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电企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

2018-05-14李红燕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精准扶贫

李红燕

摘 要:实施电力帮扶是责任央企践行和彰显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发挥电力行业优势,通过筑牢基础,建档精准识别,发展配套产业,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培训,爱心扶贫,联盟合作等方式开展电力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五步工作法;三位一体;社会发展;民生改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2.002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2-09-04

随着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根据四川省委有关扶贫攻坚的工作部署,作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马边县的项目实施单位,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在全面总结前期八年定点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主线,以精准帮扶“五步工作法”,持续推进“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爱心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高质高效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努力促进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2016年,高石头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帮扶前的1568元增至目前的5480元。

一、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真正的小康社会。”

马边彝族自治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至2015年,马边全县仍有贫困村95个、贫困户10283户、贫困人口36196人,是扶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之一。

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高石头村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贫困村。该村位于建设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马边县城10公里,全村幅员面积 80平方公里,共3个村民小组,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0%,属纯彝族聚居村。全村共有农户348户,人口1477人,精准识别贫困户66户。

在贫困村,群众虽有强烈的脱贫意愿,但缺乏自主脱贫意识和致富技能,加之“等、靠、要”思想严重,“争当贫困”的不良风气较为严重。精准帮扶通过深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集合乡村力量,加强对贫困群众移风易俗教育,鼓励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全面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

二、精准扶贫的运行情况和实效

2008年,按四川省委、省纪委工作部署,马边县成为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帮扶县。自帮扶马边县以来,该公司在四川省委、省纪委的关心指导下,立足行业优势,积极配合做好电网建设、民生工程等有关扶贫工作。在此基础上,2010年按照四川省委“挂包帮”(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部署,公司结对帮扶高石头村;2015年,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四川省委明确由四川省纪委牵头,四川省电力公司与省投资促进局共同参与柏香村和珍珠桥村帮扶工作。多年来,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的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持之以恒地专注于马边扶贫,认真履行扶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班子成员多次带队赴马边开展现场调研,同时省、市、县三级公司协同联动,务实有效落实扶贫任务,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帮助村民拓宽致富渠道、提升致富能力,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一)精准扶贫的运行情况

1.发挥电力行业优势,筑牢基础助脱贫。结合马边县扶贫规划,同步规划实施马边县相关农网建设项目,为马边县扶贫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截止2016年12月底,马边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59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施工和审计,永红、铁觉35kV输变电工程稳步推进现场施工建设。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7个项目于9月全面开工实施,12月底全部完成现场施工建设。坚强电网的构建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精准扶贫脱贫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2.建档精准再识别。乐山供电公司在总结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推动“六个精准”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确保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多次会同高石头村、柏香村、珍珠桥村村组干部对118户贫困对象逐户进行了再摸排、再识别,在对贫困户基础档案进行完善的基础上,结合村民需求和愿望调整落实新一年精准扶贫规划,明确受益对象、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等,做到每项到户、准确无误。

3.发展产业搭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结合帮扶村及贫困户实际,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分散养殖和集中养殖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发展。共向高石头、柏香村、珍珠桥村3个村116户贫困户发放鸡苗共14130只。

马边地处小凉山地区,拥有“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的称号。国网乐山供电公司结合扶贫产业发展项目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利用马边的优越自然条件,着力打造品质优良、生态环保、具有马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为确保产品销售,该公司丰富精准扶贫工作载体,借助“大后勤战略”和“互联网+”等新兴销售平台,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链条,达到了帮助贫困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增收的目的,精准产业帮扶项目见成效。

4.竞赛激励助转变。为充分调动和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能动性,引入帮扶激励机制,不定期评选养殖能手、文明新风好家庭,帮助彝乡的群众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1月底,首轮劳动竞赛、“文明新风好家庭”和“五星少年”的评选活动揭晓,高石头村8名养殖能手获表彰。5月启动涵盖高石头村、柏香村和珍珠桥村246户贫困户的新一轮养殖劳动竞赛、“文明新风好家庭”和“五星少年”的评选活动,竞赛范围由原来高石头村的68户贫困户扩展到三个村的246贫困户。首届“五星少年”评选活动最終评选出了高石头小学阿杜阿石等30名学生为高石头村小学首批“五星少年”予以表彰并颁奖。

