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减少计划环节的消极等待

2018-05-14隋静刘娜韩柠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消极积木小班

隋静 刘娜 韩柠

计划是区域游戏的重要环节,让幼儿明确地将自己的计划表达出来,不仅可以促使幼儿主动思考,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游戏意图,顺利完成游戏,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游戏意图和发展水平。通过对幼儿计划环节的观察,在组内幼儿普遍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大部分小班幼儿因游戏意图不明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计划时思考和表述都需要较长时间;随着幼儿对计划环节的熟悉和能力的提升,中、大班孩子们的计划越来越详细,说计划的时间也不断变长。这些原因导致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计划时间刚开始时,孩子们还能够专注地听别人的计划,可是不一会他们就坐不住了,有的开始四处张望,有的眼神游离,有的则在椅子上转来转去……这些现象都说明在计划环节存在着消极等待现象。

在计划环节,教师一方面希望鼓励幼儿提高计划水平,充分表达;一方面又要顾及每个幼儿的参与状况。为了减少消极等待,我们有哪些策略呢?

计划前的“筹谋”

区域游戏时间通常安排在早餐后或午点后,餐后和计划环节之间会有一个过渡环节,利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先到各区域去转一转、看一看,想一想“玩什么,怎么玩”如果有的幼儿想和同伴一起做计划,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交流和协商。

早餐后,王老师让已经吃完早饭的幼儿先到班中各个区角转转、看看,为马上就要开始的计划环节做准备。小芳环视了一周,走到艺术区,看了看毛根,又看了看水晶泥;明明去了积木区,拿起了一只恐龙;小华找到蕊蕊:“咱俩今天去家庭区吧,我当妈妈。”说完两人一起来到家庭区,边看边说。大约七八分钟后,幼儿开始做计划。第一个做计划的是小芳:“我今天要去艺术区用毛根做一朵花”。第二个做计划的是小华和蕊蕊,蕊蕊说:“我俩已经约好了,今天我们要去家庭区,我当妈妈,照顾宝宝,小华当爸爸。”第三个做计划的是明明:“我今天要到积木区,搭建一个恐龙乐园。”

观察与反思:我们发现,计划前做好“筹谋”的幼儿在教师询问的第一时间,都能够很快地说出自己的计划,减少了幼儿在表述计划时的思考和犹豫时间,使他们能够快速投入到游戏中,同时也减少了其他幼儿的等待时间。

教师带动其他幼儿对计划的兴趣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在做计划的时候,做计划的形式也会导致消极等待。比如:当孩子走到老师身边,面对老师交流自己的计划时,就会背对其他幼儿,阻断了他与组内伙伴的交流通道,大家对他的计划的兴趣就降低了。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幼儿的计划不只是说给教师听,组内其他幼儿都应该听得到,做计划的幼儿不用走到老师身边对老师单独说,而应该将大家作为交流的对象。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等方式激发其他幼儿对计划的兴趣,用“我们一起听一听”或者“跟大家说一说”等话语引起幼儿共同聆听的兴趣。教师要表现出对计划的热情和兴趣,以此带动其他幼儿去仔细聆听,增强所有人的参与感,让等待不再“消极”。

小班计划时间,周老师带领幼儿做计划。

师:你今天要做什么,能跟我们大家说说吗?

明明:我今天要去积木区。

教师(热情地、神秘地):我们很好奇,你要去积木区做什么呢?

