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地区秸秆收贮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8-05-14殷志明张文清王一线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收贮秸秆问题

殷志明 张文清 王一线

摘要 针对苏北地区秸秆收贮问题,以淮安市为例,对当前秸秆收贮体系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分析,结合淮安市实际,从规划引领、技术创新、产业培育、政策扶持、长效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完善秸秆收贮体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秸秆;收贮;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2-0198-02

Abstract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storage about straw in northern Jiangsu,taking Huaian as an example,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rrent straw collection, storage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faced were analyzed in details. Based on Huaian rea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planning guida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cultivation, policy support, longterm mechanism,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perfect the straw storag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traw;Storag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江蘇省淮安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地处苏北腹地,经济欠发达,拥有耕地面积47.267万hm2,农作物秸秆资源以水稻、小麦秸秆为主。水稻面积29.333万hm2,三麦面积30万hm2,是典型的稻麦两熟种植区,年秸秆总量450万t。近年来,淮安市秸秆综合利用以机械化还田为主,统筹推进秸秆多种形式利用。据统计,2017年淮安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70%以上,其中:麦秸秆还田率超过90%,秋季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50%,秸秆还田消耗秸秆量占总利用量的73%,秸秆利用严重依赖还田,比例严重失衡。淮安市现状与苏北其他地区相似,有一定的代表性[1]。究其原因,秸秆收贮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其大规模利用的重要瓶颈。因此,如何建立合理、高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是秸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苏北地区秸秆收贮体系建设现状

1.1 秸秆收贮体系建设模式

1.1.1 “机械打捆,整村推进”秸秆田间打捆模式。依托秸秆收集机械,在田间打捆后直接或贮存后送秸秆电厂等秸秆利用企业。由秸秆收贮主体与乡镇或村签订合同,实施机械化收集。淮安市目前近100台套秸秆打捆机,年田间打捆秸秆10万t。

1.1.2 “政府扶持、企业唱戏”秸秆收贮建设模式。通过财政扶持与自筹相结合,按标准建设秸秆收贮点,建设后的收贮点开展秸秆收集、贮存、加工、运输,自负盈亏。这也是目前淮安主要的秸秆收贮体系建设模式。目前,淮安市按该模式建设的秸秆收贮点共130处。

1.2 秸秆收贮体系营运模式

1.2.1 企业自行运作模式。主要是以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由企业自建,自行对秸秆原料进行收集、晾晒、储存、保管、运输等工作的运作模式。秸秆发电企业在秸秆产量集中的地区,在合理的运输半径范围内,布设秸秆收购点,在收购点进行原料的初加工(压缩、打捆),并设定一定规模的初级贮存场,以打完捆的原料进行码垛储存,并在发电厂建设二级原料贮存场,以储备正常周转生产需要原料的量,保证安全生产。

1.2.2 分散型收储运模式。分散型收储运模式主要以秸秆经纪人为主体,由秸秆经纪人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为企业常年提供秸秆原料[2]。秸秆经纪人一般采取2种方式收购秸秆:一是秸秆经纪人自己购置运输车辆,设立简易储料场,从农户手中收购秸秆,存放在储料场,定期向秸秆利用企业供应原料;二是秸秆经纪人培育一批秸秆收购户,由这些收购户收购秸秆,并负责直接运送到秸秆利用企业,由经纪人负责与企业定期结算。

1.2.3 集约型收储运模式。集约型秸秆收储运模式主要以专业秸秆收储企业(站)为主体,负责原料的收集、晾晒、储存、保管、运输等任务,对秸秆实行分散收集、统一储运管理。一种模式是农户作为秸秆收集者,将秸秆收集、晾晒后,按要求统一运送到秸秆收储点进行储存、保管[3]。另一种模式是通过培育秸秆收购合作组织,与合作组织签订合同,由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负责原料收集、预处理和小规模储存,然后根据需要定期运送到收储站,逐步形成从农民合作组织到秸秆收储企业再到秸秆利用企业这样一个秸秆收储运体系,保证了原料的长期有效供应。

