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落幕,余音缭绕

2018-05-14李兆海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艺术

摘 要:想要完美的完成一节课,除了要有精美的课堂导入语言,还要注意结尾的艺术。倘若导语是开启初中语文精彩课堂的钥匙,那么结束语就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给学生一种“课虽已尽,但意趣未了”的感觉,他们会期待下一节课的来临。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精彩落幕,余音缭绕”的课堂结尾艺术谈了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结尾;艺术;余音缭绕;精彩落幕

古语说的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精彩的课堂结尾艺术,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重要教學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初中语文老师都比较关注课堂开始环节与讲课环节,不太重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归纳,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笔者呼吁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利用结尾处的余音韵味,引导学生深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安排好“压轴好戏”,让学生产生难忘的回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渴望,让他们带着想要继续探索的愿望走下课堂。

一、巧妙总结,引发学生思考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内容比较清晰、浅显,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对其进行简单的梳理,把课堂总结的任务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创造教师、学生互动交流的模式。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领学生的思维去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对所学的文章有个清晰的脉络印象,最后再促使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

例如,初中语文朱自清的散文《春》这篇文章,在课堂的结尾环节,语文教师就可以提出总结性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天的哪五种景与物?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建议教师在课终总结那里写出文章的大致脉络:盼春(总领,开启下文)- -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利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春天比作是新生的娃娃、娇美的小姑娘、有希望有力量的青年)。学生通过这个清晰的脉络,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就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结尾处,教师要给学生做出巧妙的总结,作者以描绘春景的特点为主,通过对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等的分类描述,给读者创造出一幅春回大地、生机蓬勃的景象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这篇课文的主题虽然是描写春景的,但是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通过描绘春景所要表达的深层意蕴,春天是有活力的,给人力量和希望,告诫读者要珍惜青春,珍惜每一寸时光,奋发向上,感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真正内涵。

二、多媒体辅助,激发学生情感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想要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也需要借助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点,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让他们对课堂内容获得深刻的情感体会。让学生不再是流于表面的阅读认识,而是切入内心的真切感受,尤其是对于课堂的结尾而言,会让学生意犹未尽,感慨万千。

例如,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有一首《木兰诗》,这首以叙事为主要特征的古代诗歌,塑造出花木兰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华民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画面,除了花木兰,还有杨门女将穆桂英、刘胡兰等,这些都是女中豪杰。学生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对整篇文章进行精致讲解。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投影,写上:“木兰,我想对你说……”教师:“同学们,通过这首古代诗歌的学习,想必大家的脑海中,已经深深地烙下了花木兰这个名字,她具有的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受到了深刻的启发。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木兰说什么呢?”

花木兰从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经历十二年的驰骋沙场,变成了金戈铁马的战士。她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替父从军,最后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最后获胜而归,却谢绝了高官厚禄,重新回到家乡从事劳动。花木兰的形象,体现出我国人民的机智、淳朴、刚毅、善良又不乏机智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结尾环节,用四字成语来归纳木兰的气质,比如刚柔并济、巾帼英雄、秀外慧中、深明大义等,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熏陶。

三、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

对于语文的教学而言,很多学生感觉上课是无趣的,枯燥的,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很难体会到文章的精彩之处。倘若初中语文教师在对文章进行精讲之后,在最后的环节巧设悬念,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达到一种“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课艺术效果。例如,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后,笔者在课堂的结束环节,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邹忌是如何成功地说服齐王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与《晏子论罪》有什么相同的启示作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想要重新再读《晏子论罪》的内容,并期待教师下节课的分解。这种巧设疑问的结尾方式,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还培养、活跃了学生的探究思维。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需要善始善终,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完美的结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精美、巧妙、富有悬念的课堂结尾,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窗户,让学生寻找更加宽广的知识海洋。教师还要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为课堂的教学增添渲染色彩。

参考文献

[1]张爱斌.初中语文课结尾教学的设计艺术[J].新一代(下半月),2016,(23).

[2]李永.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J].商情,2017,(18).

[3]王长礼.语文课堂结尾的处理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9).

[4]张艳娜.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结尾的艺术[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7,(34).

作者简介:

李兆海,出生年月:1976年3月,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新泰市,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艺术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