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公基联动特色课程中的作用

2018-05-14郑宁健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功能性中职

摘 要:中职公基联动特色课程属于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定位立足于“学科性”与“共同性”的结合,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该联动特色课程中的作用也可分为功能性和角色性两种。其中,功能性作用是要考虑计算机应用课程自身的“专业性”与“通用性”,而角色性作用指的是该学科在联动课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与其他学科之间所产生的联系性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公基联动;功能性;角色性

作者简介:郑宁健,硕士,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高级讲师。(广东 广州 51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基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目标下的中职公基联动特色课程建设研究”(编号:201503Z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6-0020-0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当今所有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一门信息技术类公共必修课,其定位立足于“专业性”与“通用性”的结合。“专业性”指的是它作为“计算机”学科所应当具备的信息化功能,而“通用性”指的是它作为“应用基础”课程所应当拥有的普及职能。这两种性质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形成了博弈关系,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这种平衡,才能准确有效地发挥该课程的实际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当代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本质属性准确理解为“把计算机作为必备的信息处理辅助工具应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一门操作型通用基础课程”。

“中职公基联动特色课程”属于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讲,它是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从教学安排的角度来讲,它是各学科课时的补充,其定位应立足于“学科性”与“共同性”的结合。“学科性”指的是在公共基础联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尽量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特点,使其在培养学生个人社会就业综合能力时能够针对不同范畴和类型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赋予有效的技术支持;“共同性”指的是把各门公共基础课程凝结成有机整体,针对某个就业环节或者某种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挑选适合各自学科的知識点与技能点组成联合教学内容来实施统一授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两个重点研究方向。一是要充分挖掘各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所应发挥的功能,从而思考教学点的铺排及组织有效的教学内容;二是要协调各学科在整个联动课程中的关系,想办法增强学科之间的互补性,而尽量淡化它们之间有可能出现的矛盾。因此,探索具体学科课程在整个联动课程中的角色,就应该从该学科自身课程的本质属性出发,分别思考它在上述两个方向的研究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不同性质的关键作用,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分析其在整个联动课程中的实际效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公基联动特色课程中的功能性作用

根据“专业性”与“通用性”相结合原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公基联动课程中的功能性作用也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针对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把计算机作为专业的信息化工具,帮助我们在实际的岗位中解决非专业的共性需求问题,完成交办的任务和提升工作效率,逐步锻炼关键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第二,结合4种具体的就业子能力培养目标,挖掘对应的通用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需求与作用,逐步形成各项独立的信息化就业子能力核心素养。

1.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不同就业阶段的工作需求与任务的关键能力。根据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逻辑,可以把其进入公司工作分为5个不同阶段,分别为求职期、入职初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晋升期、职业变更期。每个时期都会面对一些不同的共性需求,这些需求不以各自专业特性为依据,属于工作中的通用性任务。我们要了解不同任务的特点,从而分析哪些任务可以使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化工具来帮助实施或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而当中又需要用到哪些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进而归纳出一系列教学内容重点(如表1所示)。

2.挖掘具体就业子能力所对应的信息化应用需求以形成通用核心素养。根据能力型构建体系思想,结合人类接触自然界及在社会层面中待人接物的过程,可以把通用性就业能力细化成以下4种子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不同的子能力时,可以考虑有哪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辅助具体子能力的提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作用于各自就业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的情况,进而再将它们有机结合形成各项具体的信息化就业子能力培养目标。

(1)针对认知能力所引申的信息化就业子能力核心素养。有以下方面:①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互联网云端海量数据中相关资源信息的素养;②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各种渠道所得信息真伪及存在问题的素养;③习惯运用信息技术筛选和提炼对解决问题起关键作用之信息的素养;④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所获重点信息与认知对象之间联系的素养;⑤进一步借助信息与对象间已有联系帮助深入了解认知对象的素养。

(2)针对沟通能力所引申的信息化就业子能力核心素养。有以下方面:①合理运用互联信息技术开发新客户或伙伴群体建立社交圈的素养;②熟练运用互联信息技术与各类交际对象保持日常良好关系的素养;③熟练运用互联信息技术与各类事务对象进行交流协商的素养;④灵活运用互联信息技术接收或发送各类任务信息及资料文件的素养;⑤进一步借助各类互联信息平台获取重要资讯或发布个人言论的素养。

(3)针对执行能力所引申的信息化就业子能力核心素养。有以下方面:①熟练运用各类应用系统处理及生成各种执行文件或发布命令的素养;②合理运用各类媒体系统制作或编辑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载体的素养;③善于运用各类网络系统集合统筹异地分散资源共同解决问题的素养;④灵活运用各类物联系统调用远程设备遥控处理事务的素养;⑤进一步借助各类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分析形势制定未来决策的素养。

(4)针对心理调适能力所引申的信息化就业子能力核心素养。有以下方面:①合理运用不同测试设备及各种软件平台随时监测个人情绪的素养;②善于运用不同的多媒体休闲设备及各种网络资源调控情绪的素养;③进一步借助各种网络信息帮助自己寻求专家解决情绪问题的素养。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该联动特色课程中的角色性作用

在公基联动特色课程体系中,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角色作用。所谓角色,指的是该学科在联动课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与其他学科之间所产生的联系性影响,这种关系具有两面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信息技术学科类的基础性应用课程,它的优势是严谨、逻辑、智慧和互联,我们要发挥这些特点进而考虑如何对其他学科形成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因为内在矛盾而产生的一些互斥性消极作用,尽量避免出现对立面而削弱了整个公基联动课程的一体化性能(如表2)。

表2 计算机学科对其他学科的联系性影响

[其他学科 计算机学科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学科与其存在的互斥性 语文 使语言文化便于传播及更具智慧性 形象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方式的冲击 数学 帮助人脑进行逻辑思维的严谨建构 人脑计算与电子元件计算的逻辑差异 英语 创造虚拟训练语境或进行互联交流 地域差异性与信息技術同核性的矛盾 德育 新媒体渠道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 情商素养与智慧能力的平衡点取舍 ]

根据表2,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计算机学科在与不同学科结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时,其展现的积极作用面所对应的内在优势属性支撑会有所不同,而两门学科之间的互斥性因素所对应的深层矛盾点也存在差异。比如计算机与语文、英语和德育之间,它们更多是理工类学科与人文类学科之间的结合,良性作用体现为通过理工科所具有的实际应用性与工具性,将人文类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多形态地呈现和传播,用智慧的力量营造一体化环境以拉近学习者与知识间的距离,将抽象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和现实化;而互斥性则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基于智力培养目标下所隐藏的机械式固化性与人文类课程基于情感素养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形象思维方式间的碰撞。另外,作为同样是理工学科的计算机与数学,它们的交合点体现在利用机器的严谨性让数学的逻辑变得更加准确;而互斥性则表现在人脑思维方式与电子元件运算处理方式的逻辑差异。

综上所述,在实际开展公共基础学科联动教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担负的功能性作用与角色性作用将会同时发挥其积极影响,但是它们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功能性作用可以对培养学生的通用就业能力起到直接影响,这种影响会更加快速和明显;而角色性作用则是通过优化其他学科的教学来对提升学生的通用就业能力起到间接影响,这种影响相对缓慢和隐蔽,但影响力却更加持续。因此,我们只有将这两种不同的作用完美结合并形成整体,才能对公共基础联动特色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学科性本位支撑。

参考文献:

[1] 孔祥浩.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基于公共基础学科联动特色的课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1):5-7.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功能性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