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育人初心 牢记学科使命

2018-05-14刘石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

刘石成

摘 要: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把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独有的学科特色融合在一起,坚守育人初心,牢记学科使命,突出学科的能力思维,加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整份试卷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试题设置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关键词:高考政治;全国I卷;特点评析;教学建议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以下简称“全国I卷”)政治试题,突出了考试的基本政治立场,紧紧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基本任务,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内容,展示了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整卷立足于主干重点知识,针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考查了思想政治学科特质和思维特性。总体来说,全国I卷具有坚守育人初心、不忘学科任务、注重传承创新、保持稳中有进的特点。

一、坚守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凸显学科考试立场

2018年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文章明确指出:高考命题工作,必须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和“四个服务”作为基本遵循,把握好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规律,使其贯穿于高考全过程,全面提升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从学科任务上讲,今年的全国I卷在素材的选取、试题的立意、目标的考核以及方向的坚守等方面,都把“立德树人”贯穿于试题全过程,突出了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助力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扣好了思想政治命题的第一粒扣子。比如第21题直接考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的过程中懂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创新是科学品格的道理,让考生感受到伟大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而形成把伟大思想作为思想和行动指导的思想意识。第18题通过对“北京举行的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素材的使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的使命担当、发展宗旨,提高国家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第39题通过引导考生对宪法修改过程的分析,引导考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促进考生深刻理解宪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助力考生法治意识的增强。

2019年教学备考建议:在教学中坚守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方向;教学选材时更多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新发展成就,凸显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结合学科内容,从不同层次的学科任务方面,尽量选取反映学科特色的当年正能量的时政热点和砥砺奋进五年取得的成就作为试题的情境素材,多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状况。

二、牢记历史使命,聚焦时代最新画卷,实现化育学生任务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今年的全国I卷从历史(如40年前1978年的改革原点选材)到现实(如2018年宪法修正案选材),从国内(如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选材)到国际(如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选材),从社会(如县级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选材)到个人(如我国马拉松热的选材),从理论(如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选材)到实践(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选材),从宏观(如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选材)到微观(如运营81对“慢火车”选材),环环相扣、融会贯通,既聚焦新时代新使命,又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使考生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砥礪奋进中取得的发展成就,又引导考生脚踏实地,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梦的践行。具体来说,第16、17题通过对“我国某市司法局的举措和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意见”的考查,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19题通过“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的认识”考查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坚定考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第40题既考查了考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又回顾了我国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历程和重大意义,通过讲好中国改革,定位历史坐标,引导考生认识改革背后的思维逻辑、政治逻辑以及实践逻辑,理解改革,参与改革;认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改革观,在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奋起。

2019年教学备考建议:在教学和备考中,立足于时代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精心选取热点素材,特别是灵活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的时政材料,创设优质试题情境,设问中融入知识能力素养,从而实现情境材料与基础知识、考核目标以及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展和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注重素养发展,提高试题信度效度,坚持选拔功能定位

从学科功能来看,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实现选拔是高考的基本功能。今年全国I卷在命题中突出了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如第38题分析探究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涉及的知识内容包括需求、供给、产业发展等重要基础知识。第39题探讨我国修宪如何体现以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统一领导为特征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综合性知识。第40题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创新精神等明确的课本原理出发探究改革的意义。试题通过有梯度的设问,给不同水平的考生充分展现才华的空间,提高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实现了良好的选拔功能。比如,第14题通过“我国快递业服务的平均价格的下滑”的坐标图考查考生对供给、价格和需求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究供给曲线的移动条件,难度中等。从试题的区分度来看,在客观题方面,题干素材大部分都是当年的时政热点,题肢的设计也比较简单,但选择的难度增加,4选2的题型由去年的9个增至今年的11个。在主观题方面,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试题几乎都是小切口设问,即采取限定性设问形式,原理清晰且考查的能力层级比较明显。从试题答案来看,教材的原理分值明显有所提高,答案大多延展性不强,但对答案的整合、归纳、行文要求较高。所以初步判断,今年难度和往年持平,区分度同样较好。

2019年教学备考建议:在教学和备考中,要坚持渗透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在当年的时政热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客观题训练中加强4选2答题技巧的指导,主观题应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关注小切口的试题设计,要求学生该牢记的要牢记,积极引导教学“回归教材”。

四、注重学科知识,突出学科能力思维,促进政治学科建设

从学科思维上讲,全国I卷立足于培育考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素养,瞄准学科必备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没有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高考试题引导中学教学遵循学科规律,有利于促进政治学科的科学建设。从考查目标来看,今年的试题进一步强化了能力素养的考核。客观性试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突出考查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如第12、14、15题都采用图表形式,要么选取新材料,要么创设新情境,既考查了考生筛选和提取信息、分析和综合信息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也突出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如第38题通过“2017年马拉松热”的情境创设,考查学生分析探究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相关的经济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推理,这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第39题以我国修宪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涉及的内容较多,既能让普通考生有话要说有道理可讲,也能让高水平考生从教材的知识逻辑和材料的事实逻辑出发,推理出更为全面的解释。政治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试题要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不同维度进行分析,通过这种综合考查,实现对考生的综合性诊断。如第40题是哲学和文化的综合,涉及的原理很清晰,都可以答,但分析的深度不同能够体现出不同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

2019年教学备考建议:在教学备考中,要重视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四种基本能力的基本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图表题及曲线类题目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点的重构和整合,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五、合理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建议型”试题,通过设定一个场景,要求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为一个设定的主题提供若干条建议。这既能够激发考生的想象力和思想张力,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素养和宽广的视野。如第40题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让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考生主动思考。第(1)问要求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说明改革的重要性,属于限定性设问,原理清晰,分析也容易。第(2)问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也属于限定性设问,但文化原理的面则稍微宽泛一些。第(3)问是请青年考生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完全是开放性、探究性的设问,能够激发考生的想象力。相较于2017年的同類型题目,分值从去年4分提高到今年的6分,可见开放性和探究性题目的重要程度在提升。而且,三个设问层层递进,展现了很好的梯度,既能“定点”考查考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泛化”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

2019年教学备考建议:在教学和备考中,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引入辨析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备考中多训练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倡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六、激扬奋进力量,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考试本身就是教育,考试是进行文化教育,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近几年高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愈来愈多,这种命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选拔思路,这也是2018年乃至未来高考的命题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选取它们入题,引导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可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激发考生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弘扬者。如,第19题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词汇和新时代先进文化词汇的海外认知度,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第20题,以我国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发展中医药产业为背景素材,考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经济水乳交融关系的理解;第40题叙述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让考生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生活的引领作用。

2019年教学备考建议:在教学与备考中,继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强考生的文化自信。在选材方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在设问设计方面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做文章,在答案设置方面渗透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从而提升考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从全国Ⅰ卷的试卷结构、试题立意、价值导向、知识考查、设问设计、素养考查、答案供给来看,试题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考生为中心,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主旨和考生实际,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的目标确定、课堂效果和备考方向。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
浅谈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研究
柱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的教学建议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五年专学生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概率统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