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18-05-14刘军张晨周宇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启示德国

刘军 张晨 周宇辉

[摘要]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发展历史较短,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问题。因而,我国亟需吸收发达经济体成熟经验。德国作为中欧经济强国,其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健全,综合效益显著,具有借鉴价值。通过归纳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现状、特点及先进经验,对比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实际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经验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德国;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问题;启示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农产品保鲜物流近年来兴起,通过生产、收购、装卸、搬运、包装和流通等环节来达到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供就业机会的效果。因此,它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规模和集约型生产、投入成本降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伴随國民经济飞跃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农产品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因而生鲜农产品需求量愈来愈大,这促进了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专业化、规模化和体系化发展。然而,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发展历史较短,与我国物流发展不同步,从质量和数量上还是无法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由于缺乏必要设备条件,我国在肉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运输中损耗率是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到10倍。同时,根据我国农产品保鲜科技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农产品运输损耗率高至30%,而发达国家一般保持在5%左右。造成这一现象,除了传统观念中的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运输不畅通和物流成本高,还有市场竞争无序等主观原因。这也严重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和当前大多数专家学者研究美国、日本、荷兰不同,本文从德国这一欧洲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着手,通过分析其特点和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发展的对策及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长足发展及体系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2 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发展现状

德国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各行业按照规章自律、自负盈亏原则,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加上国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基本也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与我国不同,德国的物流运输业基本由德国物流协会(BVL)、德国物流集团(BLG)和德国冷库、冷藏物流企业协会(VDKL)等协会负责组织协调。在这其中,德国政府加大安全和执法投入力度,而不是传统的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德国,平均每7000人拥有5辆冷藏运货汽车,平均不足10人拥有1m2的冷冻库。德国发达的基础设备、完善的社会服务与法律体系、成熟的保鲜和包装技术、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发达的市场体制,则保障了德国保鲜物流体系安全、优质和高效运转。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发展经验主要包括:

2.1 发达的农产品保鲜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

德国的交通基础设施非常完备,铁路、公路运输高度发达。德国是仅次于美国、中国、西班牙之后全世界第四的高速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里程达到6835英里。同时,德国铁路交通起步较早,享誉世界。二战后,德国对铁路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铁路总长度达2.7万英里。铁路、公路形成完善的现代立体化交通网,这巩固了农产品保鲜物流的发展的交通基础。

2.2 完善的农产品社会服务体系

从农场到餐桌,层层检验,环节联系紧密,无论是哪个节点,就会相应配套服务。由此,德国农产品物流社会服务化水平高,依托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和社会保障体系,高度融合的农工商业,一条产业链的生产、加工、储运、装卸和售卖,每个流通环节都存在众多市场主体。这表现为全国各地的零售商、加工商、储运商,承担起全德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和销售等服务功能。因此,可以认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成就了农产品保鲜物流的高度组织化。

2.3 成熟的农产品保鲜和包装技术

在德国,农产品保鲜十分讲究实用性、合理性和严谨性,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肉禽类产品。从农场到加工站再到销售市场,只要是进入流通环节,这些农产品始终在符合国家品质标准的冷藏专用通道中运输。这些保鲜通道全部采用风冷式,在电脑控制下进行调温使农产品保鲜。德国包装种类同样更新换代,更加科学合理。果蔬生鲜类农产品,张贴标签,分级分层包装。对于茎块坚硬的采用小网袋包装;易碎品则是专门纸盒包装;肉类则一般采用冷冻、真空或者含气包装。

2.4 严格的农产品安全检验标准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德国政府严格把关,通过立法、监督和惩罚来保障农产品顺利流通。在中央,负责执行机构则是消费者保护和安全局,对联邦各州采取安全监测和协助实施安全法规,建立全德统一工作体系。在地方,零售商协会、食品工业协会和全国农业合作社则是农产品安全检验的主力军。这样一来,除了能够确保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还能在运输中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禁止不合格的农产品上市。

2.5 强大的农产品冷藏企业协会和技术标准

冷藏和冷库物流企业协会为欧盟范围内的食品企业提供保鲜和冷藏服务,全德超过80%的企业都是该协会VIP成员,确保冷冻贮存、保鲜配送能够在统一标准下顺利进行。此外,德国政府还对农产品保鲜物流设备进行定时检查,出台了食品卫生规定、安全标准和工业标准,确保农产品运输达到具体技术要求。

3 对比分析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受制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和德国相比,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整体发展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存在以下发展问题。

3.1 农产品保鲜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产品主要交易载体是批发市场,数量少、档次低,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低和规模化程度低。农产品保鲜物流设施诸如冷藏车、保鲜库缺乏,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布局不合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公路方面,我国70%农产品通过敞篷开放式汽车运输,而拥有制冷设备、保鲜装置汽车比例不足10%;铁路方面,冷藏运输量不到总运输量的1%;水运方面,我国仅有200艘各类冷藏船,总容量约为10万t。

