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理解教育的本质

2018-05-14邵明记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本义教育

邵明记

【摘要】笔者认为,教育学并不是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存在,其研究领域也是“常规、常情、常理”的。教育是什么?如果不问

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凭借已有的经验能回答出来;但是如果追根溯源,非要弄清这个问题,似乎我们又回答不上来。中国古代“教”为单音词,一词多义。当然,教育的内涵的转变,显示教育的进步,不过其转义的发生,并不意味着本义的消失。

【关键词】教育;本义;转义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陈桂生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领域成就斐然。笔者在阅读陈教授《教育原理》中的《教育概念的辨析》一文时启发很大,便试图以新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的缘起以及什么是教育。笔者认为,教育学并不是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存在,其研究领域也是“常规、常情、常理”的。

换言之,我们对身边习以为然的教育现象及问题不去追究,比如“师生关系”“教学”“班级”“年级”等,这因为我们常常以经验思维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普通的事情。

教育是什么?如果不问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凭借已有的经验能回答出来;但是如果追根溯源,非要弄清这个问题,似乎我们又回答不上来。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只是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的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陈桂生教授认为,所谓的概念其实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说对象固有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给某个概念下定义,也就是表述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它所反映的对象特有的内涵。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育,我们可以想到教育与人类同古。人类自出现开始就会发生教育,不过当时的教育还没有和人类劳动生产相分离,处于一个“形式化”阶段,所以说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概念的含义也随着变化发展。故“教育”一词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在所难免,现代汉语里的“教育”这个词语,实际上是一个译词。因为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记载“教育这个词”是在《孟子》里,其中有一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但是要注意,这里孟子所说的“教育”实际上是“教”和“育”两个词的连用,它并非是独立的通用词。所以“教育”在漫长的古代,只是间或出现的用法。直到进入20世纪,由于翻译西方文献的需要,才把英文单词“education”翻译成“教育”。

目前,我们对教育的定义有这几种:

1928年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的定义有广义、侠义两种。广义说,凡足以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动,都可以叫教育;狭义上说,用一定的方法实现之改善目的者,可称为‘教育。”1930年的《教育大辞书》:“广而言之,凡足以感化身心之影响,俱得云教育,只称其结果,不计其方法;狭而言之,则惟具有目的,出以一定方案者,始云教育。”1985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笔者认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教育的界定应该是我们熟悉的教育概念。

中国古代“教”为单音词,一词多义。一是作为规范词的教(音叫),是教育的略称;二是作为中性词的教(音交),为教授,教学的略称。前者的意思有伦理的观念,为善的影响,或使人向善。而后者只表示一个动作,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涉及善恶观念等伦理的问题。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其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的解释,不难看出这里面有贬义,有褒义的含义。

此外,陈桂生教授提到“教育”與“教学”含义的区别,表明教育是褒义词,其固有的意思是善的影响。但是善也是一词多义的:它同“坏”对举,为“好”之意;同“恶”对举,为“良”之意;同“错”对举,为“对”之意;同“拙”对举,为“擅长”之意;同“不满”对举,为“满意”之意等。在中国古代的儒家德治取向中,“教育”主要是为善良之意,道德人格善;古希腊相对中国人传统的“善”,又增加有“美善”“完善”的意思。故到了近代,西方新兴资产阶级要复兴古希腊文化传统,借教育使人身心既美且善,这便出现“教育”意义内涵的延伸。

当然,教育的内涵的转变,显示教育的进步,不过其转义的发生,并不意味着本义的消失。然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不断忽视教育本质的情况,实在让人担忧。教育的发展要以“善”为轴心旋转,就会促进学生由个体的个性化向个体的社会化方向成长。正如雅思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晃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断追寻教育的本质,做好真实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健.铸炼品格:教育的本义[J].教学与管理,2006(26).

[2]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3]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本义教育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淑女班”军训有违大学军训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