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2018-05-14郑伟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思想

郑伟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也更加注重人才思想、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首先就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阻碍进行分析,然后立足于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原则的基础之上,着重探讨了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实现创新与发展,以期为广大高校提供思政教育工作参考,促进教育工作在新时代要求下不断进步与发展。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教育;新时代;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138-02

思政教育工作属于党中央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而高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主要基地,其在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思政教育责任,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与素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格。但是就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没有顺应新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构建完善且现代化的思政教育体系,阻碍了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对此,各高校应当明确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创新教育模型,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一、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阻碍与教育问题

虽然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都在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内容。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的教育模式依旧较为陈旧,难以很好地应对当前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

从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各高校虽积极开展了思政教育工作,但是却没有在该项工作中投入足够的精力,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的专业课程教育还是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上。所设置的思政教育课程较少,更难谈实践活动的开展。(2)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带来较大的社会文化冲击。而高校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容易在外来文化、不良文化的影响下,产生激进的想法与观念,与我国思政教育内容格格不入,这在极大程度上对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3)当前各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不少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按照思政教育文件指导开展理论教育工作,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造成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难以提升。

其次,从当前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阻碍进行分析,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在新时代下,社会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该教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具体来说,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量激增,传播速度也不断提升,而大量的信息中不乏信息糟粕,可能对学生的思想造成毒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学生对负面思想产生盲目信任,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另外,网络世界本身就具备虚拟性,若高校学生沉溺于其中,将会导致大学生人群的急躁心态凸显,严重情况下还会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这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所造成的阻碍也是巨大的,让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头疼。针对以上教育问题与教育阻碍的存在,要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积极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思考,并不断地进行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使教育工作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顺利的发展。

二、思政工作创新原则

(一)将理论教育与实际相联系

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将理论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缺乏对教育实践的思考,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难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时,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转变教育模式,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思政上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将思政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到思想、就业观念以及心理塑造等多个方面。

(二)重视学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以“消防队”的模式进行的,即按照理论教育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到问题出现之后的指导模式进行,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接受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思政教育工作所传递的重要观念与内容。所以,在创新教育模式时,各高校应当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将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地位上,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依赖教师教育上升到能够自我调整与自我升华的阶段。同时,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方针,创建出信任、尊重以及富有人情味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与吸引力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思政教育知识。

(三)创造出充滿生机、活力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时,重点应当放在教育方法创新方面,且制订更多符合时代背景、具有生机与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切实解决当前高校学生所存在的思想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知识、理解理论。同时,其还应当注意思政教育工作本身是一项较为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发动学校的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党员,借助多方面的教育载体来承载教育内容,实现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分析

(一)坚持师生互动理念

面对当前新时代的发展,开展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创新一定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坚持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与此同时,要积极体现出全部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主体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首先,要强化对党团的建设,要鼓励党团干部大力发挥出榜样和模范作用,带动其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教师风范对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来说也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正所谓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任务,达到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造成重大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关注自身的素质提高,学校也应积极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以此彰显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规范教师日常行为。只有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影响,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通过学校的引导开展实践教育

有教育学家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采取实际行动,并在此过程中收获知识和经验。从当前高校学生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大多年龄偏小,且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家里走进学校,长期在狭窄的空间内生活和学习,所以不论是人生观还是世界观,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导致其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社会责任感也明显不足。所以,要想实现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就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其接触社会,并在此过程中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考察、义务劳动、科技服务、军民共建、智力支边等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并写下调研报告。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对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并把精神和意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采用学生参与的方式实施自主教育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改变自己的工作观念,并革新管理模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比如,学校可以在宿舍楼里指派学生楼长,在每一层楼指定一位层长,每间宿舍都设置室长,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并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完成日常工作。在班级内,则可以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运用个性化的管理方法。首先,使用导师负责或是班主任制的管理方式,促使即将毕业的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角色转换。这便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让其快速完成转换任务。其次,可采用辅导员助理制的管理方式,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来说,其已经不算是学校的新生,但是又还没有面对毕业的压力。他们很熟悉学校的环境,并且心态較为稳定,这时就应当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处理自己的事情。最后,还可以采用学生党支部书记责任制,推行三委共治的模式,引导高校学生实现健康发展。

(四)宣传校园共建的教育理念

二十一世纪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因此,高校要想促进思政工作的开展和创新,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互联网战地,并科学采用多种现代化设备及载体,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力与渗透力。要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构建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以此对学生的思想作出正确引导。同时,目前几乎每一位高校学生都上网且喜欢上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可以在校内创建一部分质量较高的学习网站,结合眼下的重大时事,打造互联网教育基地和网络教育课堂。此外,还可聘请一些水平较高的网络辅导员,让其担任互联网教育的推动者和指导者,教给学生正确的网络运用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反馈学生给予的信息,结合这些信息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也要不断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日常工作,多和学生交流沟通,达到师生共同建设校园的目的,并大力推广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以此便能构建起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环境,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总之,就目前新时代的发展情况来看,以往落后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对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坚持师生互动理念,通过学校的引导开展实践教育,采用学生参与的方式实施自主教育,并完成校园共建的任务,以此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尹红婷,叶忠,朱文镇.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158.

[2]戴红永.“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及对策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0):30,35.

[3]王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手段研究[J].理论观察,2017(2):165-167.

[4]郭斯伟,李长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体系构建: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J].新闻与写作,2016(12):115.

[5]林可全.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107-109.

[6]李雪蓉.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才智,2015(5):86.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思想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