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湿地退化特征现状分析

2018-05-14刘峰,高云芳,李秀启,董贯仓,师吉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湿地现状分析

刘峰,高云芳,李秀启,董贯仓,师吉华

摘要 从湿地无序占用、水土流失、景观破碎化等物理方面,污染、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化学方面,以及生物资源、入侵等生物方面分析我国湿地表观特征退化现状,并简述我国湿地表观特征退化现状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湿地;退化特征;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6-0012-04

Situation Analysis on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in China

LIU Feng,GAO Yunfang,LI Xiuqi et al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Genetics and Breeding,Shandong Freshwater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Jinan,Shandong 250113)

Abstract Research works on the aspects of the physical aspects such as the wetland disorderly occupation,soil erosion,landscape fragmentation,etc.,the chemical aspects about pollution,erosion,soil salinization and biology aspects abou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invasion,the reasons and suggestions of degradation of wetland appar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 Wetland;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Situation analysis

长期以来,我国湿地保护意识的严重滞后,人们缺乏对湿地全面深入的认识,相关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匮乏等诸多原因,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开发、污染、生物入侵及生物多样性减少、景观破碎化等问题逐渐突出,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退化[1-2]。我国湿地的开发利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起步较晚[3],直到1990年以后,湿地退化才开始被诸多学者深入研究[4]。研究内容包括:湿地退化特征及修复[5]、湿地退化标准[6]、湿地退化评价[7]、监测[8]等一系列领域。在此基础上,笔者详细阐述了我国湿地特征退化现状,旨在为我国湿地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支持。

1 物理方面

1.1 湿地无序占用,面积锐减 随着我国城镇化对土地需求量逐年上升,尤其在沿海、河区和湖区,工农业、养殖业、石油、盐业、围垦、填海、城市建筑物等逐步侵蚀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导致湿地面积急剧萎缩,功能严重退化,是湿地退化的最大威胁。据统计,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减少到32.4万km2(除去水稻田面积)[9];然而根据2009—2013年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至2013年中国湿地面积53.6万km2(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湿地面积1 820 km2,不含全国水稻田面积),但仅高于《湿地保护制度修复方案》中制定的湿地红线2 690 km2 ,因此我国湿地面积总量控制的任务仍然艰巨[10-11]。全国因围垦而丧失的湖泊面积达1.3万km2以上,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 000个,失去调剂库容325亿m3以上,每年因此失去淡水蓄积量約350亿m3;在1950—1980年间,我国淡水湖泊的面积减少了11%[12];“千湖之省”湖北省的湖泊数量已减少到200多个[2];长江中下游34%的湿地因围垦而丧失[13-15];中国最大的沼泽区三江平原,从1995—2005年的10年里由于人类开垦自然湿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77%[16];1973—2013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17]。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面积50%以上,共计约2万km2以上[18]。

1.2 水土流失加剧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侵蚀重,成因复杂,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目前,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新增土壤侵蚀量超过45亿t,占全球土壤侵蚀总量的20%[19-21];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km2[21],每年还以5万~7万km2的速度扩展[22]。水土流失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已成为我国环境的头号问题,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总量的3.5%,是落后、贫困的根源,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几乎都分布在水土流失地区[23]。江河湖海的上游水源涵养区、沿岸水土保持区的森林、湿地资源遭到过度砍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影响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滨海不断淤积,导致湿地面积缩小、功能衰退的严重后果,黄河就是典型的例子[24]。

