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幼师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

2018-05-14杜金玉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习得性电击幼师

杜金玉

[摘 要] 部分幼师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幼师学生体育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成因在于教育的功利化取向、师生关系的变异、家庭教育的不当、社会标签效应。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助,进行归因训练,体育教学要去标签化,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

[关 键 词] 幼师学生;体育;习得性无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27-01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狗在笼子中遭电击,就惊叫狂奔,很快从开着的门中跑出来;接着,他把狗拴住,使它在遭到电击时无法逃脱。几次电击之后,再把拴住狗的绳子解开,将狗重新放到笼子里,电击时狗是可以逃脱的。但是,这时狗却不再逃避电击,而是默然不动地接受电击。塞利格曼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

一、幼师学生体育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所谓习得性无助,即个体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态度。塞利格曼研究发现,动物(包括人)在学习过程中,其愿望受到多次挫折后,会表现出对实现愿望的绝望和放弃态度,产生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

個体在学习中产生习得性无助后,就会丧失对事物的尝试和努力,并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当前幼师学生体育课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经常很少有过成功的体验,他们一开始相信“世界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他们也曾试图努力赶上,但现实却残酷地告诉他们,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没有取得成功。在经历了数次失败体验之后,他们就产生了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并且丧失了未来取得成功的期望。

二、幼师学生体育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成因

对幼师学生体育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成因调查发现,幼师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

(一)教育的功利化取向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是应试教育却扎扎实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只重视跟考试有关科目的学习,忽视体育技能的学习。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取消了体育课。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与其他科目相比较而言,常会表现出无能为力,缺乏练习热情,对体育课不重视,渐渐地甚至对体育课感到恐惧或畏缩,尽量以各种理由来逃避练习,甚至逃课。调查发现,这是幼师学生体育学习中产生习得性无助的重要原因。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但我们通过访谈发现,由于功利化取向,体育教学目标发生偏差,忘记了“初心”。

(二)师生关系的变异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但在现实中,一些教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体育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了维持他们心目中所谓“自尊”,想方设法逃避上课,最后选择放弃学习,有时明知通过努力即可看到“曙光”,也绝望地放弃。

(三)家庭教育的不当

众所周知,现在幼师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娇、矫”二气。但幼师体育的学习中,每项运动都有一定的标准,完成这些标准都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在困难面前,这些“娇娇女”“妈宝男”不是迎难而上,而是回避退缩,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三、幼师学生体育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克服

幼师学生体育学习中习得性无助对其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有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助。

(一)进行归因训练

归因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海德认为,能对自己工作、学习成败的原因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的人,就能不断进步;而学习成绩差、行为差的学生,倘若能找出自己学习、行为失败的原因,正确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也一定能改变落后的现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教育干预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宏观上,改变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调控教师行为,使其适应学生的要求,为其创造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使其从心理上愿意改变。微观上,针对幼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进行调控。如对年龄小的学生,可以采用操作性强化方法,而年龄稍大的,则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

(二)不给学生贴标签

在体育教学中,不要根据学生的出身、体征、人格等给他们贴标签,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人。同时,发现学生中有“贴标签”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在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发现学生体能、技能上缺陷时,要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三)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

传统文化强调挫折教育的作用,如老师经常教育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常常设置障碍。挫折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陷入一些误区,使学生感到无助,乃至退缩和放弃。因此,挫折教育要把握好适当的时机,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告诉学生一时达不到要求并非是能力欠缺,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进的。

参考文献:

[1]朱晋超.中职生习得性无助与教育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20).

[2]曾莹.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

猜你喜欢

习得性电击幼师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远程电击防暴器的实战应用
男幼师荒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电击手环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