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诗一人一世界 一类一群一颗心

2018-05-14王阔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10期
关键词:爱国情陆游诗句

王阔

我有幸接到了市级教科研课题《“群文整合阅读”有效策略的研究》研究课任务,授课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7课《古诗四首》。

这个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两篇精读课文《古诗四首》《为学》和一篇略读课文《沉香救母》,包括了古诗、古代散文和神话故事。在单元目标中这样描述:教学这一传统文化单元,在继续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重点培养学生把握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情的能力,使学生从小接触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古诗四首》这篇课文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前出塞》诗人慷慨陈词,说出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拥有强兵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不应乱动干戈、侵犯异邦。《己亥杂诗》原本是为祭祀玉皇大帝、风神、雷神而作,实则借题发挥,揭露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反应诗人渴望出现风雷激荡的变革和人才辈出的局面。《前出塞》《己亥杂诗》与其他两首诗不同,它以议论见长,重在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学习这两首诗,侧重了解诗句间的内在联系。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至死不变的爱国热情。《题临安邸》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责问统治者几时抗金,饱含深沉忧愤的爱国情。我初步打算把这两首作于同一时代、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放在同一课时学习。

群文整合阅读的理念我是非常赞同的,“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是符合课标理念和现实需要的。但怎样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在哪,怎样使课堂教学有价值有效率也成了我随之而来思考的问题。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中对于诗歌有这样的描述:“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除了课标的要求,我也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分析。截至本册教材,学生已经学习了古诗33首。作为六年级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讲,已经积累了大量古诗学习的方法,从怎样读诗到理解诗的意思,乃至于领悟作者的情感等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读诗时做到“正确通顺、四三停顿、声断气连”。理解诗意时运用“查连换加解诗意,诵读想象悟诗情”。这些方法无须解释,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甚至于在预习时就有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但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入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才是难点,爱国的情感一读就知道,但怎样让学生真正领悟作者的情感呢?学生的现状,更加促使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群文阅读领悟情感上。

怎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呢?读着读着这两首古诗,诗人陆游仿佛在向我走来,他吟诵着“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吟诵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不同时代无数的爱国诗人在向我走来,他们用多情的笔触记录时代的风云,传递着一腔浓浓报国情。怎样借助这两首诗体会诗人爱国的情感,学习诗作者不同的表达呢?

通过反复的思考,我把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定位于书中的两首诗,而是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走近一位诗人、认识一个群体。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不断补充,结合时代背景、逐渐深化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通过诗人人生经历和所做诗作,理解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感。对比两首古诗,体会内容和表达的异同。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我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走进诗人内心。

首先通过情境朗读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陆游生活的年代。如在初读课文,了解意思后,我用语言引导学生走入这首诗的情境: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屋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屋内烛光摇曳,奄奄一息的陆游卧在病榻之上,对着子女留下了这样一番话,这样一首诗,伴随着图画、音乐和老师的引读,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情境。

其次,借助多种体会诗人“悲”的情感:首先結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为山河破碎而悲。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南宋的历史背景资料,当学生了解到南宋小朝廷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害抗金人士,当看着南宋不完整的历史版图,学生读出了诗人的“悲”中饱含着对山河破碎的无奈。其次,想象诗境,理解诗人为人民生活困苦而悲。通过听音乐、想画面、练笔表达想象当时人民生活的苦难。再次,联系一生经历,理解诗人为壮志未酬而悲。此时,我出示横向坐标轴,联系陆游一生经历和他的诗作不难看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志,但爱国之志、报国之情始终不渝。这个时候,用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推波助澜:无论在什么样的人生境遇里,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一生,在所有这些诗句中,或隐或现都贯穿着一种情感,那就是“爱国”,这种情怀,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在两首诗对比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无论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诗作者们都或隐或显地表达了共同的爱国情怀。这浸染着浓浓爱国情的诗句就是爱国诗,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穿越历史的时空,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这时教师按年代顺序出示纵向坐标轴,诗人的名字和经典诗句出现在屏幕上,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爱国的诗句,并把整节课推向爱国情感的高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领悟了两首爱国诗表达上的异同,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的视角不局限在两首古诗,而是诗人陆游的一生,以及中华民族无数爱国人士留下的爱国诗句,学生的情感激动中饱含真情。

上完课后,反思如下:

一是了解教材和学生,选准着力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预习能力,古诗中的生字、古诗的朗读、古诗的意思,这些问题不再是六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他们依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会读、会背、比较浅显的一首诗,怎样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的情感,才是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在本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想象写话、结合诗人一生经历,层层深入的理解诗人“悲”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是适度拓展,在群文阅读中提升。

教材浅显易懂,学生自学即可理解诗意。教师要做的是深入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课设计从一首诗,走进陆游一生经历,联系他所做的诗作,一个报国无门、人生坎坷,但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眼前,由一首诗,带领学生走进一个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感受独属于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对比阅读同时代的林升,在旅店墙壁上写下的《题临安邸》,诗人借对统治者的责问,婉转表达了对歌舞升平、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的愤怒。两首诗都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这样的饱含爱国情的诗句就是爱国诗。由课文中的两篇爱国诗拓展到一类,由一个、两个爱国诗人的形象拓展到中华民族的爱国群体。这样一个庞大的爱国群体,都有着一颗共同的心——爱国心。

猜你喜欢

爱国情陆游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吊屈原
除夜雪
探究古典诗歌中的“求善”之情
初夏绝句
初中化学怡情式启蒙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
探秘巴城古陶器,夯筑文化“中国梦”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