语文教学而言,我是有许多感触的。比如,低年级学生读生字时,在每个音节上所用时间太长。以“妈”字为例,不少老师手执教鞭,指着黑板上的“妈”字,领着学生读“妈——”“妈——”“妈妈的妈”。学生读课后生字表也有类似“妈——”这样的拖长音现象。老师确实很有耐心,不惜花费时间领着学生反复地读,为的是让生字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可是,这样一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实施语文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读汉字拖长音的习惯。

(二) 部分语文老师的素养待提高

一是责任感不强。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学生“读”书。“读”书的首要,就是把书读正确。“唱读”肯定不对,但谈到“唱读”,有的老师说:哪有工夫去指导朗读的,也有说这“唱读”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纠正学生“唱读”太难了。二是语文素养不全面。齐读作为语文朗读的形式之一,被利用情况呈泛滥之势。固然,齐读不是错,但这齐读传到耳边便是“唱读”。甚至有老师,还要求学生在齐读时一边读一边想,读出感情,这更是无稽之谈。我们都知道,“一心不可二用”,那齐读时学生一门心思只想跟随众人节奏,追求步调和谐、速度一致的整齐之效,“思考”的要求根本无从谈起。

(三) 当前的评价方法需完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自然无可厚非。时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中的更多人则是按照指挥棒——试卷来实施语文教学的。对于语文学科的考查,绝大多数学校还只是一张试卷,检查学生读书水平的题目也难见踪影。因此,更多的是在有领导听课的课堂上学生才有了读书的时间,平时语文老师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字词会不会写,一些课文背得熟不熟、课外作文读得多不多。

二、 路在脚下:让学生“唱”不起来!

(一) 扎实抓好起步阅读

长期以来,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形成了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唱”的习惯。到了高年级,这习惯已根深蒂固,想纠正,就得花很大的工夫。因而,在低年级的拼音和识字教学中,要避免由于“拼”而引起的拖长音现象。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方法,比如教学生词时,注意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整体感知,整体认读;并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看清词,读准词。再如,很多学生把“的”这个字读成“dē——”,又重又长,听起来总给人怪怪的感觉。当发现这个问题,就需要及时跟学生讲清“的”字的发音要领,通过反复地示范和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它发音,就能一定程度地纠正“唱读”。当然,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深刻体会词语、句子的意思,进而把握好思想感情,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才能避免呆滞刻板的腔调。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效地防止唱读的发生。

(二) 请跟我读

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一位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时做得很好:在学生总是拖腔拉调的唱读的情况下,他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带学生读了一遍。然后叫学生再读一遍,学生读得不错。这时,他又提醒学生“对,读书要像平常说话一样”。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较高,把书读出感情了,才能骄傲地对学生说:“请跟我读。”要学生读书,老师必须首先读好,这就要求老师课前要认真地和文本对话,平时加强阅读训练、多读书。

(三) 慎重选择练读方法

语文教学中齐读现象很普遍,李伯棠先生在《小学阅读教学简论》一书中说:“在课堂上要少齐读。因为感情处理上不能强求一律,同时也可防止滥竽充数的现象。”教学中,必须慎用“齐读”的方法。练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练读、听老师范读或录音、跟着老师或同学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这些读书方式优势多多:用默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指名读,让学生自我表现,还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分角色读,能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自由读,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得到练习……

(四) 不断优化朗读评价

学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评价时当然应该把学生朗读技能列入语文学习考查范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以鼓励为主,在鼓励中“说问题”。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敢于把评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在读读、评评、议议的过程中,进一步懂得了怎样朗读才符合规范,朗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五) 积极营造练说的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技能,绝不是几节读书指导课之功!教学中,教师要让朗读由课内“指导”而延伸为课外“自练”。“社会才是大课堂”,学校可以多组织开展朗读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交流。比如,每日一拼、课前一分钟演讲、“读书大王”评选等活动,这样的活动通过长期严格的系统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读”是“思”之始,“读”是“悟”之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学生连书都读不好,“修养”与“审美”自然就变成无稽之谈。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牢牢把握“读”的重要地位,使学生找回弄丢的“感情”,跑丢的“心”,学生的读书声才能美起来!

参考文献:

[1]石红.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卷[C],2015:2.

[2]陈宏.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J].科技信息,2014(01):221,241.

作者简介:

房巍,朱萍,江苏省淮安市,上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现象读书学校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读书为了什么
奇异现象传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