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非子社会寓言故事中的愚人群体

2018-05-14王健赵艳林

名家名作 2018年6期
关键词:愚人宋人韩非子

王健?赵艳林

[摘 要]韩非子寓言故事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嘲笑愚人滑稽故事的社會寓言。而“宋人”愚人和“郑人”愚人是韩非子社会寓言的两大愚人群体,其形象大致分为死守教条、顽固自大、鄙陋无知三种。这两大群体作为韩非子批判的靶子,主要源于其国势地位和文化底蕴等社会历史原因。

[关 键 词]韩非子;社会寓言;愚人群体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6-0138-02

“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疏》:“藉,假也,所以寄之(也)他人。十言九信者,为假托外人论说之也。”由此可见,“寓言”一词,指的是借其他事物或事理以寄托本意的一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未成为独立的文章体裁。

在先秦诸子的散文或历史散文中,《庄子》《列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作品中都零星地分散寓言故事,是充当说理的一种手段或叙事的一部分。直到韩非子时,才开始有意识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创作,并且分门别类编辑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他的《内外储说》(207则)和《说林》(68则)便是两本寓言专著。据统计,韩非子寓言共计388则,除去重现以及一事两记甚至三记标出“一曰”的41则,还剩下347则。这些寓言故事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引用和加工古代神话、民间故事;加工和改造历史故事;直接创作。这些来源几乎包括了先秦寓言来源的各种渠道,而各种题材的故事中,最精彩的莫过于那些嘲笑愚人的滑稽故事和带有箴诫性质的民间传说。其中人物大都无名无姓,只称“有人”“某人”“宋人”“郑人”等。故事情节基本出于虚构,或者经过夸张变形。作者的目的不在于再现生活的图像,而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观点寻找感性的外衣。因此,它们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尖锐的讽刺性,是理性和形象的统一。为了区别一般的历史故事,通常把这一类称为社会寓言。

1.先秦寓言为了能生动形象地说理,作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既有辛辣的嘲讽,又有善意的规劝,哲理深刻,妙趣横生。愚人,便是这些寓言中惹人注目的特殊人物。先秦诸子寓言中有一大批愚人形象,如《庄子·秋水》中的“邯郸学步”,燕国寿陵人学赵人走路连自己原来的步法都忘了,最后爬着回家;《孟子·公孙丑上》的“揠苗助长”,宋人把庄稼一棵棵拔高,还自以为聪明。《韩非子》中也有很多关于愚人的寓言。愚人的形象,就像被放大的错误的载体和集合。综观先秦寓言中的愚人,要么无明确国籍,有国籍者则以宋人居多,其次是郑人、楚人、齐人、卫人、鲁人。

在韩非子的这些社会寓言中,既有对先秦寓言的继承,又有发展。继承表现在“宋人”愚人群体的出现;发展主要表现在出现了新的愚人群体,主要是“郑人”。在《庄子》之前,先秦散文中的愚人几乎都是宋人,不仅百姓愚蠢,国君也愚蠢,甚至连动物亦不例外(如《庄子·齐物论·狙公养狙》)。韩非子社会寓言中涉及宋人愚人的就有八则,分别是:“宋有富人”(《说难》)“三十年成一叶”“宋人服丧”(《内储说上》)“宋人治书”“宋有少者欲效善”(《外储说左上》)“宋人有酤酒者”(《外储说右上》)“守株待兔”“宋襄公与楚人战”(《五蠹》)。《韩非子》中的郑人愚人的寓言有九则,分别是:“郑人争年”“卜妻为裤”“得车轭者”“卜妻饮鳖”“郑人买履”“屈公畏敌”“买椟还珠”(《外储说左上》)“智子疑邻”(《说林下》)“郑人卖豚”(《外储说左下》)。其中,“智子疑邻”在《说难》中作宋人,在《说林》中作郑人,这些郑人愚人形象的塑造是很丰满的。像“买椟还珠”“郑人买履”等至今仍作为成语流传。另外还有一些关于齐人愚人、鲁人愚人的寓言,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并未形成群体。

这十七则“宋人”愚人群体和“郑人”愚人群体的社会寓言,根据各自的不同表现,又可以分为三类:死守教条者、顽固自大者、鄙陋无知者。

(1)死守教条者。这种愚人迂腐顽固,本本主义。如“宋人治书”中的书呆子,看到书上说“绅之束之”,便用双重腰带缠住自己的腰,别人问他,还说“书言之,故然”。不仅是迂腐,还煞有介事,不知悔改;“宋襄公与楚人战”的宋襄公更是死守礼义,最终落个国破身亡的下场。这一类人大多是书呆子,固执己见,不关注客观事物的变化,不知道理论联系实际。

(2)顽固自大者。这种愚人重名轻实,还自以为聪明,做无用功。如“郑人争年”中的两人,比谁的年龄大,做没有意义的争论,“讼此而不绝,以后息者为胜耳”,如此重视外在形式并乐此不疲;再如“买椟还珠”的郑人,只看中了盒子的美观,而忽视了实际的珠子的宝贵,不正是拘泥于形式的代笔吗?这一类人因缺乏见识,重视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本质,还喜欢卖弄小聪明,自以为是,以至于得不偿失。

