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8-05-14崔胜男

奋斗 2018年24期
关键词:美丽群众旅游

崔胜男

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新目标,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新号角。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

一、乡村振兴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景建构

(一)产业美。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具体体现为对产业环境的绝对控制;其次要秉承文化创意,其核心可以高度概括为产业创意化、流程精细化、产品体验化;最后是品牌价值,如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稻花香大米闻名全国,精品米价格不菲却供不应求的原因就是品牌效应。

(二)村庄美。首先是自然梳理,也就是尊重中国乡村长久以来的发展规律,尊重每一个村庄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尊重其天然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其次是生态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体现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深刻内涵是,要依托五大发展理念,真正做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是科学管理。对村庄美内涵的把握不能仅停留在环境上,还要更加注重运营和管理,真正实现阳光操作、透明公开。

(三)人文美。有三个要点值得注意:一是要秉承传统文化,二是要注重乡风文明,三是要具备鲜明的文化特色。

(四)生活美。美丽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生活美,其最终结果就是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整体性提升,即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但等值”的目标,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在农村地区生活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

二、乡村振兴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的现景呈现

(一)政府层面:多帮扶全面、少突出个别。众所周知,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出了各级试点,如国家级、省级、县级等,很多地方在选择试点的过程中,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个别的强乡、名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普通村庄更应该在政府的辅导和帮助下,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标准,去建设美丽乡村,这样所取得的经验更有参考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设计层面:多尊重差异、少千篇一律。目前,有些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出现了“百户一面”“千村一面”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在设计层面上,过多地采用了“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对美丽乡村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核心是尊重差異性,即把每栋建筑的个性做出来,把每一个村落的特点体现出来,这才是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

(三)文化层面:多文化自信、少盲目效仿。美丽乡村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育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检验这个地方美丽乡村建设效果的重要指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四)生态层面:多尊重主体、少打扰环境。首先,要少打扰生态,即要遵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黑龙江省就做起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团体操”,并在统一的自然韵律下,把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的“分解动作”做到位。如黑龙江省如何捍卫“舌尖上的安全”?据统计,由于黑龙江大米口感好,营养安全,中国人吃的米饭中,每十碗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粮食安全问题。黑龙江的“这碗米饭”,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结下的“果”,蕴含着湿地保护、天然林保护、水生态保护的功劳,这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其次,要少打扰村庄。村庄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要尽量避免“大手术”式的建设,否则很容易让村庄“失血过多”或“伤痕累累”;最后,要少打扰农民。政府在帮助村民发展的同时,要谨记“客随主便”的道理,决不能反客为主。

三、乡村振兴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远景展望

(一)基层强:不断深入组织工作。对群众来说,一个党员干部首先得是“好人”,然后是个“自家人”,最后上升为“亲人”。如何做到这一步步的升华,唯有“两腿沾满泥巴,额头上渗出汗水”,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群众才会敞开心扉,基层党组织才会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环境靓:日臻完善乡村风貌。农村美,美在绿水青山、融于村美人和。让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目标。如黑龙江掀起的厕所革命、垃圾革命、能源革命、菜园革命,直击农村面临的突出的环境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革命,使农村的环境卫生、村民的生活质量大为改观。

(三)产业绿:助力发展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生产到生活,离开了绿色,乡村就失去了本色。他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就要坚持绿色发展。因此,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标”“定盘星”。而乡村旅游正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产业支撑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东北考察时指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一方面要保护生态,另一方面要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一是要“找得准”特色:促进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和精品农家乐产品;二是要“请得回”能人: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支持旅游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创业就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三是要“抓得住”商机:丰富乡村旅游后备箱。要拓展产业链条,如,要以绿色、有机、健康为卖点,坚持无害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激发游客购买欲,推动农产品通过旅游渠道销售,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四)群众富:奏响乡村脱贫凯歌。一是“筑得牢”基础:引领项目扶贫。通过充分发挥精品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用得好”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动地方政府利用涉农扶贫资金实施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八小工程”(停车场、农副产品商店、医疗急救站、垃圾收集站、旅游标牌标识、咨询服务中心、乡村客栈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和贫困户“三改一整工程”(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建设,改善旅游接待条件;三是“扩得大”帮扶:延续扶贫成果。坚持开展企业与扶贫重点村的结对帮扶工作,通过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方式扩大扶贫成果。

(五)人文美:弘扬文化浸润民心。农村之美,美在文脉悠长,融在群众生活。这是“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原因所在,也是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动力,更是当下中国美丽乡村“软件”建设的重头戏。一要“做得强”宣传:精神文明入脑入心。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以横幅标语、宣传画、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在村院的围栏、农贸市场、文化广场等地广泛宣传,让农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树得起”榜样:延续传承乡村文明。通过道德讲堂宣讲、善行义举榜展示、传统节日活动演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优秀基层干部等“新乡贤”事迹,用他们的嘉言、善行垂范农民群众,涵育文明新风;三要“守得住”乡情: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以就近就便、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大力活跃农村群众文化。要广泛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鼓励自办文化。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和依托,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典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做到热在乡村、热在群众。同时加大“送”的力度,发挥“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品牌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把优秀文化产品送到田间地头、送到集市广场。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美丽群众旅游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我们创造美丽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平凡又美丽
旅游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