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放任”教育

2018-05-14谢菊明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稳定性习惯

谢菊明

摘 要:习惯决定品格,品格决定命运。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靠儿时养成。人的习惯具有稳定性,一旦习惯形成,就会形成固有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具有很强的惯性,成为内在的需要,一旦内在需要形成,将很难改變,终将影响人的一生。

关键词:习惯;稳定性;行为模式

一个孩子的行为模式是其所接受的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形式。家庭是孩子的接受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处事习惯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孩子的性格、习惯、气质等。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养成什么样的孩子。

一、横观“放养教育”和“放任教育”的异同

与之一字之差的放养教育是指让孩子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家长在教养方式上多放手,以引导为主,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较早的接受社会锻炼,有别于严厉的、教条式的应试教育。

反观放任教育,是指家长的教养方式有点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之嫌。无论孩子的行为对错、习惯好坏,家长基本上都充耳不闻,没有引导,有些甚至是没有关注。

二、纵观“放任教育”如何形成

(一)至亲分离的留守儿童家庭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分离、思念伟代价,获取家庭的收入,而他们却被迫留在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二线城市,也有父母为了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报酬,双双外出去经济更加发达的一线城市打工,这些弱势群体儿童便是我们口中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年之中见不到父母几次,除了情感的缺失,最关键的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因为祖辈的溺爱、教养方式的随便,往往形成他们自私、冷漠、执拗、自卑等性格,有些孩子甚至在自理能力方面也稍逊一筹。

笔者曾经任教的孩子中有一位男孩叫小Z,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从孩子6个月起就被迫与至亲分离,孩子从那时起,所有的教养任务就落到了祖辈头上,孩子的父亲偶尔回绍兴看他一次,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饮食起居都是小心翼翼的,一岁半时孩子还在喝粥,没有添加米饭,导致孩子入学后咀嚼和吞咽能力明显弱于其他幼儿。同时,因为祖辈的溺爱,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较弱,最简单的如厕也需要他人的协助。更重要的是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奶奶甚至是文盲,孩子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和新鲜的事物,导致孩子性格内向、执拗、自私、冷漠,一学年下来,只能道出坐在一起的小伙伴的名字,也没有特别玩得好的朋友。有时犯了错误,老师对其进行批评引导,他也是把头一偏,任你一个人说着,他就是对你不理不睬。

(二)特殊父母的儿童家庭

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的特殊,从小没有接受过来自父母的教育,有些甚至连父母的爱都没有感受过。这些孩子的教养责任因为父母行为能力的缺失也落到了祖辈的头上。

笔者今年任教的孩子里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孩子小D,母亲是聋哑人,父亲常年不在家,开学第一天来报名就是奶奶带着来的,一直到期末结束,笔者也没有看到过其父母。孩子的接送人也是五花八门,某天,笔者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其中一人,原来孩子奶奶平时也在附近工地上打零工,平时他们接了孩子就送到孩子奶奶打工的地方,这时,孩子就自己到处乱玩,碰到年纪比他大的玩伴,还会受欺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孩子来园衣裤、鞋子上都沾满了泥和灰。当然,此类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当不错,但是在知识和行为习惯上却是缺失的。因为平时和大孩子玩受到欺负,他就把从大孩子身上学来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带来园,和小伙伴游戏时经常欺负小伙伴,无缘无故推搡小伙伴、抢其他孩子的玩具,甚至是将其他幼儿的玩具放到自己的私人空间里。活动课时也是很难静下心来,不是和左边小朋友讲话,就是欺负一下右边的孩子,或者是摇一下前面孩子的小椅子。老师对其行为进行教育引导,他也是似懂非懂、嬉皮笑脸。

(三)放任自流的儿童家庭

现在的年轻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基本上都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都张弛有度。但难免会碰到一两个特立独行的家长,他们放任自己的言行,也放任孩子的言行。

笔者碰到过这样一位家长S,某次因为有张非常重要的表格要填,所以傍晚家长来接孩子时将他们集中起来开了一个短会,告知他们填写表格的注意的事项,还没等我讲完,这个家长就趁机溜走了,晚上填写表格遇到了困难,就发微信来咨询我,第二天让人遗憾的是他将表格遗忘在了家里。期末结束的一天,笔者一个个的和孩子告别,送孩子离园,忽然听到门口有一个高分贝的男声在讲话,心想着这爸爸说话真大声,回过头去一看,他眼睛盯着我,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是在和我讲话啊。

笔者认为作为基本的礼貌,在与人说话时是不是应该先喊上一声那个人的称呼,或许是这个家长并非不懂礼数,或许他只是为人处世比较不拘小节,如此不拘小节的家长如何在平时提点自己的下一代,的确他的言行已经在微小处影响了他的女儿。这个女孩每天来园笔者和她问好,女孩都只是看我一眼,然后径直顾自己去玩。每天离园前,笔者都会教育孩子们:在幼儿园门口见到门卫爷爷和值日老师要和他们说再见的哦!某天,是我值日了,远远的我看见她爸爸牵着着她的手向我走来了,然后就径直的走过我的身边,压根儿就没有看我一眼。反观其他家长,在孩子不会主动说再见的时候,他们会轻声提醒孩子:宝贝,和老师、爷爷说再见呀!

三、防患于未然,如何避免“放任”

(一)以“情”入心,学会相处

小Z的家长,某次在我的好说歹说之下终于回来参加了一次亲子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孩子父亲赶到了,小Z一下子扑进的父亲的怀里,亲昵地抱着父亲的脖子,奶奶说:“爸爸刚赶路回来,累坏了,你快下来,奶奶抱你。”言语之间孩子却抱得更紧了。此后笔者找了不少的机会和他父亲聊及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个父亲考虑了很久,也准备了很久,克服了不少现实存在的困难,在第二年将孩子带往了深圳,看小Z父亲在朋友圈所晒孩子的照片,可以看出孩子很开心,而且开朗了不少,眉眼间少了一丝冷漠和漠不关心。

作为父母,不应将孩子的教养责任强加于祖辈头上,也不能让孩子从小在没有爱与安全感的坏境里成长。相信就算没有华丽的住所、没有丰富的食物,孩子也愿意和父母待在一块儿,相比爱与教育,物质与享受对孩子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二)以“境”着力,注重教育

重视环境的力量,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现代的幼儿教育实际上就是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环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两方面决定的。对孩子多一点关心和关注,避免孩子接触反面的教育。别小瞧一声再见,也别轻视与人说话前的一个称呼,更别忽视一次特意的逃避其次,作为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它们就像是一面镜子,将折射到孩子的身上,影响孩子的言行。

三字经中有言:养不教,父之过。作为父母,你将一个新生命带来这个充满着未知与问好的世界,那你就得背负起解答孩子这些未知与问号的教养责任。

参考文献

[1]龚晓敏.关于幼儿教育与幼儿家庭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

[2]许蕾.论家庭教育与幼儿驾驭[J].考试周刊,2013.

[3]刘绪梅.浅析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教师,2013.

猜你喜欢

稳定性习惯
独柱墩桥梁上部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养成书写好习惯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好习惯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