当老师问出这个问题后,蕊蕊、小芳立即把头转向明明,小华、嘉文等其他小朋友也在专注地聆听。

明明:搭房子。

教师(表现出对计划很感兴趣的神态):大家都想知道,你要搭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明明:大大的、高高的。

教师(用略夸张的声调重述):我们明白了,你要去积木区,搭一个大大的、高高的房子。

教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划。当教师清晰地重述明明的计划时,孩子们都看着教师,表现出对明明计划很有兴趣的样子。

观察与反思:当老师有意识地激发大家的兴趣后,有助于等待的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去聆听其他小朋友的计划,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用夸张、饱满、神秘等语气让计划环节变得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是针对小班幼儿,因为小班幼儿常常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关注到其他同伴。

不同形式做计划

随着幼儿对计划流程的熟悉和能力的提升,除采用“一个人语言表述计划”以外,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采用分小组做计划、用绘画方式做计划等不同形式,减少集体等待的时间。

场景一

大班耿老师在带领幼儿做计划。

教师:现在是计划时间,你们都协商好了吗?

幼儿1:我和文文、小军、琪琪一组。

幼儿2:我们小组是我、莹莹、乐乐。

幼儿3:我是和天胜、东夏一组。

教师:你们每个小组都选好谁来代表你们组说计划了吗?

幼儿:选好了。

教师:我们用猜丁壳的方法来决定哪个小组先来说计划吧。

3个小组各自选出一名小代表来猜丁壳决定哪个小组先来说计划。

场景二

大班计划时间,黄老师带领幼儿做计划。

教师:现在是计划时间,我们今天可以把计划画出来,也可以和老师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来说计划。

小敏、大华和子涵都选择了画画,他们拿着画纸到艺术区去画计划,其余6名幼儿则留在小组内用游戏方式和教师做计划。画计划的幼儿告诉老师已经画好了,就游戏去了。

回顾时间,老师让“画计划”的3名小朋友跟大家分享在游戏时都做了什么事情。

观察与反思:支持幼儿用不同形式做计划,如小组计划、画计划等,都减少了大组做计划的人数,不仅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时间,也能让幼儿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当然,这种策略的运用需要在幼儿对做计划的环节、流程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即幼儿已经养成了做计划的常规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做计划时采用。

依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化支持

每个幼儿在做计划时都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善于表达的幼儿做计划时滔滔不绝,不善言辞的幼儿做计划就相对简单或是表达不清楚。性格、能力等诸多的差异使幼儿在做计划时表现不同,教师需全面了解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支持幼儿做计划,根据不同的表现灵活调控追问的细节和时间,都能够有效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时间。

小班计划时间,蒲老师带领幼儿做计划。

杉杉:我今天要去家庭区,照顾宝宝,推着车带着宝宝去超市,给宝宝买好吃的,还要给宝宝做饭,做蛋糕,做草莓味的蛋糕。

教师:你需要用什么材料?

杉杉:我要用推车、弹珠、锅……

西西:我今天去积木区。

教师:你要去积木区,你准备在积木区做什么?

西西:我准备搭一艘船。

教师:你准备搭一搜船,要用到哪些材料呢?

西西:要用大积木、靠背垫、方向盘……

小奇:玩那个!(手指积木区)

老师:你想玩积木区里的玩具。你可以去积木区看一看,转一转,想好要玩什么再回来做计划。

观察与反思:从杉杉、小奇、西西3个小朋友的表现来看,3名幼儿处于做计划的3个不同水平,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兒,教师的支持也不同。首先,做计划的顺序不同,计划水平较高的幼儿可以先做(一些性格比较急躁、坐不住的幼儿也可以先做);其次,做计划的重点不同,计划水平高的杉杉能够顺利说出自己的计划,教师无需大量重复其话语,只需要适当追问一些细节,帮助提升;对于西西,教师也可以进行简单继续追问,支持幼儿把计划梳理清楚;而对于小奇,教师主要运用策略帮助幼儿产生意图,不用过多追问。

另外,如果幼儿在计划环节没有表达充分,教师也可以利用回顾环节让幼儿发言分享。

以上策略都可以帮助教师控制计划环节时间,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当幼儿计划能力越来越强,游戏水平越来越高,我们还可以不断探索新形式,让计划变得更高效有趣。

猜你喜欢

消极积木小班
消极的后果
堆积木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有趣的积木
让自己发光
玩积木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