1.3 湿地景观破碎化 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干扰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25]。主要表现为斑块数量增加、面积缩小、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内部生境面积缩小、廊道被截断以及斑块彼此隔离[26]等,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濒危的根本原因[27]。目前,景观破碎化已遍及我国湿地、森林、城区、草地、农业、植被等各类景观,我国约70%的天然林、50%以上的湿地已经消失,是世界上景观破碎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三江平原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空间分布模式由“大陆—岛屿模式”向“卫星型模式”转变,最后变化为“完全隔离型模式”,农业开发是主导因素[28]。简单来说就是近几十年来,三江平原大片连续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破碎化,形成大量孤立湿地[29]。2011—2015年期间,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综合认为,人为因素是主导景观格局变化的因素,且其影响仍在不断加深[30]。1973—2013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趋势严重[17]。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且具有增强趋势,芦苇沼泽破碎化程度最为显著[31];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的破碎化严重,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32];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逐渐由大面积斑块体连续分布的格局趋于破碎化,耕地开垦是主要原因[33]。景观破碎化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影响物质循环、降低生物多样性,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影响景观的稳定性,还会引起人类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景观过度破碎化最严重的危害就是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灾害的迅速蔓延、生物多样性丧失[34]。

2 化学方面

2.1 湿地污染严重,功能退化 湿地退化的主要标志是湿地污染,目前许多天然湿地已成为污水承泄区,大量未经处理的“三废”直接向湿地排放,导致湿地水质和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湿地功能逐渐丧失。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珠江、长江、松花江、淮河、黄河、辽河、海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5个重要海湾水质极差;水质细菌超标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35]。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国2/3以上湖泊受到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10%的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2]。如滇池水质为劣Ⅴ类,饮用水功能丧失,渔业功能部分丧失[36];太湖大规模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国务院指定重点治理[37];黄河流域V类、劣V类水质所占比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供水安全[38];黄河口滨海湿地水质氮磷污染逐年加剧[39];长江流域[40-41]、珠江流域[42]等水系多项水质指标超标严重,许多河流和湖库已经失去饮用水功能;稻田等人工湿地也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而受到严重污染[43]。由于水体污染会引发土壤污染、生物体富集污染,因此,水体污染现象成为湿地污染治理的首要问题。

海岸带湿地水质和底质污染主要是由陆源污染物引起。2016年监测的68条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前3位分别为: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硝酸盐氮,分别为1 372万t、18万t和227万t[44]。《公报》显示,90%的排污口临近海域的水质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海岸带污染引起赤潮发生频繁,生物资源质量下降,局部滩涂成为死滩[45]。

2.2 海岸侵蚀严重,土地盐渍化加剧 海岸侵蚀在中国滨海湿地区是较普遍的问题[46],也是我国海岸带分布最广的一种灾害地质类型[47],基于岸线侵蚀的岸线变化的研究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关注。截止到20世纪末,约有70%的沙质海滩和大部分处于开阔水域的泥质潮滩受到侵蚀,而且岸滩侵蚀的范围日益扩大,侵蚀速度有日渐增强的趋势[48]。截至2016年,我国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依然严重[44]。海岸线自北向南有辽宁辽西海岸、河北秦皇岛、天津市、山东黄河三角洲、胶州湾和莱州湾南岸[49]等岸线,江苏废黄河口附近、浙江杭州湾、上海浦东、福建厦门和闽江口、广东、广西和海南的岸线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蚀[47,50]。与2015年相比,2016年渤海滨海地区、黄海滨海地区、东海滨海地区和南海滨海地区监测区的部分区域土壤含盐量均有上升,盐渍化不同程度加重[44]。海岸侵蚀导致沿海公路、农田、海岸防护林、防护物损毁,土地盐碱化,进而导致滨海湿地退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也给我国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 生物方面

3.1 湿地生物资源利用过度,生物多样性受损 湿地生物资源过度开发、湿地生境破坏是导致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的重要原因[43]。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首先体现在对经济品种的过度追逐,典型的就是水产捕捞、养殖业。围水造田、过度捕捞、偷渔、滥捕、集约化养殖对沿海、湖区、河流等湿地生物资源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如长江三鲟、江豚、白既鱼豚变稀有,鲟鱼、鳜鱼、银鱼等濒危,长江鱼类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铜鱼、圆口铜鱼、长吻鮠、瓦氏黄颡鱼、河鲶10种主要经济鱼类的开发均超额度,大量偷渔、滥捕对鱼类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渔获物呈现洄游种类减少、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51-52];20世纪70年代以后黄河干流鱼类资源急剧下降,鱼类总体呈现小型化、低龄化的特点,部分种类已呈濒危,如黄河铜鱼、刀鲚[53];莱州湾渔业资源呈现持续衰退的趋势[54];洞庭湖、鄱阳湖、长三角、黄三角、珠三角等水域渔业资源退化严重,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渔获量锐减,主要捕捞种类小型化、低龄化、幼鱼比例越来越高,都与过度捕捞密切相关[55-57]。其次体现在农业灌溉、工业超量用水上。湿地用水的承载力是有限度的[58],过量用水、用水浪费和水质污染问题使湿地蓄水量逐年减少,自净能力减弱,对湿地生物的数量、种类及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最终使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受损,湿地功能减弱或丧失。