5.强化培训授技能。持续以村支部活动室为“智力扶贫”的主要培训基地,结合帮扶村产业发展需求和村情,统筹协调各类培训资源,建立起“种养殖培训专家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走村入户、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聘请专家集中授课等模式对适龄劳动力持续开展种养殖、泥瓦匠、彝绣、电工等生产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认证等工作。受训村民达500多人次,为养殖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爱心扶贫暖民心。一是“一对一”结对帮扶。在新一轮“结对帮扶”活动中,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领导与高石头村12户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并定期分别前往帮扶村开展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并慰问帮扶户,慰问金额达31000元。二是“爱心传递”新行动成常态。四川省电力公司本部员工自筹爱心善款定期前往马边柏香村和珍珠桥村对52户贫困户开展了节日慰问和关爱活动,爱心捐助已达14万余元。三是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前往贫困村小学,开展主题为“亲情电力”的爱心活动,慰问帮助贫困学生。在贫困村学校开展“五星少年”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彝区儿童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照亮彝区未来“冼愚脱贫”之路。

7.联盟合作助脱贫。加强与马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和协作,积极倡议和筹划成立“马边扶贫联盟”,旨在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发挥各行业优势,通过扶贫成果和投资经验的分享,让参与扶贫的社会企业少走弯路,投入更有实效,合力把扶贫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

(二)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

1.电网建设工作方面的实效。实施农网工程是党和政府“三农政策”在电力行业的具体体现,是造福于民的大实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几年来乐山供电公司充分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加强马边民族地区电网建设,努力开拓市场,构建经济、优质、安全的新型供电体系。目前,共投入马边电网建设资金6.35亿元,共建设6座变电站(220千伏1座、110千伏2座、35千伏3座)。全县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干的坚强电网,为马边县磷电产业提升和县域经济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真正把马边丰富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解决全县1681户无电户用电问题。2015年,马边全县实现同网同价,电价从以前的0.85元/度降至0.457元/度。仅此一项每年能为城乡居民节省电费支出共计1000多万元。

2.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实效。在精准帮扶项目实施过程中,乐山供电公司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共向高石头村、柏香村、珍珠桥村3个村116户贫困户发放鸡苗3批次、共16380只。高石头村从2015年的4900元增长到5480元。2016年,高石头村66户贫困户仅生态散养项目就实现增收达5500多元。建成占地120亩的现代化生态鸡养殖基地运行步入正轨,解决了当地7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鸡禽存栏量达1.1万多只,村集体经济实体稚形初具,为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帮扶村116户贫困户养殖成活率均达到75%。按帮扶激励考核机制考核要求,贫困户实现养殖规模的翻倍,养殖技能和积极性也得到极大提升。着力打造并成立马边扶贫联盟,加强与农产品龙头企业的通力合作,依托和整合马边的优越自然条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着力打造品质优良、生态环保、具有马边特色的精准扶贫品牌,以众筹式扶贫带领贫困山区奔小康。

3.智力和爱心扶贫工作方面的实效。 在爱心和智力帮扶項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助学劝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帮助贫困学生和辍学儿童圆梦。组织农民参加种养殖、泥瓦匠、刺绣等技能培训。结对帮扶村贫困户,定期组织募集爱心捐款,关爱走访慰问、捐赠等活动;改善高石头村小学教学环境,创建“爱心服务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志愿者常态开展“亲情电力”爱心系列活动,并定期开展共产党员服务队和高石头村“支部联建”活动。竞赛机制的引入,增强了村民的自主脱贫意识和内生能力。

4.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社会效益。

(1)建立产业扶贫联盟。联盟的成立在实现系统内后勤互通有无的同时,加强了与地方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合作,打破了地区企业间壁垒,更广泛地吸引优质社会资源,以众筹式扶贫带领贫困山区奔小康,从而进一步推进公司范围内健康食堂创建与管理工作。同时,“扶贫联盟”的成立成功打造起了四川公司统一的扶贫公益品牌,形成了具有明显辨识度、广泛认同感和强大吸引力的品牌效应。

(2)在公司大后勤支撑下,四川公司结合帮扶地区的优势,着力能力互补和共同发展,从而形成帮扶对象的四个转变,即“输血向造血转变,断续向可持续转变,零散向系统转变,单个向合力转变”。贫困地区支柱产业从无到有,产品销售从最初依托地方农产品公司的销售模式到目前的依托公司大后勤平台统一协调,拓展了销售渠道,实现了销售多赢化,定点帮扶贫困地区群众实现了稳定持续的增收。

(3)2016年在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受邀参加并被授予“2016民生示范工程”荣誉称号。总经理石玉东代表公司就马边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作交流发言。公司扶贫成效受到了中纪委秘书长杨晓超、四川省纪委书记王雁飞的高度肯定。《民生周刊》《内部参阅》等中央核心媒体专题报道了公司扶贫事迹。国网四川电力充分考虑行业特色优势,扶贫模式可持续性,在不断经验总结中摸索出了“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爱心扶贫”三位一体的“造血”式扶贫新模式,扶贫成果被纳入《国网公司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目前,马边扶贫的创新模式已经推广应用到其他定点扶贫工作中,实现了扶贫模式的复制和推广。

责任编辑:康 璇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精准扶贫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