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课《理想的风筝》 教学设计

2018-05-14王正威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放风筝刘老师

王正威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理解文章,感悟人物精神。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体会刘老师对工作、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追求。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刘老师对工作、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追求。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刘老师的四件事,大家回顾一下,哪四件事,请同学板书在黑板上:笑谈腿疾、动情讲课、提问学生、放风筝

2.引入:这篇文章前三件事写的是刘老师的工作,最后一件写的是刘老师的生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

二、批注示阅读法,学习“笑谈腿疾”

(一)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用文字批注在此段的开头。

找描写刘老师的句子,用符号批注法,区别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

理解勾画的句子的意思,看体现了刘老师的什么特点。感人的地方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学生自主学习,做批注。

(二)汇报交流,感悟精神

请学生展示自己批注的内容。

1.“笑谈腿疾”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2.此段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是哪些?你从中感受到刘老师什么精神?

(点拨:乐观、坚强、幽默风趣、身残志坚。)板书:身残志坚

3.作者是通过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展示出人物品格的?

4.重点点拨:

出示大屏:教室里升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表现情感变化的词有哪些?

(2)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大家来说说原因。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句话,并说说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更能表现出同学们对老师的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表达,大体说到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和尊敬即可。)

(三)小结学习方法

1.抓文中感人的地方写批注。

2.交流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文章是通过什么人物描写表现出来的。

3.难句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学习。

三、迁移方法,学习“讲课、提问”

1.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动情讲课”“提问学生”的事情。

2.请学生交流学习结果。

从这两件事的描写中,你知道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学生说,老师板书。

3.这两个自然段中直接表达作者对刘老师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三件写刘老师的事,都是发生在课堂,这些事虽然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很深,然而……

四、学习“放风筝”,感悟品格

(一)学习过渡段

1.出示: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2.这个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一个什么段?此段只有启下的作用。“更”告诉我们接下来写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是文章的重点,是作者印象最深的。

(二)批注学习“放风筝”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快速浏览此部分内容,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情景,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由此体现了刘老师什么特点?写出自己的体会,旁批在书上。

2.学生批注阅读。

(三)汇报交流

1.说说这部分内容中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地方,展示批注。

老师适时点拨:

(1)抓住“亲手放”,感悟到刘老师不会因自己有残疾,就失去与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权利,他热爱生活,不愿向命运低头。

(2)抓住“放线拐”又“追线拐”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刘老师顽强执著、自强不息的精神。(板书:动作、语言、神态)

2.大家讨论此部分中难理解的句子。

(1)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點拨:是因为他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中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让学生先试着理解“生命的力量”指什么?

老师出示:生命的力量是指那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的追求,感受到追求生命的意义。

老师再引导学生看着黑板说刘老师的生命的力量具体指什么?

(大体说到:老师在工作中乐观幽默、爱国、爱工作、关爱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生活、挑战困难、顽强执著 ,这些精神的力量就是刘老师的生命的力量。也可以简单的说,就是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些正能量使他的生命充满力量。)

(2)出示: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全班齐读句子,说说这个反问句它强调了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点拨:为什么这么说?请同学试着说说生活中,你会看到的一些同学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就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由此感悟到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乐观面对生活,笑对人生。

所以这句话,你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大体说到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敬佩之情即可。)

3.师生共同小结:

放风筝这部分内容是写得最详细的,因为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刘老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努力与命运抗争、挑战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通过作者细致的描写体现出来的。

五、理解课题,深化情感

1.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那“理想的风筝”怎么理解呢?

这篇文章中,刘老师为学生树立了什么榜样?可以激发作者树立怎样的理想?(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说)

3.为什么这篇课文取名“理想的风筝”?

重点点拨:“风筝”是全文的线索,“理想”是文章的主旨,这也是课文取这个题目的原因。这里提到“理想的风筝”就是在照应课文题目。

4.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5.从这一段,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能说到对老师的感激和对老师的思念之情即可)

6.小结:随着对刘老师的深入了解,作者对刘老师的感情也逐步升华。结尾句,作者发自肺腑的深情呼唤,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放风筝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春天的样子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幽默的刘老师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