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楷到底冤不冤?

2018-05-14陈鲁民

杂文月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徽宗王杰科举考试

陈鲁民

赵楷是宋徽宗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本可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他不愿窝在父亲的羽翼下生活,想凭自己的真才實学去闯天下,就偷偷地化名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确实技高一筹,文采非凡,竟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这时候,赵楷才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硬把当年的第二名王昂提为状元。赵楷靠本事吃饭,没有沾老爸一点光,好不容易挣来个状元,却硬生生被拿掉,你说他冤不冤?

还有人比他更冤,赵楷好歹还实实在在地考了一回,证实了自己的实力,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可是有的人连考的机会都没有,一肚子才学都埋没了。清人王杰,官居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还是皇帝家的上书房总师傅,主持过多次会试、殿试,他有四个儿子,个个聪明好学,出类拔萃。王杰常叹气说,我这四个儿子若参加科举,个个都能拿个状元回来,可惜……他为了避嫌,不准儿子参加科举。有一个儿子很不服气,心想,在京城里考你怕人说闲话,那我回老家考总行了吧?于是偷偷回了陕西老家,准备参加陕西省的乡试。结果还没等进场,王杰就派人把他抓了回来。儿子气不过,说:“我在老家考,关你什么事?”王杰吐出来一句:“陕西乡试的主考官也是我的门生。你考砸了还好说,若考好了,肯定会有人出来说闲话,甚至会对整个科举考试的公正性都会有看法。”就这样,为了不让人说闲话,王杰的四个孩子终其一生也没参加过科举考试。

西南联大时期,大家生活都很困难,难以为继。梅贻琦校长千辛万苦向教育部要来一笔学生补助金,按规定,他家四个孩子都有资格申请,可是他却一个不准沾边,就是为了避嫌,不让人说闲话。其实,那个时候他的家用相当拮据,早已捉襟见肘,寅吃卯粮,可他宁肯举债,变卖家产,或让夫人磨米粉,做米糕,提篮小卖去补贴家用,也不涉“瓜田李下”之地。因而他在师生中享有崇高威望,带领大家共度时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铸就了中国教育的一段辉煌历史。

避嫌,怕人说闲话,好像不是什么多了不起的事,其实也是一种很高境界,看似平常,但并不容易做到,因为这要牺牲很多个人利益,甚至包括正当权益,没有点牺牲精神,自律意识,是很难做到的。如果天下手中有权的诸公,都能像宋徽宗、王学士、梅校长他们那样为了避嫌、不让人说闲话,谨慎用权,克己奉公,先人后己,严以自律,自然会风气清明,吏治严正,官员威信日高,人民由衷拥戴,事业红红火火,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避嫌,怕人说闲话,也是古往今来廉政官员的“标配”,他们爱惜羽毛,珍重名誉,谨言慎行,有所不为。于谦有《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代表了许多廉洁官员的心声,正是靠了“怕人说闲话”的念想,他们拒绝诱惑,不谋私利,守身如玉,初心不改,这也就是《菜根谭》说的那个意思:“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毋庸置疑,也有些官员从来不知避嫌为何物,谋私肆无忌惮,弄权毫不掩饰,有了好处,先给亲朋好友;安排位置,自家人处处优先;肥缺美差,别人休想插手。更不怕人说闲话,戳脊梁骨,不知廉耻二字,脸皮厚如城墙,笑骂由你,我自为之。等待他们的,不仅是老百姓的千夫所指,骂声连连;还有党纪国法的天网恢恢,严惩不贷;还有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可耻下场,遗臭万年。

说到这里,又想起张居正。他以权谋私,为儿子科场舞弊,硬是帮儿子捞个状元。结果他一死,立即被清算,几个儿子都被剥夺功名,充军流放。这样一比,没当上状元的赵楷一点也不冤,他们父子较之张居正父子的情商、智商都要高得多啊!

猜你喜欢

徽宗王杰科举考试
文史视野下的徽宗绘画与文化权威构建
——《宋代徽宗朝宫廷绘画研究》评介
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科举考试”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
象王杰那样……