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情深,多样词章

2018-05-14李婵

课外语文·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虚实蒙太奇

李婵

【摘要】有那么一种词,能让你读来神思动摇,柔情百转,或感叹辗转,夜不能寐,或忧伤垂泪,黯然销魂。往者依依,笑貌犹存,思者切切,愁肠寸断。这就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一杯醇酒——悼亡词。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了。当然,这两首作品各有突出,各具特色,既有同,也有异,我们在教学中不妨把这两篇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鉴赏。

【关键词】悼亡词;哀婉;虚实;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有那么一种词,能让你读来神思动摇,柔情百转,或感叹辗转,夜不能寐,或忧伤垂泪,黯然销魂。往者依依,笑貌犹存,思者切切,愁肠寸断。这就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一杯醇酒——悼亡词。

天地之间,乾坤两分,唯有情字牵系两端,它能让百炼钢成绕指柔,莽大汉成多情种,更遑论那些本身就多思敏感、感怀风月的雅士,他们又如何能跳脱出情的桎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情字他们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一旦鸳鸯失伴,鹧鸪独存,他们内心的煎熬就必然如那迢迢春水,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为了悼念逝者,他们写下了一篇篇感伤涕零,情思哀哀的诗文,给世人留下了无数情真意切,哀婉缠绵的情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了。当然,这两首作品各有突出,各具特色,既有同,也有异,我们在教学中不妨把这两篇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鉴赏,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使他们对悼亡词有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半死桐②

贺铸

重過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首先,这两首词的内容都是思念妻子的。公元1055年,19岁的苏轼迎娶了四川眉州王氏,两人佳偶天成,郎才女貌,情投意合,夫唱妇随,成就了一段佳话。然而月满必亏,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在两人成亲十年后,王弗因病去世了。佳人已去,生者长哀,始终无法放下的苏轼在十年后的一个夜晚,梦见了那独眠于家乡的王氏,不免悲从中来,提笔写下了这首《江城子·记梦》。而山阴贺铸,“初娶宗女,隸籍右,选监太原工作……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③可见,贺铸和妻子于患难中一起来到苏州,他们相濡以沫,互相照顾,感情自然是深厚的。可如今,老妻新逝,“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④,她的离去本身已经让他悲痛不已,如今重归故地,阊门依旧,但故人不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⑤作者感伤难抑,写下了这首《鹧鸪天》。

其次,这两首作品在风格上极为相似,都是缠绵中带着深沉,柔情中带着哀婉,诚挚深永,动人心弦。苏轼和贺铸同处于社会相对稳定的北宋中叶,对于苏轼而言,家学的渊源和生平的理想让他对儒释道三家都颇有心得体会,特别是佛道二家“超然物外”的思想让他对生活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他的作品风格乐观而旷达,豪迈而奔放。这首《江城子》写于公元1075年,此时的苏轼经历了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自愿出为地方官,与他琴瑟和鸣、相亲相爱的妻子王氏也故去十年了,但距离对他打击颇大的乌台诗案的发生还有四年的时间,因此,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品当中的凄婉,但整体上是哀而不伤,没有颓废丧气之感的。再来看贺铸,据史料记载“兼有婉约、豪放之长,各极其妙,并皆深于情而工于语”。可见,贺铸的爱国忧时悲壮激昂是近于东坡居士的,但他的作品又不失秾丽哀婉,这点又与写作此词时的苏轼风格近似。

尽管两首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是极为相似的,但词作中的具体表现手法有着极大的不同。《江城子》这首词的题目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也就是说,这首词是“因梦而作”,记梦抒情的。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⑥,当一个人的愿望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时,他心里的需求必然需要一个地方来宣泄,而梦就是他宣泄的途径。王弗与苏轼成亲时,年方二八,正是破瓜妙龄,就算去世之时,也才27岁,而这十年本身正是一个女子风华最茂的青春岁月,再加上与苏轼的琴瑟和谐,这个阶段的王弗必然是顾盼生情、容光焕发,充满了女性魅力的。有人说,男女双方的结合“始于爱情,终于亲情”,那么,这个阶段的苏、王绝对是处在爱情的顶峰。所以,此时王弗的突然离世必然会对苏轼造成巨大的打击,他的记忆里全是王弗“谨奉翁姑”“幕后听言”的贤惠,不要说过了十年,就算再过十年,苏轼的记忆依然停留在王弗最美的27岁。王弗去世后安葬于苏轼的家乡眉山,而此时的苏轼却远在密州,尽管眼前没有亡妻的任何信物,但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苏轼其实潜意识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他多么希望能够抛开如今官场的繁杂,再回到当年,与她画眉、吟诗,共赴瑶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江城子》由一场梦入题,但谁说梦是虚幻的,这分明是苏轼现实愿望的反映。

