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调查与评价

2018-05-14樊崇玲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植物配置重庆市现状

樊崇玲

摘 要 对重庆市主城区19个公园进行样地调查,并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主城区公园的植物种类应用频率、健康状况、季相结构、植物配置等情况进行实地勘测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合重庆山地公园地形条件特点、植物配置原则及现状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1)丰富植物种类,构建生物多样性城市公园;2)运用乡土树种,体现本地植物文化寓意;3)采用林相改造技术,丰富山林林相结构;4)加强滨水区生态修复,强化滨水植物营建;5)采用工程措施保持边坡稳定,运用科学方法加大边坡植物配置力度。

关键词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027

随着生态园林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重庆市作为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开发城市,直辖以来,园林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重庆市通过了住房与建设部组织的“国家园林城市”验收,更是重庆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随着重庆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城市环境保护任务还相当艰巨,城市园林的植物群落作为绿地系统的核心,其植物配置、生長状况、群落的结构组成以及绿地的景观质量,展示园林绿地的功能发挥,也展示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建设事业飞速发展,但在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上还较为薄弱。如何科学配置城市公园的植物种类,保护城市植被的多样性,创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做到科学和美学相结合,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作用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范围

本项研究的调查范围是重庆市主城区内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选取具有较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与景观特征,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选取的公园类型有: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以及带状公园。

1.1.2 研究对象

根据重庆市公园植物的分布区域、植物类型以及群落结构的特征,结合实地踏勘的结果,并征询重庆市园林专家的意见,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园林绿地内根据植物群落和植物配置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7个主要的植物园景空间。

1)公园入口空间。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是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过渡与缓冲空间,也是引领整个公园景观的核心点[1]。营造公园入口景观能有效地装饰、强化公园,提升公园的品质,并形成一个公园自身的特色。重庆市公园的入口空间主要包括:入口广场、标识空间以及停车场。

2)道路广场空间。园林道路在实现交通功能之外,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串联公园景观,引导游人游览线路。规划设计好的园林道路能便利游人游览公园,也能提升游人的游园感受。

3)植物主景空间。主景由景观中起主导作用的景观元素组成。植物主景空间指以植物为主要造景手法的观赏和游憩空间,其特征是具有较大型的植栽组合,植物与植物之间有整体性。

4)建筑配景空间。公园中的建筑都具有功能性,通常为利用率高、实用性强、标志性显著的园林要素。在建筑与植物的搭配中,一般建筑是主体,植物起到配景作用,但由于植物本身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空间与时间的变化,如果植物与建筑搭配得当可互为因借、相得益彰。

5)滨水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是指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照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2]。其配置一般都是错落有致的,而且富于层次。滨水植物景观能创造出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促进人们心理健康。

6)风景林植物景观。重庆市主城区的公园相比于平原城市的公园,其地形起伏较大,植被生长较缓慢,且生态系统也更脆弱。从整体上看,大部分风景林地植被状况长势良好,上层植物以马尾松、枫杨、乌桕、樟树、苦楝、构树、黄葛树等乡土植物为主,以片状分布的纯林为基本结构,地被植物以蝴蝶花和蕨类植物为主。

7)边坡绿化景观。边坡是重庆山地公园的立面景观界面,是山地地形特征变化的核心处。公园的边坡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特色点,通过有效处理的边破,能成为游人视觉的兴奋点和吸引源[3]。此外,边坡能营造出山地城市公园的特色景观。但大面积、大坡度的边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边坡处理不好,也能成为山地公园景观的缺陷。

1.2 研究方法

采用样方法进行实地调研,用频度来度量植物的配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运用分层随机样方法来随机调查,挑选出较优秀的植物群落景观,进行结构和景观方面的深入分析。对植物群落中植物配置的研究主要从树种、株数、类型、胸径、冠幅、高度、生活力等方面来进行。并对研究结果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整理,通过植物种类的组成、树种的应用频率、树种的健康状况以及树种季相结构4个指标来进行重庆市公园植物配置的初步分析。通过初步掌握重庆市公园植物的现状,确定样地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后,再对所需要的核心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1.2.1 植物配置调查方法

