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山区县“绿富关”发展

2018-05-14孙昌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域生态旅游

孙昌新

[关 键 词] 全域旅游;生态立县;绿富美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92-02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山东省蒙阴县地处山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全省生态旅游示范县”。2015年蒙阴县抓住临沂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全景蒙阴、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绿富美”新蒙阴建设目标,统筹配置区域旅游资源和要素,以创新思维和全新观念,努力打造旅游产业的升级版,全域旅游新格局和新业态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旅游产业获得稳步健康发展。其经验做法对全国各地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蒙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千峦环其外,百流出其中,森林覆盖率达61%,山水秀美,地貌奇特。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名扬全国,举世闻名孟良崮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神奇地貌岱崮是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10万亩云蒙湖山水相映,100多万亩果园春华秋实,“中国蜜桃第一县”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近年来,蒙阴县积极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形成了以蒙山辐射为依托的养生度假游、以岱崮地貌为核心的地质奇观游、以云蒙湖为中心的亲水休闲游、以孟良崮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游、以县城为中枢的特色体验游这五大旅游板块,生态农业观光游遍布全县乡镇的基本框架,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2)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全域旅游。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实地参观、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全域旅游的积极性。鼓励群众以土地、山林、果园、房屋、资金、劳动力等多种要素形式,参与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制旅游开发公司,全域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内在动力,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

二、坚持生态立县,持续放大生态优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蒙阴县是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林木覆盖率75%,空气富氧含量高,有“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然氧吧”之称。多年来,蒙阴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生态优势持续放大。(1)开展“绿满蒙阴”活动,持续开展绿化造林行动,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对25度坡以上耕地进行退耕还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2)实施云蒙湖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大以云蒙湖为中心的汶河、梓河等干支流的湿地恢复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开展“清河行动”,保护湖区生态。(3)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与美丽乡村建设。严格限制工农业污染项目,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管理,防止化肥、农药对水体、土壤的污染。综合提升村容村貌,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4)完善生态保护办法和生态保护考核机制。保护好蒙阴的一草一木和小河小溪,留住大自然给予的独特禀赋。

三、优化配置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是多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蒙阴全域旅游促进生态农业大县经济结构转型,确立了“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城镇围绕旅游提功能、文化围绕旅游做文章、要素供给围绕旅游强服务”的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思路,以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为抓手,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和旅游资源整合。(1)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融合发展。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田园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发展定制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业态,建设从农田到果园、山林、水库、河流等全覆盖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园区,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全县注册农场达到458家,合作社1424家。(2)优化旅游要素配置,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在旅游要素配置上,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对旅游业的引导作用,防止行业内要素配置的失衡。针对资源配置明显向“吃、住、游、行、购”倾斜的状况,引导资源配置向“娱”和“商、养、学、闲、情、奇”新产业要素倾斜发展。在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上,旅游要素从主要景点向广大乡村流动配置,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协调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

四、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1)发挥旅游拉动及催化集成作用,做活“旅游+”文章,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深入挖掘蒙阴特色资源,举办“杏花节”“桃花节”“槐花节”“樱桃采摘节”“赛桃会”等,举办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蒙阴云蒙湖站竞赛等体育赛事。(2)拓展孟良崮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打造以孟良崮、沂蒙六姐妹故乡、南北岱崮为主的党性教育网络和红色旅游线路。(3)开发特色产品,提高旅游产品档次。蒙阴土特产多,央视《舌尖上的中国Ⅱ》播出的椿树沟原汁原味的煎饼,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食客。依托特色名吃“孟良崮煎饼”“蒙阴光棍鸡”“岱崮全羊”及沂蒙乡土文化民俗资源开办农家乐,发展美丽乡村综合体。

五、加强基础设施,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蒙阴历史上“四塞之固,土货不出,外货不入。”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交通设施建设,通过筹资筹劳,政策扶持,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全县等级硬化公路通车里程达2774公里,县域公路交通网络畅通,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通过一事一议、引导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等方式,在生态建设、景区开发、交通建设、村镇建设、旅游配套等方面,加大旅游招商力度,让更多的旅游项目落地。进一步探索推行“旅游+农户”“旅游+合作社”“旅游+农村超市”等多种投资模式,谁投入、谁受益,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投资渠道。(2)加大旅游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了全域旅游二级集散中心县城新汽车站;把旅游度假区周边道路、游客中心、文化广场、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景区卫生环境进行了重点优化提升。适应自驾游、自助游、家庭游等发展趋势,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精品客栈、主题酒店、鄉村休闲度假酒店和旅游民宿;加强旅游购物市场建设,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3)注重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基础上,通过厕所革命,全部完成了旅游厕所建设、改造和农家乐改厕。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助推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六、坚持共享发展,旅游助推精准扶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通过“旅游+民俗、景区+村居、景区+合作社”等多种“旅游+”新模式,政府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的开发、建设、服务等,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益,推进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全县累计投入旅游项目和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建设资金达到12亿元,直接受益贫困户1300余户、2800余人,间接受益贫困户9000余人;6个国、省定旅游扶贫村中,有3个已经实现整村脱贫。“旅游+扶贫”模式和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央新闻联播》《山东新闻联播》

《国家旅游局网站》等100多家媒体报道、转载。

猜你喜欢

全域生态旅游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旅游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