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强本领

2018-05-14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竞赛

自重只有424克的碳纤维工字梁模型,可承受约5吨的重量。这个由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代表队研制的碳纤维工字梁模型在2018国际超轻复合材料大学生竞赛中,打败了来自纽约大学、华盛顿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27支参赛队,一举夺冠。

“试”出来的名气

国际超轻复合材料大学生竞赛是业内顶级赛事,被称为复合材料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今年5月,由美国SAMPE总会举办的2018国际超轻复合材料大学生竞赛,邀请了来自全球知名大学的28支代表队参赛,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参赛的唯一高职院校与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代表中国应邀参加全部比赛。

复合材料工程技术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年轻专业”,最初参赛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为这个专业“打名气”。没想到这一试便试出了成绩,2014年,该校在全国超轻复合材料大学生竞赛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2015年的国际竞赛。

今年,他们制作的碳纤维工字梁参赛作品以424克的自重承重约5吨,以全场最高的载重比第三次蝉联该赛项冠军。赛后,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老师易磊隽感慨道:“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学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10年、20年后,他们定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直以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确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学生严慎细实的大国工匠精神,为成飞、昌飞、贵飞等国内一流航空制造企业、民航维修业企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

3次夺冠,捧得“永久性总冠军奖杯”

此次竞赛设置了碳纤维工字梁、玻璃纤维工字梁、天然纤维工字梁、碳纤维箱型梁、玻璃纤维箱型梁等8个组别的比赛项目,按照比赛规则,参赛队伍每个项目各提交1件作品,评委们对作品的承受重量以及自身重量进行现场测试和评比。

5000磅(约2.27吨)、6000磅(约2.72吨)……参赛学生李晶记得,随着承重数字的不断上升,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7000磅(约3.18吨),过了!”全场响起了掌声。最终,由李晶和团队制作的玻璃纤维箱型梁以自重608克、承重9500磅(约4.3吨)领先,战胜了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参赛队伍,拿下了玻璃纤维箱型梁项目的冠军。在8个比赛项目里,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揽获了7个项目的冠军。

2015~2018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已3次获得此项比赛的团队总冠军,且因在以8年为期的循环赛季中获总冠军次数最多,成绩突出,获得此项赛事的“永久性总冠军奖杯”。

打败名校,这所高职院校“牛”在哪?

“我们所提交的比赛作品,平均准备了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参赛队伍。”在和其他学校参赛队伍的交流中,李晶捕捉到了“夺冠诀窍”。她表示,为了比赛,大家放弃了所有的课间、周末和假期,把時间都花在了实训基地。“我们经常忘了午饭、晚饭,最后只好点份外卖坐在实训基地门外吃,吃完后又继续奋战。”李晶称。

“多次摘冠,这绝不是偶然。”带队老师黄频波回忆,在准备期间,师生队伍不断进行仿真训练,制作大量试验件进行反复测试,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为了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每年寒暑假,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都会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学习。

凭借这种韧劲,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内外大学生复合材料竞赛领域打出了名气。出名后,这些参赛学生也成为各大企业争抢的对象。学生冯桂诞坦言,在美国长滩市的赛场上,当评委宣布他所在的团队作品获得第一名后,他刚走下讲台就被业内“大牛”公司询问求职意向,他自豪地说:“受到学界和业界的认可,感觉这几年的艰辛付出值了!”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碳纤维复合材料竞赛
型砂压力传递在复合材料成型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从国产碳纤维的处境谈碳纤维“全产业链”
“碳痴”张国良: 攀上碳纤维的珠穆朗玛峰
“碳痴”张国良:攀上碳纤维的珠穆朗玛峰
创新思维竞赛(3)
豪赌碳纤维,宝马是认真的么?
创新思维竞赛(6)
中国复合材料市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陶瓷基复合材料材料、建模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