2 秸秆收贮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收集时间集中,短期内难以完成 稻麦收获时间相对集中,稻麦秸秆短时间内大量产生,且稻麦收种时间重叠,可供秸秆收集的时间极短,尤其是小麦收获季节,季节矛盾更为突出。而且稻麦收获季节降水均较多,尤其是小麦收获期间降水较多,降水天气不仅影响稻麦的适时收获,更严重影响着秸秆的收集打捆、运输与贮存,客观上加大了秸秆收集的难度。

2.2 打捆装备短缺,机械化收集率低 秸秆收集机械化水平低,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秸秆收集装备不足,秸秆打捆机械的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稻麦秸秆的打捆收集。以国产打捆机械为例,1台单季有效收集时间内仅能收集40~60 hm2,具有数千公顷耕地的乡(镇)则要有数十台打捆机,才能满足秸秆收集的需要。二是现有秸秆收集装备及技术亟需改进和完善[4],国产捡拾打捆机存在连续作业稳定性差、故障率高、效率低等缺陷,直接影响秸秆收集的效率。

2.3 比较效益不高,影响农民积极性 调查显示,人工收集运送到秸秆收贮企业成本达到200~217元/t,秸秆收贮企业再经加工、打包、运送到秸秆利用企业,成本至少达到260元/t,而目前电厂收购价正常也不超过260元/t,秸秆收贮企业如按测算的人工收集成本200元/t收购农民秸秆就是亏损,只能降低秸秆收购价,秸秆收购价最高也不超过180元,这样就导致了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收益不到100元/工日。而目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各地用工矛盾突出,工资水平有所上涨,多数工种的工资都达到100元/工日以上,农忙时,由于劳动力紧张,用工价格更高。因此,农民经比较,认为还是做工划算,农民收运出售秸秆的比较效益不理想,不愿意收运出售秸秆,农民收集积极性难以调动。秸秆机械化打捆收集送到秸秆收贮企业的成本170元/t,加上运费、损耗等,至秸秆利用企业成本至少220元/t以上,相对于人工收集,经济效益相对高些,但秸秆打捆规模小,拉动作用不明显。

2.4 统筹布局失衡,秸秆收集规模小 近年来,淮安市全面推广秸秆还田。2017年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70%以上,其中:麦秸秆还田率超过90%,秋季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50%,尤其是夏季,秸秆收贮点基本是无草可收。由于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多种形式利用统筹不够,严重影响了秸秆收贮量。秸秆还田固然是当前秸秆多种形式利用途径单一、利用量小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5],而且通过秸秆还田可大大降低秸秆焚烧抛河风险,减轻各级政府秸秆禁烧压力,但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秸秆收购难问题。

2.5 扶持链接脱节,政策驱动力不足 目前,从政策扶持层面来说,秸秆收贮企业用电补贴(按农用电价计)、农机具购置补贴、秸秆发电厂销售电价补贴、秸秆产品交通费均等政策均享受。在财政补助方面,目前淮安市级财政没有出台扶持政策,主要依靠的是省级财政资金,而且由于是实行按量补助,涉及到秸秆收贮利用量核定问题,目前基本上是依托电厂发票来确定利用量,还有很多利用秸秆的市场主体也利用了很多秸秆,如养殖企业、编织企业等,由于没有规范可操作的利用量核定办法,很多不能享受财政补助,秸秆补贴政策覆盖面不够宽。还有秸秆补量资金基本上是都补给了秸秆收贮企业,秸秆收购企业收集农民的秸秆的价格并未有明显提高,秸秆原料收购处于无序状态,缺乏鼓励农民主动收集出售秸秆的扶持政策,甚至出现了“农户烧、企业抢”的滑稽现象,秸秆按量补助政策的拉动力未充分发挥。

3 对策与建议

3.1 规划引领,统筹还田和利用产业布局 立足秸秆综合利用产生发展总结趋势,根据区域秸秆资源分布情况、农民的习惯以及秸秆收贮利用市场主体布局情况等,发挥规划引导作用,统筹处理好秸秆还田与草离田利用关系。要根据秸秆收贮利用企业消耗秸秆的能力,从高效利用秸秆的角度出发,逐步提高秸秆利用规模,适当调整秸秆还田比例,使得秸秆收贮利用主体在合理半径范围内有较稳定的原料渠道,避免有些地区秸秆利用企业的大量集中出现“无米下锅”的困境,有些区域相关企业很少、秸秆多而“消化不良”等现象的发生。

