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活”源自心“活”

2018-05-14张莉红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乞丐语文课堂思维

张莉红

[摘 要] 让课堂“活”起来,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艺术境界之一。把握学生心理,探究学生需求,巧用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语言“活”,心灵“活”,是激活语文课堂的有效方式,更是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思维;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39-01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作‘活”。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所在,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至高境界。

一、“活”而不“乱”

“活”是指课堂的外在气氛活跃,更是指学生思维的内在活跃。

“活”不等于“乱”,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而是要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由此可见,虽然有时课堂上出现为了弄清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当然,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收放自如,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二、寻因避“乱”

活跃课堂的极端是,学生讨论发言时,乱成一团,抛出一个问题,人人说,人人叫,题内题外,偏题跑题,无次序,无章法,整个课堂混乱不堪,让教师恼火,不得不悬崖勒马。这就偏离了“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主题。

究其原因是,课堂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欠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多项预案,及时调控,适当引导,是以不变应万变之法宝,欲予学生一桶水,必先备足一桶水!作为现代的教师,既要是本专业的专家,还要是其他领域的杂家。要懂得管理学生,善于调控课堂,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还注意要了解新信息,更新新思想,走在时代的前沿,绝不能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

三、激“活”课堂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如何才能有效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呢?

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基础,放松的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张扬;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课堂内容是手段,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和追求心理;巧用课堂常用教学方法则是技巧,巧妙激活学生思维。

(一)问题法

这是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问题设置要合理,难度适宜,有启发性,能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好的问题,甚至可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这一方法看似平常,往往效果显著。

(二)讨论法

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集体的力量。要做到,事先分组,各组实力均衡,男女平衡,分工明确,任务明确。以避免参与的学生热情,旁观的学生冷漠。

(三)故事法

故事法是普遍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方法,符合学生心理,容易调动兴趣,易于启发思维。

在讲写作课“联想与想象”时,曾借用这样一个故事:

在巴黎街头有一盲人乞丐,他坐在街边,身上挂一个牌子,写着“从小失明”四个字,希望能够得到路人的施舍。可是,经过的路人,大多都装作看不见,走开了。

这一天,有一位诗人经过,当乞丐向他乞讨时,他叹口气说:“可惜我也是个穷人,没有钱给你。”看了看又说,“这样吧,我送给你几个字吧。”他拿过乞丐的牌子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就走了。

可是从这一天起,人们对乞丐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几乎每个经过的人,都对乞丐表示出同情,伸出了援助之手。

乞丐非常奇怪,他问诗人,你写了什么呢?

由这个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你们猜猜,这位诗人写了什么,具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呢?”

这一问、一论、一故事,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正是“联想与想象”的好案例,有效地激活了课堂!

而故事的选择要注意简短、有悬念、目的性强、发人深省。这样可以立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四)设置情境

设置情境,使学生宛若身臨,感受更直接、更深刻、更形象,思考也就更深入,行动也就更主动和积极。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课堂“活”起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职高年龄段的孩子有强烈的获得他人尊重、赏识的心理需求。对他们的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起学生“自赏”,不仅能鼓励该学生,也可以带动其他人,影响全班,营造出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

激活课堂的方法很多,教师根据课堂需求、学生状况、教学设施条件进行选择,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行动“活”起来,思维“活”起来,人生“活”起来!这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育人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乞丐语文课堂思维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没钱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现代乞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