(3)鄙陋无知者。这种愚人,遇事不动脑筋,往往因为孤陋寡闻、幼稚无知做了蠢事。最著名的是故事“守株待兔”,那个日日等待兔子来撞死的宋人得了一次便宜,便做起了白日梦,以为不付出就可以有收获;“卜妻为裤”和“卜妻饮鳖”的故事,讲的都是郑国卜子之妻的。前者写卜妻因丈夫说要把新裤做成旧裤的样子,便毁新裤,令如旧裤。后者写卜妻买了甲鱼,过江时以为甲鱼口渴,便放它去喝水,结果甲鱼跑掉了。这类人往往因为见识浅薄、不动脑筋、幼稚无知做出傻事,是智力不及显得天真可笑。

2.不管是“宋人”还是“郑人”,只是寓言故事的主人公,但是为什么韩非子用来说理的寓言这么重视国籍,并且总是讽刺嘲笑这两国人?

(1)宋人因何被嘲为愚人?

宋人不姓姬。武王伐纣后第一次大分封,姬姓之国封40人,其他兄弟之国15人。据《左传》记载,周公东征后,又一次大规模分封,诛灭武庚、管、蔡之后,便将他们所辖的殷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分给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他灭商后投降周人,武庚叛乱也未参加),地处商丘,国号宋。《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中也有记载:“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遗民甚爱戴之。”可见,宋是原殷商畿内的一部分,老百姓有很多是殷遗民,是亡国奴,受到姬姓国也就是周人的嘲讽。加之公元前286年,宋又为齐所灭,宋人再次沦为亡国奴,更被人瞧不起。因此,在韩非子之前,“宋人”已经是愚人的代名词了。

宋保留商的文化礼仪最多。《汉书·地理志》记宋俗云:“其民有先王之遗风,厚重多君子。”盖战国习俗轻薄谲诈,视重厚之人为愚。商文化虽发达,但与新的周文化相比,显得迂腐不合时宜,到了韩非子的时代,群雄逐鹿,更是重视实用,而宋人的死守教条、迂腐呆板便成了韩非子批判的对象。韩非子继承了前人的“宋人愚人”的思想,加之宋人的守礼迂腐更加为韩非子批判。事实上,宋是礼仪之邦,把他们作为愚人是社会历史原因所致。

(2)郑人因何被嘲为愚人?

郑人也是亡国奴。韩非子逝世前的公元前230年,郑、卫、鲁等国分别为韩、魏、楚所灭。据《史记·郑世家第十二》记载:“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國。”郑人、鲁人、卫人作为愚人,也有他们作为亡国奴的原因。可见,就亡国奴自然受歧视这一点来说,宋人是愚人的正宗,其余则是他的派生。韩非子之前也有以“郑人”愚人作为主人公的,但是很少。而韩非子塑造的郑愚人形象很丰满,鲁人、卫人等倒不是很多。同样是亡国奴,为什么韩非偏偏喜欢嘲笑郑人呢?

郑人拘泥于形式而忽视实际是韩非思想批判的靶子。在先秦寓言里,郑人是拘泥不化的代表。如《苻子》故事中的“郑人逃暑”,郑人白天在树荫下避暑,不断跟着树影挪动,晚上还拘泥于白天的经验,跟着月光下的树影挪动,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而韩非子的刑名法术之学,正是针对现实问题,重视实用价值,坚决反对迷信书本、崇拜教条的本本主义者。郑人墨守成规,重名轻实,喜欢按规矩办事,注重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名称。这正是墨家、名家学说的特点,代表人物就是墨子。而韩非子对墨子的部分观点是一再批评的。并且“郑人争年”“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都集中于《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而这篇文章正是比较集中批判墨子观点的。

可见,以“宋人”“郑人”作为嘲讽对象,是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不仅跟宋国和郑国的国势地位有关,还与这些诸侯国的文化底蕴有关。

3.韩非子所处的时代谲诈薄礼、弱肉强食,他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寓言包含着对社会的批判、人性的弱点的反思。韩非子的那些嘲笑愚人的滑稽故事和带有箴诫性质的社会寓言最为精彩。而“宋人”愚人和“郑人”愚人作为韩非子的两个寓言人物群体,有着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寓言主要属于教育和讽刺结合的艺术。教育须通过巧妙的讽刺来实现,不然就会成为概念的化身;而讽刺须蕴含有益的教诲,不然就会流于庸俗的玩笑。而韩非子的寓言大都两者兼备,对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因此对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杨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5]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公木.先秦寓言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4.

[7]谭家健. 《韩非子》寓言故事的特色[J].河北学刊,1986(1).

[8]汤力伟.先秦寓言中愚人形象分类及宋人居多的原因[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猜你喜欢

愚人宋人韩非子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鲁人徙越
宋人悟道诗
愚人食盐
韩非子说“言”
滥竽充数
愚人节这一天
愚人吃盐
愚人食盐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