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生产中猪病的防治

2018-05-14左宇平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8期
关键词:防治

左宇平

摘 要:生猪养殖在畜禽养殖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生猪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猪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生猪疾病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本文根据生猪疾病的发病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了生猪疾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生猪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8-0032-02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导致生猪死亡最大的原因是疾病,因此生猪疾病的发生极大阻碍了生猪的高产养殖。生猪饲养人员要重视生猪疾病,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指导原则下,深入了解生猪饲养过程中各种引发疾病的因素,加强生猪监测管理力度,从而及时发现生猪疾病症状,及时治疗,避免由于生猪疾病影响生猪养殖业的效益。

1 生猪疾病发病症状

生猪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发病表现,尤其在仔猪生长和发育两个阶段。仔猪在出生至断奶后的半个月内发病死亡率最高,这个阶段的仔猪对于疾病的免疫能力比较弱。饲养管理方式、饲养环境的卫生、母猪的身体状况等都会引起仔猪发生疾病。如饲养环境温度不够会引起仔猪感冒、痢疾,而营养水平达不到则会引起生猪消化不良、贫血等。仔猪断奶后主要受寄生虫、病毒和细菌等的影响发生疾病。这个阶段的仔猪主要发生黄痢、白痢、红痢、水肿病等疾病。

生猪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主要有系统性病变、多病原感染、细菌性疾病等,系统性病变主要有乳仔猪腹泻性痢疾、生猪高热性疾病、生猪呼吸道疾病等,而多病原感染则是生猪感染两种或几种病原体,细菌性疾病则主要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引起的。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猪疾病出现了非典型化的特征。以往流行的猪气喘病、猪丹毒、猪肺炎等发生概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动物保健药物的大量使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症状不太明显,只有在大面积发生时才会被监测到,如猪流感等。而生猪养殖过程中危害程度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现阶段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主要采用大量的生物制品进行生猪疾病的预防,如抗生素类药物,但是由于此类药物使用过多会在生猪体内产生抗药性,为生猪细菌性疾病控制造成了阻碍[1]。

2 生猪疾病防治措施

在生猪疾病防治过程中,生猪饲养人员应该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下,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生猪疾病的发生率,促使生猪养殖业健康长远发展。

2.1 加强生猪疾病的监控

为了有效降低生猪患病的概率,饲养人员可以在饲养过程中加强生猪疾病的监控力度,定期监测生猪生理状况,及时发现生病的生猪并及时治疗,降低由于疾病发现不及时而导致的生猪大规模发病或死亡。同时饲养人员也可以进行流行病症状记录,从而可以随时判定生猪的健康状况。对于已经发生过疾病的生猪,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疫苗,从而增加生猪免疫力。

有效的生猪疾病监测可以降低生猪疾病的发生率,而生猪疾病监测场地可以以屠宰场、规模养殖场及牲畜交易市场为中心,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跨县调运生猪检测,从而可以有效进行生猪病害的检测、发现、治理、控制。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可以综合病理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知识进行生猪疾病的监测。如在防控猪瘟时,在35日龄接种猪瘟脾淋苗,到45日龄时追加注射[2]。

2.2 针对性治疗

在生猪疾病防治过程中,饲养人员要正确认识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疾病症状的区别,从而根据生猪生长阶段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在仔猪生长阶段进行疾病防治时,仔猪由于受断奶窝重、成活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预防过程中首先要为仔猪提供充足的营养。如保证每天新鲜初乳的摄入量,每天吮乳时间至少大于6 h。通过利用母乳中的母源抗体,逐步增強仔猪自身免疫力,降低仔猪腹泻、猪瘟等疾病的发生率。而在仔猪发育时期,要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卫生,如定期打扫、及时更换垫料和垫草等,同时饲养人员可采取适当消毒措施,如在生猪散养圈内外墙、舍内通道及棚顶部喷洒消毒剂等。此外,在生猪饲料中可以添加适当增强抵抗力的药物,若生猪已经出现相应的发病症状,饲养人员可以使用支原净、金霉素等药物降低生猪呼吸道疾病、回肠炎、猪痢疾、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3 总结

总而言之,生猪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环境、饲养生猪的方式等多种原因会导致生猪疾病的发生,而生猪疾病会给生猪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饲养人员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重视生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证生猪健康生长,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琳.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5):192-192.

[2] 陈虎.农村生猪养殖业中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8):54-55.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