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样方法,对于样方的设置,本项研究采用系统取样方法,调查形式以实地勘测为主,深度访谈与文献资料查询为辅。

以《重庆植物志》《重庆市园林绿化志》为重要依托,查阅中外相关的研究期刊与著作,并对相关的案例进行学习,整理重庆市园林中常见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植物配置的特征等相关资料。

对市区19个城市公园(见表1)进行外业调查,选取其中1 120个典型样点进行植物种类选择与应用分析。为了确保取样的全面性、随机性,实地拍摄的照片由3位专业人员,每人用1部相机,对植物造景效果较好的绿地局部进行拍摄,共实地拍摄照片3 000多张,从中选取质量较高的照片1 120张。

1.2.2 植物配置评价方法

以照片中的植物景观为分析样点,进行植物配置分析,并根据分析做出统计,求出重庆城市公园中常见的植物应用频度值(频度代表各种植物在小区中出现的均匀程度)。

进行排序。用软件对调查的19个公园中的乔木、灌木、地表植被、藤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建立相应的数据资料库,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计算。以频度为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频度(F)=(该种植物出现的公园数/调查公园总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庆市公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本项研究从公园入口空间、道路广场空间、植物主景空间、建筑配景空间、滨水植物景观、风景林植物景观、边坡绿化景观这7个主要的园景空间出发,结合实例,分析重庆城市公园造景的现状、造景艺术与特色,归纳出各个园景空间的主要配置形式(见表2),并进行优劣分析,作为重庆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典型配置模式的提炼依据。

2.2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的应用频度

以照片中的植物景观为分析样点,进行植物配置分析,统计求出重庆城市公园中常见的植物应用频度值并进行排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应用频度列于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對重庆主城区部分公园的植物群落调查表明,植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分别为小叶榕、银杏、春鹃、桂花、黄葛树、海桐和红檵木等,在公园的生态群落构建中,这几种植物出现的频率高达60%。同时,小叶榕、银杏和桂花作为乡土树种,各具特色,分别代表着常绿、色叶和芳香树种三大类别,而春鹃是常用的春花灌木,均受到人们的青睐。加之受自然因子、生产储备和应用习惯的影响,造成以上几种植物的应用十分广泛。另外,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有棕竹、罗汉松、重阳木、山茶、紫薇、香樟、白玉兰等,这些都是适应重庆气候条件、生活力强的园林树种,具有优美的形态和较高的观赏价值。

2.3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配置评价结果

实地调研发现,在整体的造景手法和景色艺术营建上,重庆主城区公园植物具有一定的美化度和艺术感,植物数量较多,在功能上也具备造景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大众对城市公园的更高需求,人们渴望更加优美的公园环境,因此,针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配置的现状,有许多实际问题值得优化解决。

2.3.1 现有应用园林树种种类欠丰富

重庆市园林绿地树种种类较丰富,但受自然因子、应用习惯、种植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树种种类应用还有欠缺。针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应用较少,缺少针叶树种景观,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树种应用比例不甚合适,可增加中、小乔木应用种类,丰富中间层和下层树种景观;花期上,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针对秋、冬两季的开花、色叶植物种类不够丰富;树形上,椭圆形、伞形树冠应用较多,塔形树冠应用较少。

2.3.2 乡土树种开发应用不足

从树种应用频度上看,个别树种应用频度较高,如黄葛树、小叶榕,应用频度高达80%。而对于其他乡土树种如北碚榕、南川木菠萝、四川大头茶、枫杨等在重庆表现较好的未大量推广应用。同时,在树种结构比例上有待进一步优化,如公园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骨干树种和引进树种的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比例的确定上应更科学。

