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汉维翻译方法的研究

2018-05-14张梦璐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目的论

【摘要】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对维文版《穆斯林的葬礼》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究,发现本书主要运用了以意译、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我们认为,译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可以不完全忠实于原文,翻译目的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具有制约作用,目的论对汉维文学作品翻译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方法;《穆斯林的葬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汉维双语翻译的发展关乎着两个民族间思想的交流和感情的融合,通过语言文字深入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热爱彼此,才是把民族团结做到实处,才能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目的论是在翻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译理论,对于目的论在汉维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还没有做太多的研究和进行理论的认证,只有几篇以目的论为视角对影视作品及公示语进行研究的论文。本文拟通过对维译版《穆斯林的葬礼》的译文与原文的比较探求目的论的实用性及普遍性,为汉维翻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的功能翻译理论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目的论”遵循三条原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还有忠实性法则。其中目的法则认为,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方法。根据翻译要求来指导翻译过程,翻译要求包括译文的收受者、译文所使用的环境、译文的功能等等①。目的论要求译者首先要能够充分理解原文的写作意图并能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将其再现,同时要兼顾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能够做到上下文连贯通顺,它与要求译文要忠实于原著的忠实性法则一起从属于目的法则,贯穿于翻译过程之中。目的论的特点是打破了之前原文与译文要求字、词、句完全对等的翻译标准,提出了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为准绳的翻译思想。

二、译文翻译方法分析

(一)词汇的翻译方法

1.意译

“意译”是目的论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之一,旨在用译语表达出原语文本所阐述的内涵与意义。在《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中,如成语、俗语和方言词语在维语中常常找不到可以直接对应的词语而出现了言内空缺,面对这些情况,译者抛开原语文本的语言形式和字面的含义,以充分表达出原语的语用意义为目的,使用了意译。

例1.“袁大头”被译为t??g?。“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之一。而t??g?在维语里是银圆、银币的意思。

例2.“命根儿”比喻最受某人重视的晚辈,也比喻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被译为?enim balam。根据原文所有的语境得出这里的“命根儿”指的是女主角新月,译者用意译的方法译为“亲爱的孩子”,按照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表达出原文中“命根儿”的含义,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例3.“少年夫妻老来伴儿”在译文中是ja??r-χotunlar h?mi?? bir -bir ig? h?mrah bolidu.

再看文中曾出现“逐客令”一词,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译者将其译为qo?limaq,只译出了词语的核心部分“逐”。

例4.再看成语“无妄之灾”,本是指平白无故的受到灾祸或损害。译者译为keli?m? silik(不幸)。从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为视角进行的维译,在能够达到让读者理解此成语并做到切合语境的同时,不影响原文与译文的语际连贯。

例5.北京方言“鼠霉”被译为?umluq,“遛彎儿”译为ajlan?ili ?iqip k?tk?nliki 。简洁明了地把真实含义译出。

例6.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大家都耳熟能详,霍达在原文中只写了前半句,在原文中引用这个歇后语的目的是突出人物天星此时尴尬害羞的神情。译者将此译为χi?ili?iliq,跳过歇后语这种语言表达形式译成难为情、害羞。

2.直译

对于汉维语中词的意义范围一致的情况,我们可以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直接找出与之对应的词语。如:“医生”译为doχtur、“老师”译为oqutqu?i、“女孩”译为qiz等等。再如词语“冲喜”被译为?jg? χu?alliq ja?duru?,就是按照字面意思译为家充溢着喜悦。这样翻译的目的在于能够让读者更直接地了解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不影响语际连贯的情况下,既符合了经济原则,又可以免去过多的解释给词语带来理解上的歧义。

(二)句子的翻译方法

1.意译

经过将原著与维译版进行比较分析得知,全书中对于句子的翻译大部分运用的是意译的翻译方法。如:

例7.对勿起,阿拉再去蒸一蒸,侬慢慢吃!

k??yry?,j?n? azraq dyml?p kir?j,andin asta j?jmiz.

