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8-05-14董锡文杜春梅姜忠元薛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导师研究生

董锡文 杜春梅 姜忠元 薛春梅

摘要从导师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导师应注重团队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和敬业意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进而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导师;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圖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222-03

1953年11月27日,高等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它确立了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导师制。导师制又称导师负责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大学竞相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到2016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人数已达66.7万。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势必导致研究生教育问题频出,如何建设好研究生导师队伍并能正确发挥其作用,进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从导师的作用入手,剖析现行导师制度下的缺点,进而提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如何正确发挥导师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1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1.1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 思想品德包括政治思想、做人品德、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几个方面。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密切的老师,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可以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表现在课后的交流过程中,导师对研究生有着一定约束力和影响力。在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做人”这一方面的影响程度调查中,认为导师对其影响程度“很大”和“较大”的研究生分别占37.6%和36.8%,二者合计为74.4%。导师高尚的品质、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研究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导师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去做,使研究生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尘嚣,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做人。

1.2学术水平方面的作用 许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对科研和学术的理解能力很低,甚至有的学生对科研基础的掌握也不是很好。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们对科研既感觉陌生,又真心向往,希望导师能尽快地把自己领进科研的殿堂。因此,他们对导师的依赖度很高,有研究表明,93.13%的学生希望得到导师更多的学术指导和帮助,希望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升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95.68%的学生希望能与导师经常进行学术探讨。可以说,导师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真正领路人,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学生未来的科研地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1.3心理教育方面的作用 学生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心理变化更为明显,与本科阶段有很大差别,这时候的学生接触社会问题更多了。这对刚刚结束本科学习就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心理承受压力更大,他们不但要进行科研工作和学习,还要考虑找对象、结婚、就业及家庭等问题。如果在校3年时间里,心理适应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心理疾病。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往往会出现学生之间的恩爱情仇,也会出现师生之间的种种矛盾,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陪伴学生走向真正的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其危害或潜在危害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导师的为人处世、工作态度、健康心理对学生将会产生巨大影响,潜移默化中会给学生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1.4职业生涯方面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步入社会前对职业生涯还是很茫然的,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职业、从哪方面适应社会、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在非名牌高校更是突出。在美国,“明晰研究生职业路径”被认为是激励在读研究生完成学业的关键,73%在读研究生的职业指导信息来源董锡文等正确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于导师。因此,导师的正确引导与合理的职业规划建议将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之路具有重要的影响,导师的今天或许就是学生的明天。

2现行导师制下存在的问题

2.1导师遴选要求过松 导师遴选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职称或学历,其次考虑是否有科研课题和经费。对“准导师”的学术道德、科研水平、研究生培养能力等关键问题没有具体要求,导致一些自身学术道德低、科研水平差,基本没有培养研究生能力的教师混进了导师的队伍。

2.2导师行政任职过多 许多导师身兼多个行政及社会兼职,无暇具体指导学生,特别是有些行政职位较高的导师,基本很少与学生见面,许多指导学生工作都是由其他导师或者助理来完成的,自己只是挂名而已,导师的作用基本无法体现。

2.3导师考核流于形式 导师考核时往往注重是否有课题、经费等,其他方面如培养效果、导师职责等很少考核。即使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本也是碍于“面子”或人情,极少有人被遴选时出局的。

2.4培养指导不到位 个别导师由于种种原因,并不用心指导研究生科研和学习,任由学生自己发展,常常出现学生基本无人管状态,导致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基本是“流浪”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基本是“混”完研究生阶段。

2.5“老板”导师屡见不鲜 许多学校,尤其是“985”或各类“重点实验室”的导师,由于课题较多,甚至有的导师自己开了公司,他指导的学生就沦为了“打工者”,导师成了“老板”。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拉远了,学生和导师的关系成为雇佣关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敬降低了,对学校的敬畏之心也荡然无存。

2.6学术水平有待提高 有些导师,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导师,有许多是靠关系进入导师队伍的,自身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差,自身又不能主动学习,只好通过关系送到其他培养单位学习。这时候的学生对导师甚至学校基本没什么好感,从心里看不起自己的导师和学校,更别说感恩之心了,这种教育基本是失败的。

3正确发挥导师作用的建议

3.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遴选、聘用和考核制度是提高导师队伍学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水准的保障。在遴选导师时,制定详尽、科学的方案,把优秀的教师选到导师队伍中,宁缺毋滥,保证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如在遴选导师时除了要求課题和论文外,还要要求导师的品德,包括做人及学术道德。引进考试制度,对外语水平有所要求等,保证导师有真正的学术水平,能够胜任指导研究生的工作。

3.2注重团队培养 研究生的培养不要仅限于个别导师的“专利”培养,要注重导师团队培养。为了适应新的学科要求,实行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可以把研究生的培养置于导师团队的视野下。例如,保证科研工作的报告会要规范进行,不能可有可无。导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增加了,科研工作的优缺点也会更加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还会引起研究生的足够重视,督促研究生认真学习和工作。对于研究生来说,压力往往也是动力,对他们的成长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3.3注重德育教育 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培养研究生的科学信仰,使其自觉遵循学术规范,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中去。导师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更为重要。做事先做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德,如果缺失,培养出来的人才恐怕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可能还会危害国家。德育教育要与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导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生活困难、心理负担等事项,多渠道、多方法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以及乐观、豁达的为人处世思想,学生的心理才会健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才会真正的合格。

3.4注重创新思想的培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教育的正道。创新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渗透式的引导。让学生形成独有的科学研究素养,并不是所有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都要在学术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但是沉淀在自己内心那份吃苦耐劳、严谨思索、边做边反思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将挥之不去,一生受用。导师团队的教育非常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加上导师的鼓励与具体指导,学生的创新思想会逐渐形成的。

3.5加强学生科研素质教育 导师不能把学生当成劳力,为导师打工。有的导师为了提高“打工者”的工作效率,把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进行了工厂化生产的流水作业,许多研究生3年结束后只会实验操作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整体过程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研究的具体内容,这样的研究生毕业后基本不会科研,也不会科研设计与整体操作。研究生不是科研成果生产的“机器”,他们是导师的“学生”。因此,导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学习的情趣人手,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全面对学生进行严格培养,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可以质疑导师的科研设计和前人技术方法,大胆改革创新。争取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素质。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科研训练,提升自我科研水平,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3.6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许多研究生是学习型人才,但适应社会能力较差,思想过于单纯,很难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或很好的发展。导师要在此时对学生正确引导,根据研究生的自身特点、所学专业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使学生毕业后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自己该如何发展自己等。学生时期的优秀不算是真正的优秀,只有当学生毕业后投入到社会大熔炉中去锻炼、去发展,这时候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这样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优秀人才。但每个研究生毕业后并不一定把自己的专业所学当作唯一的出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或必须从事的职业,因此,导师要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4结语

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肩负着祖国的创新与发展大业的使命,是国家未来之栋梁。所以每一位导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不能单一地由导师一人全面负责。同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多样化、灵活化,因人而异,既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创新思想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技术上、适应社会上和全局意识上等各方面都能很好的发展,以适应于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立新功。而教育者们,尤其是研究生的导师们,应更加重视研究生的培养,不断总结创新,因材施教,把每一位研究生都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