3.2 农产品保鲜技术落后,安全检验缺乏标准化

相关数据显示,由于缺乏冷冻装置和保鲜冷链技术,我国农产品运输损耗率高达27%,储藏保鲜率小于20%,加工率小于10%,而物流成本占比70%,竟然超过国际标准20%多。我国每年因物流管理不善导致农产品变质腐烂,因此造成直接损失经济竟然达到750亿元。此外,我国农产品质量检验及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存在量少、混乱及滞后问题,这造成包装、运输和仓储协调困难,浪费资源且严重影响出口贸易。

3.3 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物流人才缺乏

尽管我国十分支持农业生产投入工作,但在保鲜技术开发投入显然不足。这导致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低。根据相关数据,我国仅有一成肉制品、二成海鲜产品进入保鲜系统,而在这方面欧美国家则达到85%。同時,我国个体运输经营者较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这归根结底则是我国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缺乏对保鲜物流业如降税补贴等优惠举措。此外,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历史较短,产业基础较薄弱,与之相关理论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缺乏从事保鲜物流管理的专家。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理论学者只能摸索前进,在实践中填补和完善该理论空白。

3.4 农产品保鲜物流法律体系不完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法制化滞后,缺乏对农产品保存手段、保鲜设备标准的明文规定,导致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各环节的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引起农产品安全问题事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从德国经验来看,我国还缺少农产品保鲜运输配套的社会服务设施,组织化程度低。同时,我国保鲜物流企业进入农产品物流门槛高和介入难,运输主体基本是生产商或经销商,加上信息系统不完善,很大程度影响农产品物流配送及时性和准确性,无形中增加运输成本和市场风险。

3.5 农产品保鲜物流模式单一,信息化建设落后

不同于德国,我国农产品交易主要还是传统批发市场流通模式,缺少拍卖、期货、直销等新型模式,加上农户主体缺乏竞争力,素质低,合作意识不强,往往致使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非常高,浪费严重,这极大降低市场运作效率,影响市场效益。同时,我国缺乏覆盖面广的物流信息平台,无法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导致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无法对接,易导致农产品积压损耗严重,提高了市场风险,影响农户收入和积极性。此外,由于保鲜物流缺乏信息技术实时监控,导致质量难以保证,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营效率。

4 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1 完善农产品保鲜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人才

队伍建设

4.1.1 交通建设。发达的交通体系是农产品保鲜物流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加强运输主干线及附近站点的货运仓储设备建设,加快城乡公路、铁路整体性布局,提高基层网络深度与通达能力,改变运输条件落后的局面。同时,出台相关规定,废止地方不合理收费制度,来减轻物流企业负担。

4.1.2 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农产品保鲜物流顺利开展的保障,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产品保鲜物流的运作效率的关键所在。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先进的保鲜物流硬件服务设施,先进的冷藏保鲜设备得到推广,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农产品运输损耗率。借鉴德国模式,我国应积极制造小批量、多样式的机械冷板车、机动冷冻车和冷藏集装箱,引进、推广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技术,提高技术更新能力。

4.1.3 信息建设。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速度快,传统的物流节点和生鲜物流中心被逐渐淘汰。因此,我国通过建立连接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物流中心信息平台,传递业务相关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达到多方合作和客户沟通目标。它的有效使用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物流体系运作效率和发展水平。同时,以信息化为指导,运用GIS、GPS、RFID和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对冷库和冷藏车全程实时动态监控、运输追踪和信息资源共享,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

4.1.4 人才培养。针对我国目前发展问题,要实现产业长足发展,还需要有雄厚的人力资源作保障。我国应与国际接轨,注重物流基础教育和培训,建立人才开发战略,扶持和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德国的大学开办物流专业较早,形成一套完整物流教学体系。同时,政府重视产学研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物流管理人才素质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德95%的工人具有外语技能,其中90%以上的工人拥有专业学位。以目前发展水平看,我国要引进先进物流理论来指导实践;开设物流专业,确立其地位;重视物流人才培训,改变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不高的现状。

4.2 提高农产品保鲜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

4.2.1 社会服务。德国高度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就其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各个环节联系紧密,这正是我国需要学习的。目前,我国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到位,导致农产品保鲜物流运营效率较低,增加农产品保鲜运输成本。政府应建立各种物流中转站和产品配送中心,发展农产品集散物流市场,从而形成完整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供应链。

4.2.2 市场趋势。借鉴德国综合体系式模式,我国应逐步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信息共享,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更新业务范围,注重物流增值服务,提供专业化加工配送服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德国不同,我国人多地广,实际情况更为复杂。近些年,天猫、京东超市异军突起,这表明农产品超市经营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政府应大力开设农产品电商及实体店,支持售卖农产品,接近居民生活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的农产品。

4.3 加大政府对农产品保鲜物流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4.3.1 资金支持。不同于德国,我国农产品保鲜物流发展历史较短,政府宏观调控仍起到关键作用。不同以往的风险补贴,政府应加强对新技术、先进设备给予资金支持,并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来发展健康完善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同时,政府通过税收和贷款方式为保鲜物流发展提供更大物流空间,利用好我国人口优势来增强保鲜物流产业持续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启示德国
“梦梦”“娇庆”德国行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