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了十几天的蛙,留学在外的我想念我妈

2018-05-14孟蕾

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佛系书桌明信片

孟蕾

看着“佛系”的小青蛙,留学生不禁会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望极天涯,不见家。

最近,《旅行青蛙》这款放置play的小游戏刷爆了整个朋友圈。一只“佛系”小青蛙,每天吃饭、旅行、看书、写信,到处走走停停。时间到了,就背起书包出门。过段时间,又会回来。而屏幕外的你宛如老母亲般,每天看着自己养的“蛙儿子”,帮他整理行李、拔草、收拾残羹剩饭,含泪翻看蛙儿子寄回来的照片。

“蛙儿子给我寄明信片了!”

“下雪了,蛙儿子别着凉。”

“我蛙昨天下午到现在都没有寄一张明信片,怕不是……”

“蛙出去一天一夜,给老母亲带回来这么多特产和珍品。”

“蛙的朋友来了,之前我还担心他没朋 友。”

是不是听起来有些无趣?除了等待青蛙回来外,你什么都做不了。可正是这款游戏,在朋友圈火了。

很多人说:“原来爸妈在家是这样等我们的”“养娃的同时,也想到了妈”“玩完这个游戏,感觉能理解我妈了,特别想给她打一个电话”“养一只蛙,突然老了20岁变成了我妈”。

手机屏幕前的你我和这只青蛙,不正是家里的爸妈和远在海外的游子吗,还有“那个养了自己十八年的家”。

嫌你赖着不走 又怕你走的太远

游戏里,青蛙一开始是沉默的,不是在看书,睡觉,就是在书桌前做手工,这可急坏了“为人父母”的我们,不愿每次打开App,又是这个呆坐在书桌前的“傻儿子”。而某天打开APP,看到儿子不见了,床榻上、书桌前,都无踪影可寻。一阵欣慰涌上心头,“蛙儿子你终于出门看世界了!”接着却是不计日夜的思念与等待,每次看到空了的床榻和书桌,都会看到“儿子”的影子在前面晃动。多希望再次点开App,“儿子”又能在家里出 现。

这个场景是否似曾相识?

想起自己的妈妈,大学放假每天赖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地不扫、碗不洗、房间不收拾,妈妈总会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哪个像你一样,你回来干嘛?”你夾杂着起床气,把被子一蒙,“烦死了!”后来,去了别的国家读书,去了别的城市工作。眼界开阔,耳根清净,再无妈妈的唠叨。海外求学,很少回家。妈妈在大洋彼岸,让我勿念。而每次回家,她都会把我的房间,床榻整理地干干净净,好像我从来没有离开 过。

“而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相守为目的,唯有父母之爱除外。爱得越深,越要拼尽全力把他推向更高更远的平台,然后又痴痴地盼着儿女回归。”

我们养了十天的蛙,蛙不在家的几天我们都丧心病狂。而妈妈养了二十年的我们,四处漂泊,一年到头也只有几天在家。

担心你长不大 更担心你成长中所遭遇的一切

终于,“蛙儿子”踏上了旅程,我们欣慰地翻看他的照片,看着他走过了很远的路,去了很美的远方,却无时无刻地担心着他生活不如意,食物链底层的他会不会遇到坏人?你的妈妈何尝不是这样,一边担心着涉世不深,又害怕你在险恶的社会里上当受骗,迷失在汹涌的人潮里。还记得离开家乡去国外读书的那几年,妈妈把手机天气预报的首页设成了我们上学的城市,添加了我们所在国家的时钟,关注了众多海外留学的公众号。每天中午等在电脑前收我发来的邮件,她说看到我的邮件,她就放心了。一有刮风下雨,一有不安动荡,第一时间发消息给我的,总是妈妈。

我们的微信里常常收到妈妈发的推送,“手机放在床边会致癌的”“睡觉不关Wi-Fi会生怪毛病的”“记住这十项,春天不用医生开药方”。每次收到这样的“传销式”关心,我们都会又好气又好笑。没有为人父母过,当然不懂得妈妈这种“杞人忧天”的焦虑。养了十几天的青蛙,担心了他十几天。才发现,妈妈担心了你不止二十年。

叫你别乱花钱,又盼望着收到你的小礼 物。

“蛙儿子”出门看世界,偶尔会寄回一些明信片和伴手礼,可把蛙爸蛙妈给乐坏了,忙着发朋友圈炫耀:这是我儿子带给我的。

想起自己的妈妈,一直叫我别乱花钱,“我不要”三个字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但每次收到你的礼物,哪怕是在机场随手买的一个钱包,妈妈都欣喜地像个小孩子一样。逢人就炫耀:“这是我儿子/闺女买给我的。”父母是永远都会为你付出,不计回报的人。也永远因为你小小的礼物,感动地热泪盈眶。

记得多和父母联系,打电话、发微信、开视频,告诉他们你去了哪些地方,告诉他们你认识了哪些朋友,告诉他们你一不小心养了一个“蛙儿子”,却想起了他们。

猜你喜欢

佛系书桌明信片
小书桌,容天下
法系妈&佛系爸
一张书桌的自述
“佛系”掩盖了什么?
佛系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
寄一张明信片给你
一张美丽的书桌
神奇的明信片
未来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