这句原文为上海方言,译文作者将其译为:对不起,需要再蒸一蒸,然后我们慢慢吃。各个民族语言中的方言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特殊的文学表达形式,因此,这里用意译的翻译方法直接有效地将原语的意思表述出来,在译语读者的接受范围内完美地实现了原语文本的交际目的。

例8.和新月编织梦幻的经纬。

?inj? bil?n kallisidiki χijalij dunijani t?? jariti?iqa razi.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和修辞方式,为了使译文通顺、明白,不能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硬译,面对这种抽象的修辞表现形式,译者选择了维吾尔读者可以理解的并贴近原文的表达形式来阐释原文的意义。

例9.我这心里头也不是一档子事儿。

meni? k??lym?imu ?u bir i?

原文想表达的主要含义是这在“我”心里也是事。译文按照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把其内在含义表达出来,以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原文要表达的意思为目的,选择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以上例句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以译语读者理解原文表达的含义为目的进行翻译。面对维语中没有的汉语文化内容和表达形式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既使译文简洁自然,又可以让译语读者费最少的力了解原文要表达的意义。

2.替代加意译

本书中对于句子的翻译,有一部分运用了替代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替代翻译方法是指当译语中找不到与原语文本相对应的词语时,用译语中与之相似的词语来代替。

例10.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

asmanda tolun aj, dilda hi?iran , piraq.

由例句可知,亚森·斯伊提在此处运用了替代加意译的翻译方法,目的是重点突出原文蕴含的浓重的相思之情,并且忠实了原语文本的表达方式以“月亮”进行烘托和点题。又因为在维吾尔文化中没有“明月”一说,与其相近的形容词是“圆”,月亮越圆则越亮,“圆月”在译语文化中所起到的修饰效果与原文相同。所以译者在翻译这句诗时,用译语中的“圆月”来代替原语文本中的“明月”。

例11.丢下这一枚石子,并没有试出他的水深水浅!

.teriqt?k bir tal qa?ta?ni? mehirdin ke?i? bil?n uni? tirik?ilikiχarabli?ip k?tm?jtti

对于译语文化中没有的表达方式在此处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直接准确地表达出了原语文本的语用目的,即韩子奇一口气花了一万银圆这笔巨款也看不出他的家底有多少。这样既顺应了译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使之能够透彻地理解了原文想表达的意义,又实现了对艺术形象的二次创造。

3.直译

例12.管得了人,也未必就能管得了心啊!

ad?mni ba??ur?ili bol?ini bil?n q?lbini ba??ur?ili bolmajdu-d? .

例13.韩太太顺着话音儿说。

χ?n ianim g?pni? orami?a beqip .

例14.可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lekin kes?l patmanlap kirip misqalap ?iqidu.

以上例句都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例14 这句熟语在维语中有相对应的译文,便直接采用。其他例句均按照其字面意思进行了翻译,在译语读者能够接受理解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语的语言形式,用了看似最简单的翻译方法但是同样达到了最佳的翻译效果。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穆斯林的葬礼》维译版中的翻译方法的探析可得知,无论译者使用哪种翻译方法,都是以目的论作为指导,更加完美地为译语读者呈现出原语文本所有的语用功能。翻译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都是为了达到翻译目的,也就是说翻译目的决定译者选择什么翻译方法,并且要尽量满足译语读者对译文的期望,同时还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

注释:

①仲伟合,钟钰.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8.

参考文献:

[1]仲伟合,钟珏.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2]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9-12.

[3]张帆.从目的论角度探讨方言的翻译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124.

[4]陈亚杰,王新.目的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翻译——以蒙古族特色词汇为例[J].中国翻译,2011(4):79-81.

[5]郑燕.汉语文学作品中词语形象色彩义的维译特点解读——以《穆斯林的葬禮》一书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4):59-62.

作者简介:张梦璐(1992-),女,回,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目的论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