3.2 生物入侵导致损失严重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通过自然或人为作用进入新的分布区,扩散、繁殖最终成功定居的现象。但生物入侵具有驱逐效应,能使当地土著种的生存空间萎缩甚至消失,呈现群落区系单一化,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或景观破碎化[59]。即外来生物通过竞争逐渐占据优势,本地种群会逐渐弱势化、濒危或灭绝。人为干扰的竞争失衡易形成群落区系的单优化倾向,促使湿地生物多样性消失[60],使生态系统趋向简化,系统内能流和物流中断或不畅,系统自我调控能力减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有序性降低[3]。据统计,我国外来入侵种共529种,其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为270、198、61种[61]。其中湿地入侵物种包括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大米草、互花米草等10种植物,稻水象甲、巴西龟、牛蛙、克氏原鳌虾、福寿螺和食人鲳等共计53种动物[62-63]。凤眼莲、大米草、巴西龟和牛蛙都属于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64]。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曾公布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和牛蛙16个危害极大的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7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空心莲子草、互花米草、凤眼莲等5种湿地入侵物种造成的[65]。外来入侵种主要是通过竞争资源、地域排挤、破坏当地生境、与土著种杂交等方式,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从而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损失。凤眼莲、大米草等属于资源竞争力极强的“双刃剑”物种。凤眼莲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具有净水与水质监测功能引入国内,如今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库塘,布满水面,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我国每年因凤眼莲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66];大米草(包括互花米草)具有耐碱、耐潮汐淹没、繁殖力强及根系发达的特点,出于沿海护堤、减少海岸潮汐侵蚀的目的由美洲大西洋、墨西哥沿岸引入中国,如今迅速蔓延,掠夺生境和资源,逼死红树林等土著种,令滩涂中的虾、蟹、贝、藻、魚类等窒息死亡,破坏生态系统,经济损失难以估量[67]。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的大敌,严重时甚至造成水稻绝收[68];牛蛙与土著蛙存在生境重叠,成为部分土著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69];巴西龟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作为观赏宠物、食用龟引进我国,野外放生后,可存活于各类水体中,巴西龟食用土著龟蛋,与土著龟杂交后代不能繁殖,对土著龟类生存造成致命威胁[70]。即使外来种与本地种杂交后代可以繁殖,但也会“污染”本地种的基因库,从而使本地种的遗传独特性受到侵蚀。生物入侵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据估算,我国每年外来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2 000亿元。

另外,全球变暖、湿地水文和局地气候改变,酸雨的出现、地质灾害的发生,碳蓄积量减少,高效和高毒农药、有机污染物的使用都是严重影响我国湿地健康、导致湿地退化的危险因素,保护湿地已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71]。

