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PLC技术应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①

2018-05-14麦兆昌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时信息化课程

麦兆昌

[摘 要] 《PLC技术应用》课程作为中职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多方面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硬件连接和编程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保证教学效果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及实施。

[关 键 词] PLC;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17-01

《PLC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对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在课程开展中出现了学时少,师资水平、学生认知、学习方法等方面困难。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在整体结构框架上应具有目标的“定向性”、内容的“应用性”和实施与评价的“整体性”这三大特点。根据以上特点,应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相关技能和教学重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PLC技术应用》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如何进行教学改进。

一、课程存在的不足

《PLC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但实际教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要求讲授内容多,但生源基础普遍一般,课程教学与实操条件不理想。本课程一学期总课时为56学时,一个班分2批人上,每批学生的课程内容只有28学时。课程按工作原理、编程元件、编程软件使用、PLC连接、电机控制相关电路的PLC控制等内容的讲授和实践的开展要求分析,28学时是不足够的。并且本课程与《机床控制线路》同时开展但不同步,部分学生在继电器控制线路与PLC控制电路之间转换理解不了,使本课程教学开展不理想。(2)实践设备和环境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多数职业学校PLC实验室配备的可编程控制器训练装置数量不足,训练装置由PLC主机、编程用计算机、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和模拟控制实验板组成。学生两至三人一组开展实训,导致有的学生只能当旁观者,实践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通过插接线完成一些验证型的原理性实验,大多学生被动学习,实践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专业理论课时容易产生抵触和畏难情绪,而PLC技术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电动机控制知识专业基础。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理论再去实习往往效率不高。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网络任务,项目介绍、资料准备。课中:仿真验证,实验操作、考核评价。课后:拓展提高,网络学习,在线交流。

以《PLC技术应用》课程为例,因为该课程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比较适合以项目教学法教学,把每个教学任务以项目形式开展,因为现在中职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很普遍,这方面很利于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了资源。首先,在課前先把下一次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内容通过QQ、微信、微博等形式发布,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并与组内人员互相沟通,准备好相应的硬件接线图、程序梯形图等。其次,在有限的课堂环节里,让学生通过电脑对事前准备好的相关资料进行模拟仿真,检验正确性后,再进行实物的安装及调试,以让老师进行考核。最后,让通过了考核的学生,访问准备好的网络资料,资料多以视频内容为主,让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加强理解,并让学生在课程网站上发表课程总结或反馈,供后面课程改进。

三、过程困难解决措施

在以信息化手段开展《PLC技术应用》课程中,能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也不可避免有小部分学生是不认真学习的,怎样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先要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优点,知识学习不好,但在某些地方可以做得很好,通过安排不同的任务,例如让个别学生利用手机把实验过程进行摄像,让他们去制作“微课”。基于一个知识点或结合某个具体的实验要素和环节给其录像,然后让学生与老师精心设计和开发5至8分钟左右学习资源,把这些资源也放入课程资源库里,通过手机或其他网络方式以供其他同学学习。

实践证明,通过让一部分学生去制作课程资源,包括微课程、慕课、电子书、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也学习了课外的内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其效果可能比实际教学效果更佳。

四、结束语

《PLC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应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教学,把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希望通过思考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形态三个层面的若干细节,通过对每个层面的信息化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要素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以保证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进行,不断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2]卢香平.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求知导刊,2015(17).

[3]胡小勇.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6).

[4]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猜你喜欢

学时信息化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学习不是“刷学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