3.2 技术创新,推进机械化收集装备研发 针对当前现有秸秆收集装备稳定性差、故障率高、效率低等缺陷,应加强秸秆收储运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6],建议加大加快适用于小面积田块的稻麦收获秸秆打捆一体化装备的研发力度与进度,减轻机械多次下田可能导致的土壤结构破坏,同时还应研制具有田间捡拾成捆秸秆功能的运输车辆,以实现秸秆打捆收集与运输的全程机械化,在秸秆机械化收割、打捆、运输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使秸稈规模化利用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3.3 培植龙头,壮大秸秆收贮利用产业链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包括:收集、贮存、运输、利用,收贮是产业链一个环节,利用是秸秆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7]。目前,苏北地区普遍存在秸秆利用规模企业少、渠道单一,对秸秆利用带动不够,秸秆收贮后的秆出路问题没有解决,收贮环节与利用环节脱节,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当前,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规模龙收贮利用企业培育,协调秸秆收贮、利用协调发展,形成秸秆利用良性产业链。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秸秆利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大项目、规模龙头企业突破秸秆综合利用瓶颈,拉动秸秆综合利用规模,提高秸秆产业规模化效益。

3.4 加大扶持,提升秸秆收集效益驱动力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政府应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秸秆收贮利用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拓宽秸秆利用企业的融资渠道,尤其是要加大对秸秆利用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支持企业购置设备、扩大产能等。二是规范市场管理。目前,农民是秸秆收集的第一环节,是秸秆收贮利用的基础,农民应该是扶持政策的收益者。为避免秸秆原料收购价格偏低、无序管理等问题,应将秸秆纳入农产品市场管理范围,规范价格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调动农民参与秸秆收贮积极性[8]。三是完善补贴制度。建议进一步完善“以量定助”机制,科学设立补助门槛、补助标准,优化操作办法,细化核定细则,对秸秆收集储运、“五化”利用等严格按照实际用量,实施精准扶持补助,不断放大政策引导效应,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秸秆收贮利用能力。

3.5 强化服务,推进秸秆收贮利用长效化 在当前秸秆收贮利用体系不健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秸秆焚烧河很易出现反弹,为确保秸秆资源的稳定供应,需继续强化秸秆禁烧

禁抛监管,加大对焚烧秸秆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基层政府应承担起区域内秸秆还田、秸秆收贮利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责任,完善秸秆堆放点设置,引导农民参与储草,并在收集机械购置、秸秆堆贮用地以及秸秆运输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为企业做好市场、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培植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成为秸秆收集的主体[9],确保秸秆收贮企业能够长期运营,真正建立起市场驱动、企业化运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勇,赵勤瑞.江苏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11(4):66-67.

[2]周凌云,罗建锋,赵钢,等.农作物秸秆资源回收物流网络建设[J].江苏农业科学,2011(1):474-476,481.

[3]张兵,张宁,李丹,等.江苏省秸秆类农业生物质能源分布及其利用的效益[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2):181-186.

[4]鞠昌华.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的困境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21-224.

[5]韦勇.秸秆收贮运体系的建设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J].江苏农机化,2013(6):40-41.

[6]王正文,楚德江.秸秆收贮利用体系建设的困境与政策建议[J].中国环保产业,2013(9):66-69.

[7]徐勇,勇强,余世袁.构建秸秆高效综合利用体系的对策与措施:以江苏省为例[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3,47(3):11-16.

[8]王朝才,刘金科.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0(37):10-17.

[9]张晟义,张卫东.我国能源生物质供应物流面临的运营、战略与体制问题剖析[J].生态经济,2012(5):110-114.

猜你喜欢

收贮秸秆问题
济源市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加强废弃放射源收贮,做好剂量防护与控制,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