2.3.3 滨水区植物造景单一

实地调研发现,除了重庆南温泉公园、中华美德公园以及南山植物园中的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种类使用频率较多之外,在其他公园中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应用较少,甚至没有水景园的植物营建。

重庆主城区公园中的滨水区植物种类单一,通常只有常规的水生花卉,如睡莲、荷花、旱伞草等,而且常常局限在岸际的陆生植物造景,并没有对水生植物作系统处理。同时,重庆公园中的滨水植物在色相和观赏性的搭配上,也较陆生植物造景略逊一筹,缺乏观赏类的色叶类植物和湿生植物,造成了滨水区以岸际陆生植物为基调的尴尬局面,没有突出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实际优势。如碧津公园的滨水区营建,其湖区面积较大,水源条件良好,具备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但是由于滨水区植物种类单一,没能营造出出彩的滨水效果。

此外,滨水区植物的生态群落也呈现简单配置的状态,重庆市主城区公园中的滨水植物群落基本为:“上乔木—中灌木—下水(湿)生植物”“上灌木—中草坪—下水(湿)生植物”及“上乔木—中草坪—下水(湿)生植物”3种配置模式,这些简单的植物群落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公园植物的生态效应,也不能达到复杂群落层级的要求,比如大渡口公园的中心湖区主要由环线的岸际驳岸组成,在岸际的陆生植物群落结构相对丰富,但是水中植物却单一,两者呈现互相隔绝的状态,给人以不和谐之感。因而,不仅要对陆生植物进行搭配,更要有目的性地加强水生和湿生植物的运用。

2.3.4 山林林相结构简单

由于重庆山地地形的原因,其山体较多,但无植被包裹,呈现裸露状态。在公园中,部分山体遭受到人工采石、自然灾害的影响,山体表面不平,栽植树木较难成活,严重影响到公园的山体景观营建。

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技术知识和管护,对公园山体的排水设置不当,加剧了堤坝、驳岸旁边山体的滑坡现象,造成了明显的景观视觉障碍,更导致了水土流失等灾害,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2.3.5 对边坡植物处理不当

1)许多公园的边坡植物景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公园中的边坡植物种类与设计形式出现雷同,缺乏地域特色[4]。同时,对边坡植物的不合理规划也导致护坡出现质量问题,严重者会引起部分道路产生瘠薄裸岩、缺株断档、贫瘠土壤增加和生态脆弱性等环境问题。

2)公园边坡处理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部分园区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对边坡植物技术认知,只片面地追求实际经济效益,采取短期边坡加护的处理措施,没有考虑到长远的管护,为边坡植物问题的产生留下了隐患。也有人过于追求景观效果,没有实际考虑到公园整体环境的协调性,使边坡植物营造的环境氛围造成强烈的反差,阻断了空间的连续性[5]。

3)对于堡坎和挡土墙景观化的重视力度不足。堡坎和挡土墙大多没有经过处理,让生硬的砼墙面裸露在外;或仅简单装饰和立面处理成浮雕、毛条石墙凳等形式,与周围环境的过渡、协调较差。

3 对策建议

3.1 豐富植物种类,构建生物多样性城市公园

重庆市园林绿地树种种类较丰富,受自然因子、应用习惯、种植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在搭配山地公园植物时,应结合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与植物类型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层次上,根据植物属性多营造复合层类植物景观群落,增强植物层次结构,丰富景观视线;色相上,充分考虑其季相和观赏特性,从自然环境色彩、光影变化、植物自身形态创造不同色彩及空间效果;树形上,通过运用植物多样性特征,丰富树形,营造层次感和韵律感丰富的组景效果;植物景观多样性上,建立大面积的绿地以发挥主要生态功能,满足城市公园发展需要和维护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植物群落来增强景观多样性,以此满足居民观赏游憩。

3.2 运用乡土树种,体现本地植物文化寓意

乡土树种是使生物链达到良性循环的骨干,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维持能力。因此,可以大量开发与栽培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等乡土植物,用于重庆城市主城区公园的植物建设。