4 结语

我国湿地表观特征退化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围垦和水利工程的修建。大量的湿地被用来做为农田或农田灌溉用地, 多处水利工程的修建也减少湿地水的供给而导致湿地的退化和萎缩是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9]。第二,污染严重。以黄河口湿地为例,黄河口湿地水域污染逐渐加剧的主要原因有3个:①水域附近的工厂排放的污水和生活污水汇集;②地表径流导致污染富集,尤其是靠近农田、油田等污染源地区;③高密度养殖导致养殖水域 N、P 富集,包括水库、池塘和河道网箱养殖区,主要针对传统对虾和鱼类养殖[39]。第三,湿地恢复理论与技术不成熟、不系统。目前,针对湿地退化现状缺少成熟、系统性的理论与技术,各学科独立进行,研究数据得不到充分的整合,导致湿地退化得不到系统有效评价与保护规划。第四,缺少先进有效的保护手段。从长期来看,应该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并做好以下方面:一是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二是增加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的建设。三是加强系统性研究及评价。确定影响湿地表观特征退化的主导生态因子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及评价,探寻退化机制,找出目前湿地系统保护规划方法,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借鉴国外有效經验。因地制宜并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对湿地进行修复,如美国[72]、英国、日本[73]等。五是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强调深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参考文献

[1] 王建军.浅谈中国湿地与环境保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6):70-72.

[2] 杨邦杰,姚昌恬,严承高,等.中国湿地保护的现状、问题与策略:湿地保护调查报告[J].中国发展,2011,11(1):1-6.

[3] 王瑞山,王毅勇,杨青,等.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2000,22(1):9-13.

[4] 韩大勇,杨永兴,杨杨,等.湿地退化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32(4):1293-1307.

[5] 肖春艳.小浪底大坝下游滨河湿地退化特征及修复途径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6.

[6] 张晓龙,李培英.湿地退化标准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4,2(1):36-41.

[7] 高士武,李伟,张曼胤,等.湿地退化评价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8,21(6):13-18.

[8] 葛伟,蔡琨,马晶晶,等.浅谈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监测与评价[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8(5):10-13,41.

[9] 牛振国,张海英,王显威,等.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J].科学通报,2012,57(16):1400-1411.

[10] 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资源:总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11] 崔丽娟,张骁栋,张曼胤.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任务与展望:对《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解读[J].环境保护,2017(4):13-17.

[12] 安娜,高乃云,刘长娥.中国湿地的退化原因、评价及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8,27(5):821-828.

[13] 佟凤勤,刘兴土.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若干建议[M]//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14.

[14]黄文秀.农业自然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2-222.

[15] 白军红,王庆改.中国湿地生态威胁及其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247-249.

[16] 黄妮,刘殿伟,王宗明,等.1954~2005年三江平原自然湿地分布特征研究[J].湿地科学,2009,7(1):33-39.

[17] 卢晓宁,张静怡,洪佳,等.基于遥感影像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S1):214-223.

[18] 王国雨,慈维顺.湿地资源功能及我国湿地现状[J].天津农林科技,2012(3):36-38.

[19] 孙鸿烈.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利,2011(6):16.

[20] 孙鸿烈.我国水土流失考察与水土保持法的修订[J].中国水利,2011(12):45-46.

[21] 王肖肖.丘陵型乡镇水土保持及面源污染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22] 郭瑞霞,管晓丹,张艳婷.我国荒漠化主要研究进展[J].干旱气象,2015,33(3):505-514.

[23] 秦天枝.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生态经济,2009(10):163-169.

[24] 赵广东,王兵,靳芳.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6):35-39.

[25] 王宪礼,布仁仓,胡远满,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破碎化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1996,7(3):299-304.

[26] 王俊,黄孝文,王云才.近5年国内外景观破碎化及其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M]//郑健雄,郭焕成,林铭昌,等.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景观设计.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451-456.

[27] 高梅香.景观破碎化对东北虎主要猎物种群影响模拟[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28] 刘红玉.中国湿地资源特征、现状与生态安全[J].资源科学,2005,27(3):54-60.

[29] 刘吉平,马海超,赵丹丹.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J].生态学报,2016,36(14):4307-4316.

[30] 陈雁飞,汤臣栋,马强,等.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1):1-8.

[31] 周林飞,李成明,王英敏.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7-101.

[32] 谷东起,付军,杨鸣,等.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6,24(2):213-219.

[33] 赵锐锋,姜朋辉,赵海莉,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4):583-595.

[34] 丁立仲.千岛湖岛屿化景观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5.

