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沉降观测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分析

2018-05-14余飞何鹏哲缪方欣罗学舟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沉降应用分析建筑工程

余飞 何鹏哲 缪方欣 罗学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日益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沉降观测是当前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成为施工质量方面的主要指标。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沉降的观测测量的目的入手,分析建筑工程沉降的观测测量技术的观测点与基准点布设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浅谈观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操作流程,力求通过分析更好的推进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测量;应用分析

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的管理和要求不断提高,沉降防控工作成为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利用专业化的观测仪器,能较为真实的观测到建筑施工的具体状况,并且可精确的记录好沉降信息,以此保证施工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因此,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沉降的观测测量技术应用工作。

1、建筑工程沉降的观测测量的目的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实质就是基于建筑物上设置的基准点与观测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所呈现出来的高度差别变化量。在建筑施工的修建的整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在建筑沉降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极限值,一旦检测数据超过极限值,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的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2、建筑工程沉降的观测测量技术的观测点与基准点布设

(1)观测点的布设。在对建筑物进行总体观测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建筑工程的详细信息,并且结合当前工程的构造特点,采取切实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切实反映出建筑工程施工的沉降量、沉降差和建筑物沉降的速度,确保观测点在总体上趋于合理。在布设观测点时,需要具备良好的通视条件,尽量将其布设在建筑物的角部位。当然,每个建筑物的构造形式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建筑观测点需要布设在建筑裂缝和沉降缝的两侧位置,在建筑的实际布设方面要结合观测点的具体实际,保证建筑构造的一致性。在地下水量变化较大区域,需要加密埋设观测点,便于更好的预测地面沉降现状。

(2)基准点的布设。从观测点来看,基准点的显著特点在于一旦確定后将不会变动,这个是永久性的。基于基准点的这一特性,要做好其稳定性的管理工作,不能将其破坏。在这个期间,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建筑的施工范围不允许布设水基准点,更不应布设建筑工程周围原有的旧的建筑物。在建筑物的周围要选择好基准点的布设位置,按照文件的要求安排至少3个基准点以上,并且将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控制在30到50米的范围之间,保证最佳观测视野距离。在基准点的布设完成之后,确保稳定后进行观测和分析,保证埋深时间最少要在15天之内。

3、建筑工程沉降的观测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操作流程

(1)水基准控制网与仪器的测站。在建筑的坑基施工之前,测量人员需要对水基准点进行事前布设,布设位置完成后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水基准控制体系,确保高程初始值的水准工作顺利开展。在整个观测过程中,要保证水基准点的位置和距离。同时,后视水基准点也要保证2个以上,便于后期的闭合检验,减少观测失误。相对于仪器测站来说,仪器点位置要根据观测视线的长度进行观测。观测人员在结束首次沉降观测时,要注意对结果进行准确标记,确保仪器设备位置的合理布设。水准环路基准点应布设于远离建筑施工区的稳定地段,不收工程建设影响,施测时应按照二等水准单独施测水准环路2次,精度满足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取均值作为实际真值,并定期复测确保稳定性;沉降监测点施测时,以基准点作为起算点开展二等水准联测,并进行平差处理。

(2)具体作业与观测信息处理。在具体的施工作业环节中,仪器测站的位置要严格按照设定要求,在精密测量水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科学分析,计算前后视线的安全距离。在确保高差后对观测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观测人员在测量结束后,需要将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且要对数据进行精准性的分析。在计算误差分配方面,要对沉降信息进行统计和核算,按照测量结果进行详细的填写。填写的基本规范如下: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即本次测量高程减去上次测量高程;累积沉降量即本次沉降量加上上次累积沉降量;沉降速率曲线即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图和绘制的时间与沉降关系曲线图;等值线绘制图即按照总的沉降量对等值线进行准确绘制,对建筑物沉降情进行评估分析。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沉降的观测测量技术应用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层建筑为主趋势的今天,沉降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专业化的观测仪器以及真实详细的施工记录,能精确的记录好沉降信息,使后续的施工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对于工程单位来讲,重点把控好建筑工程的观测工作已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给相关的行业和建筑领域以充分的理论借鉴,更好的推进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向道佑.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7(14).

[2]毛饶俊.建筑工程中的沉降测量和边坡测量[J].江西建材,2016(08).

[3]向江波.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5).

猜你喜欢

沉降应用分析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论述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浅析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质量控制
电力铁塔运行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的研究及应用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