经调查发现,重庆乡土树种抗逆性强,生态效益好,观赏价值较高,能够增加城市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在进行公园植物配置时应该加强人工驯化,积极推广应用。如朴树、构树、刺槐、木荷、香樟、黄葛树、灯台树、梧桐(青桐)、乌桕、无患子、侧柏、水杉、枫香、野漆树、广玉兰、蒲桃、大叶樟(银木)、鱼木、雪松、枫杨、秋枫、北碚榕、复羽叶栾树、女贞、桂花、黑壳楠、银杏、蓝花楹、盐肤木、白栎等。与此同时,乡土植物能更加体现城市的乡土化景观,强调重庆文化符号,更加烘托重庆特色的城市氛围。

3.3 采用林相改造技术,丰富山林林相结构

结合城市山地公园林木生长情况,针对性运用疏伐、幼林抚育、补植套种、封育管护等林分改造措施,同时采用林相改造技术,增强植物的色相变化。树种选择方面,在了解树种生物特性与征询专家意见建议基础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常绿阔叶树种为主,观花树种为辅。其中重点地段宜采用树形优美、色叶变化丰富的树种,一般地段宜以常绿速生树种为主作为生态背景;同时搭配具有改良土壤、防火功能的阔叶树种,加强防治病虫害及施肥等营林技术措施,提高林区生长势头,增强其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提高生态风景林建设成效。

3.4 加强滨水区生态修复,强化滨水植物营建

针对重庆城市主城区公园水体污染与驳岸硬质化、滨水植物种类单一、生态群落单调等问题,在营建滨水区植物配置时,应加强滨水区生态修复,强化滨水植物营建。水质改善方面应结合水质现状、水体主要污染物、驳岸类型的多种因子情况,选取对污水有净化效果的植物,如凤眼莲、水浮莲、水花生、芦苇等抗性较强的植物,以此改善滨水区水质状况。驳岸处理方面,应对裸露的硬质驳岸进行遮挡,如种植垂柳、迎春、蔷薇等垂吊型植物,同时搭配花灌木或藤本植物做局部遮挡,使其疏密有致。滨水植物选择方面,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小乔木或灌木形成主景,注意远景、近景和孤植的种植方式,可使用“‘乔木—花灌木—地被—藤本+邻水植物”的造景模式,如采用桃花、樱花等花灌木,杜鹃、肾威及菊类等地被植物,迎春、连翘等藤本,海芋、伞草、艾白、海寿花等邻水植物,增强滨水区植物观赏性。

3.5 采用工程措施保持边坡稳定,运用科学方法加大边坡植物配置力度

根据不同的坡度、地形地貌、边坡岩性等要素,采取适当的边坡加固处理措施与边坡植物种植方式,建议采用“植生袋栽植式、灌草混栽式、播撒草种法、种草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等手段来强化山体边坡稳定性。针对岩石边坡,宜对岩石进行处理使其界面变得平滑,并在岩石顶部和底部设计植物种植槽,其后种植垂吊攀爬植物,而针对坡度较大部位,应利用挂网方式,使藤本植物易于攀爬,以此达到美观和防护效果;针对泥质堡坎,应根据其坡度采用分级绿化方式,运用台式种植槽方式,种植灌木或小乔木,使边坡稳定。除此之外,对于地理位置突出、人群视线抵达性好的边坡,在考虑增强边坡稳定性、绿化护坡的同时,应尽量运用地被植物、灌木等设计植物图案来增强边坡景观观赏性,避免边坡植物景观内容和形式的雷同。

参考文献:

[1] 蔡明.浅谈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J].南方农业,2007,2(2):8-11.

[2] 陈波.杭州西湖园林植被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6.

[3] 刘妙琴,刘化荣.城市绿地群落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74-75.

[4] 易军.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研究与景观优化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5.

[5] 刘宇.鸿恩寺公园规划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8.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植物配置重庆市现状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