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品德课堂的激趣

2018-05-14王瑞敏

考试与评价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核心素养

王瑞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品德课堂逐渐将教学重心转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上。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激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和动力。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下品德课堂的激趣进行分析,从课堂导入、学生心理、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谈谈激趣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核心素养 激趣策略

小学阶段的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的兴趣具有多样性,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够使品德课教学有效性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前半节课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开始教学前瞬间抓住学生的心,获得良好的开端。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或问题导入法等等,不同的导入方法适应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问题导入法为例,在《我就是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针对学情精心设计问题,比如: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特长?你喜欢什么?你有做过令自己自豪的事情吗?……等等。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从外貌、爱好、特长、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外貌特点有些会随成长改变而有些不会,能客观认识自己;初步了解身体的健康与自己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应对自己负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从而能够悦纳自己。这样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活跃气氛,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识,真正的喜欢上自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兴趣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品德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等心理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求知欲和表现欲获得了满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如果我是他》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1.情境导入,引发“换位”

指导学生进行游戏情境创设,在游戏中与其他小伙伴们合作竞争,获得体验,同时假装出现一些矛盾,由教师进行评论,促进学生的换位体验,引出话题。

2.联系生活,体验“换位”

第一,交流发现:身边的人最近有哪些不顺心的事情?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同学、家长入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

第二,典型剖析,体验换位思考带来的快乐。 选取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引领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品德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只感受到品德学科的理论性和知识性,逐渐感到无聊和厌烦。实际上品德课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懂得品德课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在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之后,能够使用理论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又能将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促进个人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在学习过程中十分依赖形象思维,一些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讲理解困难,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进步。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将教学生活化,使学生面对生活中新鲜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小学生现在有条件接触大量的社会信息,他们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科学生活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目前很多小学生都会对社会新闻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和关注。但是由于缺乏引导,学生往往只是看热闹而已,缺乏使用品德课本上的只是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品德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方式,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学习品德知识理论,通过这些理论分析社会新近发生的新闻。教师要以社会实际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完美切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品德知识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品德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品德课堂教学固然是知识传授的主阵地,但是教师也要发挥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讲文明懂礼貌,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礼仪展风采》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天安门国旗班升旗仪式的相关影视资料,了解到礼仪在国家中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潜意识的萌发出讲礼仪的兴趣,自发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站、坐、行都有自己的良好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礼仪竞赛,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掌握礼仪的要求和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论结合实际,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在实践过程中,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应当围绕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结合使用,使学生明白品德学科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品德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阳慕伶. 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学,2016.

[2]闫晓萍. 小学品德教育方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97-99.

猜你喜欢

小学思想品德核心素养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实践活动中的引导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