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的新视野

2018-05-14张小玲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理学个体辅导

张小玲

[关 键 词] 幸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新视野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99-01

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听学生说:“我已经很用功了,可是老师和爸妈也都没表扬我。”同样,笔者也发现近年各校越发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沙盘,购进了各种心理测量的量表,对问题学生做个体咨询或团体辅导;教师也特别关注有心理困扰、学業障碍的学生,很多学校要求心理学教师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证”,这些做法究竟是否妥当?学校心理教育应当是关注“发展”还是关注“矫正”?关心“全体”还是关注“部分”?究竟我们需要的心理学教师是“心理咨询师”还是“学校辅导师”?

笔者认为,关注“积极心理”,运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方向。

一、概述

心理学不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于教育、爱和成长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主张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把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上,帮助人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主张通过培养或扩大个体的积极力量而使个体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可见,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优秀的因素入手,关注每个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品质和美德,然后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一切现象,不断地激发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由此而获得幸福的生活。

由此,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关注普通人而不是少数人,学校的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几个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参与,需要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学校教育关注的重心应从问题学生到一般性学生;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的幸福感。学校教育定位为幸福教育而不是问题教育,“为了每个个体的终身幸福而教育”成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学校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积极心理学策略

积极心理学强调,时常保持积极的情绪,“学会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是个体终身幸福的钥匙。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让自己和我们的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学会幸福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学会快乐

快乐指的是人们内心一种愉悦的、高兴的、放松的情绪状态。保持快乐的方法很多,如保持健康,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快乐的心情、充分的休息、适度的运动、遗忘令你不快乐的事,原谅令你不快乐的人。对教师而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获得快乐,保持快乐的方法知识就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二)发掘并培养学生拥有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种种消极的话,如“烦死了”“不可能的”“完蛋了”“没希望了”等,也许说这些话的人只是一时发泄,或是习惯性地脱口而出,他们自己并没意识到这些话对他们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事实上,这些语言给他们带来消极的暗示,通过潜意识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因此,向往乐观的人一定不要让消极的语言影响了自己的积极性,尽量不要说消极的话。当你觉得很累时,不要说“今天真是累死了”,可以说“忙了一天,现在可以放松了,真令人高兴呀”;当遭遇失败时,不要说“我真笨,又失败了”,而是说“这次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多对自己说积极的话,多对自己说“我行”“我真棒”“我觉得很快乐”等。渐渐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变成那样了。

笔者认为,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积极地思维方式”、善于“换个角度看问题”、善于“积极地归因”;善于“采用积极的语言方式”。同样,笔者以为,培养学生具备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上,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三)用积极的视野看学生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而言,经常对学生竖起你的大拇指,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成长的经验、尊重学生的付出和努力,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情感,经常用积极的词汇鼓励学生,建立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辅导,探求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幸福感,同时开展生涯辅导,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提升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价值。

总之,学校教育应定位为幸福教育而不是问题教育,学校教育关注应当是普通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学校心理教育应当是关注“发展”而非关注“矫正”,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幸福感。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建设和谐幸福校园,应当是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心理学个体辅导
“没有用”的心理学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跟踪导练(二)5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