[35] 陈吉宁.总论[EB/OL].(2015-05-19)[2017-11-20].http://jcs.mep.gov.cn/hjzl/zkgb/2014zkgb/201506/t20150605_302991.htm.

[36] 谭喨,刘春学,杨树平,等.滇池水污染经济损失估算[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2):1449-1452.

[37] 朱广伟.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湖泊科学,2008,20(1):21-26.

[38] 张大伟,徐辉,王刚.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研究[J].人民黄河,2003,25(10):12-13,16.

[39] 刘峰,李秀启,董贯仓,等.黄河口滨海湿地水质污染物现状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705-1710.

[40] 喬飞,孟伟,郑丙辉,等.长江流域污染负荷核算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80-87.

[41] 袁群.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启示[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4):1-4.

[42] 和丽萍,张 兴,陈晟.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与主要问题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2,31(3):24-28.

[43] 孙志高,刘景双,李彬.中国湿地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83-88.

[44] 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摘录)[J/OL].环境保护,2017(11):35-47[2017-12-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700.x.20170613.1804.014.html.

[45] 杨积武.近岸海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J].海洋信息,2001(2):24-26.

[46] 季子修.中国海岸侵蚀特点及侵蚀加剧原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6(2):69-75.

[47] 于德海,彭建兵,李滨.海岸带侵蚀灾害研究进展及思考[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6):867-872.

[48] 夏东兴,王文海,武桂秋,等.中国海岸侵蚀述要[J].地理学报,1993,48(5):468-473.

[49] 丰爱平,夏东兴,谷东起,等.莱州湾南岸海岸侵蚀过程与原因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6,24(1):83-90.

[50] 郭婷婷,邵晓昕.浅析海岸带侵蚀[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5):37-39,59.

[51] 林业部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保护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38-271.

[52] 陈大庆.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J].中国水产,2003(3):17-19.

[53] 刘峰,李秀启,董贯仓,等.黄河口滨海湿地水质污染物现状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705-1710.

[54] 邓景耀,金显仕.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J].动物学研究,2000,21(1):76-82.

[55] 陈卫忠,李长松,胡芬.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J].中国水产科学,1997,4(3):39-43.

[56] 傅秀梅.中国近海生物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57] 郑奕.中国近海渔业捕捞能力的控制与量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58] 刘佳骏,董锁成,李泽红.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2):258-269.

[59] 刘晓春,白婕.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2):80-82.

[60] 石园,周青.中国湿地的生态问题及保护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337-340.

[61] WEBER E,SUN S G,LI B.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insights[J].Biological invasions,2008,10:1411-1429.

[62] 汪松,谢彼德,解焱.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07-128.

[63] 马金双.中国入侵植物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4] 丁晖,徐海根,强胜,等.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35-41.

[65] 安树青,李哈滨,关保华,等.中国的天然湿地:过去的问题、现状和未来的挑战[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4):317-324,347.

[66] 鞠瑞亭,杜予州,郑福山,等.我国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研究进展[C]//李典谟,康乐,吴钜文,等.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

[67] 钦佩,李思宇.互花米草的两面性及其生态控制[J].生物安全学报,2012,21(3):167-176.

[68] 王虹扬,黄沈发,何春光,等.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研究[J].湿地科学,2006,4(1):7-12.

[69] 武正军,李义明.生境破碎化对动物种群存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23(11):2425-2435.

[70] 林志钦.放生是外来种入侵的途径[EB/OL].[2017-11-20].http://tara.org.tw/forum.php?extra=page%3D1&mod=viewthread&tid=30.

[71] 秦毓茜,张广铎.探析中国湿地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科技创业,2006,19(6):183-184.

[72] 徐晞,刘滨谊.城市过水区复原·湿地修复·湿地公园建设的三位一体:美国拉斯维加斯城市过水区湿地建设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8,24(5):15-20.

[73] 刘树坤.刘树坤访日报告: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四)[J].海河水利,2002(4):61-64.

猜你喜欢

湿地现状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浅谈盘锦芦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