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园微电影社团开发团日活动微视频的创作思路①

2018-05-14梁道怀,梁彦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创作

梁道怀,梁彦

[摘 要] 在当今视频拍摄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微视频以其大众化、多元化、易传播等特点广为使用。微视频创作的思维,不仅仅是制作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变迁。寓教于乐的校园团日活动教育微视频正逐渐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关 键 词] 校园;社团;团日活动;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25-01

校园微视频是“学生化”的影视,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微电影创作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的意义。微视频创作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从剧本的素材寻找、内容设计、创作编写等无一不考验着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生的眼睛去发现校园中的那些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榜样,弘扬正能量,这样的教育更加具有成效和说服力。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人性化教育理念,来弹拨学生心弦,才能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在微视频的创作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资源,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寻找校园中的闪光点和正能量,宣扬青少年的美德和时代活力,做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展示才华智慧。

一、以学生的眼光来捕捉和发现身边的团日活动教育故事

在微电影社团开发团日活动微视频的初始阶段,微电影社团的工作定位不仅仅只是中期拍摄和后期剪辑合成制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前期,前期的工作非常重要,其中涵盖视频主题的设定、剧本创作、演员协调、镜头语言知识储备等工作。创作视频初始阶段,首先微电影社团学生需要捕捉校园内客观存在的问题或者优秀的行为需要广为宣传的。通过学生的眼睛去发现校园中的那些激励学生成长的榜样,达到自我发现的教育目的。在观察的过程中,社团成员以拍摄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加以记录,之后将其整理,并让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提出设想。这是开始的第一步,是创作微视频之源。

二、完善社团的活动开展与人员配置以及角色分配

创作剧本、确定角色、策划宣传等通过多渠道宣传校园微电影社团,将上述问题和设想进行整合,加以凝练,确定创作主题,结合校园中开展的团日活动、志愿者活动以及校园其他宣扬正能量的活动,如“三生校园”“志愿者走进敬老院”“节约粮食”等主题。通过创作微视频剧本,微视频剧本创作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而且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学生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在完成剧本创作之后,相继开展前期策划宣传,设计制作宣传展板、海报,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完善社团的活动开展与人员配置以及角色分配;拍摄工作人员分配有演员、场记、录音、摄像、道具、布景等。在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在集体和个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中培养学生诚信、友善、文明礼貌的优秀品质。

三、掌握视听语言知识是拍摄视频的前提

拍摄阶段之前,必要的视听语言知識储备显得非常重要,社团成员由于刚刚接触到摄影摄像设备,在镜头语言方面的知识都比较薄弱,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更好地完成后面的视频拍摄,在这之前要进行镜头语言知识学习,为了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平时的素材准备过程中实践理论知识,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很快掌握了镜头、构图、景别、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等知识,同时在拍摄的过程中理解镜头内部运动、摄影机运动、剪辑运动等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后期制作中更好地做好衔接,学习影像剪辑和声音剪辑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有了较好的准备基础之后,再进行微视频的拍摄,事半功倍。在这个环节中重点关注学生对镜头语言的使用,让学生借助微电影社团平台,开展讨论、辩论,发挥自身特长,多元化地采用视、听、学、做结合,用学生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微视频的创作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更有利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也能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各方面的才能,更能从学生的视角感受校园文化,体现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周洋.微视频教学短片:价值、特征及创作流程[J].现代教育技术,2016(8):69-75.

[2]殷俊.视听语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9-10.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创作
Jazz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