如果说《江城子》是属于以虚印实,那么《鹧鸪天》就是以实带虚。贺铸21岁与妻子赵氏成亲,48岁时两人一起来到苏州,过了一年,妻子先他而去,他也因为伤心而暂时离开了苏州。第二年,当他重回故地时,眼前的阊门刺激了他,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是他们用双脚共同丈量过的,每块砖瓦都是他们共同品鉴过的,如今却只剩下他一人独自徘徊于城墙根下,此情此景如何会不伤感!妻子与他相守相伴28年,也许当年的爱情早就转化为亲情,但恰是那淡淡的亲情,如空室幽兰,久久的萦绕于心间而无法挥去。所以,词作由重游阊门引起,但下文几乎都是作者的感想,引发了诗人绵绵无尽的回忆。近30年的相守中,赵氏对贺铸肯定是关怀备至,情深义重,贺铸的每一个生活片段里应该都有赵氏的影子,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苏轼回想起妻子时脑海中会跳出“对镜理红妆”的镜头,而贺铸却想到了妻子“挑灯夜补衣”。因为一个失的是娇妻,而另一个丧的是老妻!

那么,两人究竟是如何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脸儿对着脸儿、面儿对着面儿的爱人是大可以直抒胸臆的。两人“共剪西窗烛”,互诉衷肠,这真是畅快淋漓,极好的抒情方法。但现在对方变成了一个亡者的身份,让人怎么去表情,从何去倾诉?所以两位作家都借用了坟这个意向。“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给坟加了一个“孤”字,突出了与妻子此时相隔之远,千里啊,在过去那个交通不便捷的时代,这是何等遥远的距离啊。没有自己的相伴,妻子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十年的时间,坟上是否又新添了一丛荒草,坟前的墓碑是否又模糊了字迹,这一切诗人皆望穿秋水而不得见,他无法向爱妻倾诉自己的穷困潦倒,而此时的王氏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此时的坟只是诗人意念中的坟,是想象中的坟,属于虚写。而贺铸也写到了坟,他用的是“垅”字,“旧栖新垅两依依”。贺铸的妻子新殁,所以此时她的坟是新的,是谓“新垅”。一个不久前还和自己低声软语、同食同宿的活人如今怎么就变成了黄土下的那一缕幽魂,诗人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他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于是他在旧居与新坟之前反复徘徊,希望梦马上就醒,希望一进家门就看见妻子端坐家中。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不管他折回旧居多少次,他的妻子始终没有出现。一个满怀期望之人,如今亲见这抔抔黄土,实打实的打击击碎了他的奢望,感情效果震撼人心。

两首作品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苏轼在《江城子》中采用了蒙太奇⑦式的叙述手法。他把妻子和自己分割在平行的两个镜头里,一个在眉州,一个在密州,同步推进,为了说明这一点,苏轼用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等句,其中的“两”“相”二字,表明苏轼是把自己和妻子同等看待的,他们在互诉衷肠,两人都是诉情的主体,同时又都是受情的客体。而贺铸的《鹧鸪天》采用的是一方倾诉的方式,贺铸是倾诉的主体,赵氏是倾听的客体,贺铸在凄凄切切地向妻子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但可惜妻子长眠于地下,无人也无法回应自己的深情。

古人云:诗庄词媚曲谐,这两首词很好地突出了词婉媚的特点,突出表现了苏、贺两人各自对自己妻子的深情,在千年之后依然让我们沉醉于淡淡忧思中,多样的辞章,一样的深情!

注 释

①《苏轼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75页

②《贺铸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③脱脱 《宋史》 中华书局,1985年

④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⑤出自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12月

⑦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時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虚实蒙太奇
错位蒙太奇
蒙太奇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探析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论彩铅素描与古典油画直接画法的共性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浅谈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以传奇京剧《化人游》为例谈戏曲虚实论及审美规律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浅析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