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8-05-14赵俊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战略现状

赵俊仙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几年,随着产业和规模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不断在农业化技术中大量应用,显然传统的农业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新形势下“智慧农业”如何促进农业现代化、技术化的发展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首先分析了郑州市智慧农业应用技术现状,指出目前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郑州市智慧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智慧农业;现状;战略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郑州市地区经济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郑州市经济的增长为郑州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后续保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制定及郑州市郑州航空港区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国外投资不断融入郑州市境内,为郑州市的智慧农业的发展增添了很大的活力。经济的快速增长反过来又为外国资本提供了完善的投资环境,居民收入的增加也大力支持了郑州市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郑州市智慧农业应用技术现状

近五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郑州市的农业建设也在不断享用着新的科技成果。一场智慧农业的革命悄然打响。当前,在郑州市党政机关的领导下,各个县区的智慧农业建设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总的来说,郑州市的智慧农业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

1.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指的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和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按照《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郑州构建了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为目标,节能、传感、高效的物联网农业保障体系。围绕身份识别技术、物联网架构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源管理技术进行突破;在微型化、节能、低成本、智能化基础上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等进行智能化管理。

1.2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郑州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将要建设为自主可控、联合创新的时空大数据服务典范。2017年6月,郑州市郑州三维地理信息及应用服务系统通过了国家专家组的审核鉴定。该系统是由郑州大学、北京超图软件和郑州市数字城市办公室共同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此系统服务包括基于云计算环境开发的二三维一体化服务平台、800km2城市三维模型、2000多km2影像、矢量、地名数据。此系统首次实现了城市级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基于超算环境开发和部署。这一科学成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在郑州乡镇银行方面,也开始逐渐运用到云计算技术。郑州东华软件云计算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了技术帮助。农村乡镇银行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有限的资本和业务量增长的矛盾;二是基础差与快速启动的挑战;三是投资递减与回报递增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该软件公司提供了SaaS模式,即IT外包服务。东华软件在国内建立了SaaS模式的村镇银行计算机综合服务业务系统托管服务云计算平台。该平台从村镇银行总体格局统一考虑,建立了集数据采集、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为一身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现有的成功案例包括中牟郑银村镇银行、荥阳利丰银行和濮阳鹤银村镇银行等。郑州乡镇银行的发展,对当地智慧农业经济向更好更快的目标提供了充足的前进动力。

1.3 北斗卫星技术的应用

中国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個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精度10m,测速精度0.2m/秒,授时精度10纳秒。2014年,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落户郑州。该中心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牵头,联合了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军地13家高校、企业共同创建。北斗创新中心将依托河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形成以北斗导航集成电路关键芯片研发制造等为核心的区域性产业链,培育一批北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骨干企业,打造出一个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的北斗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型产业基地。同时,北斗技术应用将会为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作出贡献,尤其在提高精细农业确保粮食核心地位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2 郑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明确政策引导

河南是农业大省,而郑州是这个农业大省聚集人口最多的城市。近30年来郑州市农业主要依靠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大部分化肥和水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而随地弃置,导致大量养分损失并造成环境污染。郑州市农业发展主要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传统耕种只能凭经验施肥灌溉,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构成严重威胁,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而目前提倡的智慧农业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快速、多维、多尺度的作物信息实时监测,并让作物信息与种植专家知识系统匹配基础上实现农田的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2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郑州研究生招生和在校生数量较高,本专科和武汉旗鼓相当,很明显,高学历人才(硕士、博士)培养的差距悬殊。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河南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数量猛增,大概是武汉的三倍。这佐证了郑州“人多质不高”的说法。而在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构上,郑州市仅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及农业科研院所,从本来就“质不高”的学生中再挑选出能扎根农村基层岗位的人员就更加少之又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就缺少了向基层传播先进农业知识的桥梁。另外,农业技术人员结构也不合理。在县、乡(镇)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出现人才流失,数量相对不足;在单位性质方面,国有单位的人员多于城镇集体和其他单位。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改行担任行政管理工作,造成高层次农业技术人员数量进一步不足,且人员知识老化,更新速度缓慢,且忽略互联网对农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2.3 关键技术成本高昂限制其发展

河南省农业机械主要采用小型拖来机配套农具,2015年达到6613700台,而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投入使用就少之又少,仅有948300台,占拖拉机用具类的14.3%。农业技术使用与推广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农业技术使用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进行农业现代化管理,要发展智慧农业,农业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如云计算、云服务、农业智能决策模型以及农业物联网数据、服务、系统技术等应用显得更为重要。然而,这种技术购买成本和后期的维护成本都较高,直接由农民购买困难较大,政府补贴也有限,需要研究出适合郑州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来解决技术成本高难题。

3 郑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3.1 农村土地分散制约标准化生产

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是一个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农场的耕作、播种、施肥、喷药、灌溉、收获、加工等,有的自己动手,有的请服务公司全程代办。农户和农场主的任务是制定生产计划,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时机和技术,提出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和要求,各个环节的工作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标準化的规程操作。美国政府对农业的标准化更是重视,通过法律法规加强标准化管理。在生产方面如《联邦鸡蛋生产检验法》、《饲料法》、《肥料法》、《鱼类检验法》等,其中把食品安全管理放到突出位置,确保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同时也为国外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建立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加拿大则以运用计算机和诸多精密仪器为标志的信息、自动化技术使本国农业操作更加标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农业生产将逐渐成为高技术产业。而这一系列标准化措施和管理条例顺利实施的前提均是由于它们地广人稀,农业规模和集约化程度较高。

众所周知,伴随着郑州龙头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人口集聚水平持续提升,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到2016年,郑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00万人以上,而2013年,这个数字是300余万。据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9月,郑州市区流动人口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城市人口密度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二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带来农业用地的紧张。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提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我国农业经营规模以农户单独生产为主,这样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注定效率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而且农户难以采用大规模先进技术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3.2 发展模式多样,仍需慎重选择

现有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政府主导,如安徽省气象局启动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将气象服务、四情监测、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技术远程培训、专家服务等业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给用户,具有一定的应用和示范作用;二是政府出资,企业建设,农民自愿交租接受服务的共同投资租赁服务模式,如江西省农业厅引入北京农信通集体打造的“123+N”模式;三是社会资本建设,市场化运营的纯市场化模式;四是农民出资,国家补贴,农民享有使用权的自主投资模式。不同的模式适合不同的省市智慧农业发展,究竟要采取哪种模式,郑州市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定夺,然后逐步实施,不能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审时度势才是农业发展应该有的态度。

3.3 农民素质整体偏低

郑州市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受农业相关技术培训较少,现有培训主要目的是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截至2015年4月,郑州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97.9万人,已转移就业113.7万人,富余农村劳动力33.9万人;已参加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为79.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其中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人数为68.8万人,占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的60.5%)。2011年至2014年,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3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29万人次,培训后4.4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占培训总人数的15.2%;20.7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占培训总人数的71.4%。2015年1~4月份,全市共培训农民工24824人次,占年度目标任务(50000人)的49.6%。而对于仍在农村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农业相关技能较低,过分依赖农业生产经验,忽视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在智慧农业建设过程中会直接制约郑州市智慧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敏,邓春景.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策略与路径[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312-315.

[2] 纪晨光,袁英才,于啸.黑龙江省发展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08):9-11.

[3] 河南省农科院“互联网+”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综合示范初见成效[J].种业导刊,2017(08):35.

[4] 王兰芸,王鑫,杨慧楠.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237+241.

[5] 郭迎春.“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农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9):16-17.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战略现状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