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朋友圈,身边的谣言滋生地

2018-05-14王昶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程序网络谣言

王昶

摘 要:“朋友圈”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客户基数的庞大和传播效果的迅捷,使得很多商家盯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因此,朋友圈中也渐渐开始出现了各种测试小程序,形式及内容各式各样。前不久,一个“左右脑年龄”的测试软件刷爆了朋友圈,大家相继测试并晒出测试结果,也引发了大众对其测试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的强烈关注。后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多家权威传统媒体对事件进行调查报道,揭示了其“真实面目”,有关小程序被封停。

关键词:“小程序”;网络谣言;谣言应对

一、小测试的“走红”

1.客体的设置

这类火爆的小程序,往往标题就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例如:“一个最近很火的心理测试,准到可怕”、“你的醋意有多重,够胆公布么?”、“测试开始,胆小的别点开”、“你和什么人在一起最般配?准!”等等,勾起人们的兴趣和好奇的欲望。配图也比较巧妙,会贴合内容去选取相应的图片,例如测试爱情往往会选取美女艺术写真、测试情侣之间问题会选取符合年轻群体的手绘故事漫画等等。而且,不同于大家印象中的试卷答题模式,采用更为灵动、有趣、多样的模式,例如:下一题时切换画面、答题时有背景音乐、颜色更加多彩、在图画和动画中出题。种种迹象都很符合当下使用“朋友圈”的人们的心理和需求。

2.主体的需求

现如今人们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内心信念的迷失,导致人们想要去更多的获认同感和定位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会去主动选择这种小测试,来获得自我满足和安慰,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如今互联网和各种媒介的普及,中国网民由社会各阶层构成,其整体媒介素养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对接受的信息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盲目相信媒介所传播的信息。①

二、网络谣言

关于左右脑年龄的测试,很多人怀疑其真实性和安全性,后来中央电视台等一些传统媒体对这个小测试进行了调查报道,证实测出数据完全不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甚至相同答案得出不同的结果,其测试结果和内容被指为不靠谱的网络谣言。

1.网络谣言

对于谣言的定义,刘建明教授所理解的谣言是,“作为舆论出现,是众人传播虚假事件的行为,但多数传播者并不认为是假的。因此它和谎言不一样,说谎者意识到说的是假话,一个人或少数人造谣生事仅仅是谎言,而不是谣言。只有狗时间的人鱼贯而动,达到舆论量,才能称为谣言”。②而这类小测试,恰恰符合了其内容和结果无事实根据、未经证实和达到一定的舆论量的条件,所以属于网络谣言。不过,和传统印象中的谣言不同的是,此类“小程序”谣言的目的是出于吸引眼球赚取关注和流量,最终牟利。

2.此类网络谣言的危害

例如左右脑年龄的测试,传播的速度非常迅速,短短几天时间,这个小程序页面上显示已经有超过2390万人在测试。也有很多网友晒出测试截图,显示有44万人在同时测试。显然网络谣言比起口传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控制也更为困难。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网络谣言是谣言发展的新阶段。③

3.误导大众,侵蚀主流价值观

一些小程序的标题设定就丝毫不具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通过简单的几道问题测试、几个图片的选择,就能决定个人情感、事业、家庭、健康甚至是人生等,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无稽之谈。此类小程序的标题和内容设置,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误导和侵蚀,和我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奋斗、拼搏等主流价值观念背道而驰。也有人往往会迷失心智信服其中,去为了迎合测试内容所言而去照做。

4.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

此类小程序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关注或允许访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就意味着已经接受了它对你的信息进行获取和收集,进一步讲也就是它掌握了你的信息,可以加以利用。这本身就是一种个人信息的泄露,更何况万一遇到一些恶意软件,受到的危害将会更大。

三、网络谣言的应对

对待此类网络谣言,应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进行控制。从控制手段来分,可以将网络谣言的控制分为两种,一种是硬控制,一种是软控制。硬控制是只用强制控制的手段在技术控制和法律控制两个方面入手。软控制即运用非强制性手段,从伦理道德、信仰、信念、社会舆论及公共关系等方面入手。④

1.加强法律约束

对于造谣者来说,因为造谣成本太低太容易,所以此类谣言才会屡禁不止,我国现阶段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法制,以适应网络科技飞速的发展。只有当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违法必究,严惩不贷才能有效的打击和遏制住此类网络谣言。

2.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对传播者,以及受传者而言,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当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面对各种媒介的各种信息时,才能有足够的理解、判断、选择和评估等能力,才能面对如此冗杂且混杂的信息提高自我免疫力,才能“独善其身”。

3.及时运用多种途径辟谣

作为一些权威媒体和机构而言,谣言在网络中如此“兴风作浪”,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权威信息的缺失、滞后或模糊,當这些不能及时出现时,网络谣言就如同烽火燎原,一发不可收,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打开了闸门。因此,当谣言产生未传播开时,及时的辟谣和信息公开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柴艳茹: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及其治理,人民论坛,2013.7.15。

[2] 程工:网络舆情研究与应对,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 施水才:后数字时代的媒体IT应用,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2002。

[4] 巢乃鹏、黄娴: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11.30。

猜你喜欢

小程序网络谣言
为照片省空间五款学生必备“小程序”
微信公众平台传谣的民事侵权责任探析
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微信的“小程序”值得跟风吗?
超级微信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